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八百:很多。
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
八百孤寒指众多的贫寒读书人。
辨析
[近义] 白衣秀士
[反义] 白衣卿相
典故
李德裕是唐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从小便语出惊人,文采不凡,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唐武宗即位后,入朝为相,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储备物资、禁毁佛教,功绩显赫,拜为太尉,封为卫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绝唱。
唐宣宗继位后,忌惮位高权重,贬为崖州(唐代的崖州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宋以后的崖州在海南三亚市崖州区)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于崖州琼山。唐懿宗即位,追复官爵,加赠尚书左仆射。
唐代崖州——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
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德裕在任时,爱才如渴,常提拔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深受爱戴。后在与牛僧孺、李宗闵的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司户。他贬官崖州时,蒙恩士子纷纷为之悲痛,并作诗来描述他们的心情:“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用例
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清·黄景仁《两当轩集·一四·岁暮怀人》)
源流变化
【八百孤寒】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七·好放孤寒》(《太平广记》一八一引):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李德裕于唐宣宗时贬崖州(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一带)司户,故称其为李崖州。《太平广记·一八一·李逢吉》引文作“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宋·王谠《唐语林》七614作“三百孤寒”。寒畯:贫寒卑微的读书人。《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六年》二一六6889元·胡三省注:“寒,谓卑贱;畯,尝有事农耕者也。”
后用来指众多的贫寒读书人。清·黄景仁《两当轩集·一四·岁暮怀人(其三)》: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清·张问陶《船山诗草·六·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回鞭忽下怜才泪,八百孤寒羡此行。
又作【孤寒八百】。俞达《小令·如意曲》(《全清散曲》1699):待学倦飞归鸟,有孤寒八百,别泪齐抛。
也省作【孤寒】。《船山诗草·一五·荐卷独少书此解嘲》:敢把常谈厌老生,也愁玉尺未分明。关心恐有孤寒泪,掩卷惟馀叹息声。
PS:图片源于网络,以供大家学习。如果侵权,请联系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