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门上有没有门钉无所谓,桌上有就行

来源: 深夜谈吃
文/ 王昭炎
图/ 王昭炎

说门钉肉饼,先要打门钉说起。有时间您到故宫去看一看,大门上的门钉横九路、竖九路,共八十一个,九为阳数之极,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亲王府七行九列,六十三个;公爵府是七行七列,四十九个;世子府是五乘九,四十五个,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相同;侯爵以下递减至五乘五,共二十五个,而且要用铁的;到普通百姓家里,甭管您多趁钱,宅子多壕,门上一个钉都不许有。

说到这儿,您一定要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原来是这个意思啊!并不是,门钉这规矩是到了清朝才有的,《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汉唐时期颜色代表社会阶层,皇家用黄,贵族用朱紫,官僚用青,平民百姓用白,白衣、白屋,成年男子为丁,那么无官职无功名的成年老百姓就是“白丁”了。

底层人民总是不乏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想象,“那皇上要出宫,西宫娘娘烙大饼,东宫娘娘剥大葱”,虽然自己门上不能有门钉,但不妨将自己热爱的吃食命名得高大上,况且,那圆柱形的肉饼,刚烙得的时候,鼓鼓囊囊的,色泽油亮,不正像紫禁城大门上的门钉嘛,嘴上痛快痛快又没人管,于是这名字就这样在市井口耳相传至今。

 

门钉肉饼就一种牛肉大葱馅儿,多为回民经营的清真小吃店所售。大如象棋子,讲究面皮六钱、肉馅一两,烙得了上桌,馅大油多,得先咬开一个小口,让热气跑出来,千万别上来就吭哧一大口,准烫得直跺脚。配肉饼的,最好是小米粥,解油腻,适口充肠。也有好重口的,非得来碗羊杂汤。

 

至于这个吃食是何时何人所创,没有记载,应该并不久远,民国大吃家唐鲁孙、梁实秋写过豆汁儿、硬面饽饽、爆肚儿……但没写过这门钉肉饼。这一定是庶民的创造,也有好事者非要把它和慈禧太后拉扯上关系,在我看来纯属妄言。

 

如今您要是馋这口儿,朝阳门北小街的宝瑞、天桥增顺楼、学院南路门钉李、交道口白魁老号,都能吃到皮薄馅大,香气四溢的门钉肉饼。解馋吧您呐!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门上有没有门钉无所谓,桌上有就行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