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姬影可乐]绝了,一刷骂街,三刷封神

  
  办公室鸦雀无声,小伙伴一脸茫然。
  撕扯头发(没有),炸掉脑子,忍不住发出低声叹息——
  我不信,这片,居然比《信条》还难懂。
  一刷,二刷,三刷。
  终于。
  放弃。
  无奈拿起原著,开始做阅读理解……
  你没看错,这是发生在办公室的真实场景。
  Sir,遇到了一部必须靠原著剧透,才能看懂的高门槛电影。
  是何方神圣,足以提前锁定年度十佳?我想结束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网飞出品。改编自伊恩·里德同名小说,由好莱坞鬼才编剧查理·考夫曼自编自导。都不认识?OK。第一印象,他们都爱掉书袋、拽文。比如全片充斥着浓郁的作者气质,矫揉而信息量爆棚的台词。
  

 

  △ 女孩在车上念的长诗(请注意,后面会出现)先别急着逃。这电影神就神在,如果拨开台词的掩饰。初看是一部恐怖片。再看是一部魔幻片。但最后,一定能让人泪流满面。如果说《信条》是理工科生的脑洞,一切还有理论和基础可寻。可当这帮文人玩起烧脑……原来,几部《信条》都不够看。(注意,以下涉及剧透,但预计可能有太多人看不懂,加上全片2个多小时……所以,Sir劝你还是先读读吧)01先说第一种。只看第一遍,它是一部惊悚片。还未修改前的豆瓣标签已经泄露了天机。
  

 

  △ 现在只剩“剧情”一个标签了故事非常简单。女主人公(杰西·巴克利 饰)跟随男友杰克(杰西·普莱蒙 饰),在一个大雪天前往杰克的父母家,见家长。但见着见着,一切逐渐失控。有人说,这是文艺版《逃出绝命镇》。但它的惊悚程度,肯定有过之无不及。因为,相比《绝命镇》黑人白人的话题,这片里的恐惧是未知,甚至有点无解。比如,一开始在女孩充满意识流的独白中,就出现了一个奇怪镜头。女孩在雪地中等待男友。一抬头……下一幕,是一个老人正站在窗前向下看。
  

 

  记住这一幕,很重要。当他俩到达目的地。大老远,看到了住在二楼的男生母亲,在对他们招手。
  

 

  雪越下越大了。男孩却毫无理由地提议:先别进屋,我陪你逛逛。怪吗?再仔细看……二楼的母亲,到底是在挥手,还是在……警示?
  

 

  这只是开始。在农场转了一圈,杰克给女孩讲了两个完全不浪漫的故事。这家人曾经养猪失败,因为疏忽,让猪死得很凄惨。
  

 

  

 

  敲黑板,这个细节也很重要。然而。终于进了门,杰克的父母并没来迎接,甚至,楼都没下。两人在一楼尴尬地等待。杰克无奈地放着音乐,给壁炉生上了火。在无聊中,女孩发现了地下室的门。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地下室啊……被胶布封死,有抓挠的爪痕,杰克也不让女孩靠近。
  

 

  地下室里藏了什么吗?就在这时,杰克的父母下楼了。表现出古怪的热情。注意细节,杰克的表情很怪,父亲也始终没有看杰克。
  

 

  然后,一家人直接宣布开饭。下一秒……房间亮了,满桌子菜出现了。
  

 

  △ 注意女孩的表情,Sir和她一样懵逼席间,热情的气氛继续。杰克父亲好奇地询问女孩的爱好,绘画,女孩也礼貌地展示着手机里的画作。可低下头一瞬间……她看到了杰克父亲,似乎腐烂的脚指甲。再一抬头,杰克母亲也露出了奇怪的目光。
  

 

  父亲继续专心讨论画作,但补了一句,也挺奇怪的:我又不是鬼。注意。他话一出口,母亲迅速开了个玩笑,儿子则扶额摇头。
  

 

  这是在掩饰啥?然后,热情的气氛逐渐消失。聊着聊着,母亲突然说话都好像出了问题,老卡壳。杰克突然愤怒地拍着桌子。女孩只能尴尬的默不作声。
  

 

  就说到这吧。全片前半截弥漫的这种诡异感,让Sir觉得这家人好像随时可能,把女孩生吞活剥。真像《逃出绝命镇》。
  

 

  而观众和女孩一样,感觉都被蒙在鼓里。不仅这家人,连这间屋子,都充满了让人头皮发麻的无解气息。比如。导演频繁使用移轴长镜头,有一种,房屋在窥视人类的错觉。
  

 

  

 

  而男女主在欣赏墙上照片时,一秒前后,照片上的外貌居然出现变化。仿佛在暗示屋子有生命,它在悄悄篡改什么东西。
  

 

  改什么?记忆,还是真相?还有,被封存的地下室,居然会飘起大雪。那短短的楼梯,女主始终走不完。
  

 

  

 

  当这些无法理解的信息多到让你头皮发麻时。Sir和所有观众一样担忧:等待女孩的,究竟是什么?02导演查理·考夫曼,被称为好莱坞鬼才编剧。他曾写过大名鼎鼎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与《暖暖内含光》,喜欢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缘来回试探。而在本片中,超现实被玩出最大最长时间的魔幻火花。往后看,惊悚片就成了魔幻片。女孩发现,窗外大雪变大了,几乎封路。一转头。其乐融融的客厅里,瞬间只剩她一个。
  

 

  为了寻找杰克一家,女孩开始四处寻找。在杰克房间里,她发现了一本没看完的书。书上写的,正是自己之前在车上念的诗!
  

 

  

 

  是不是,魔幻了?在地下室,女孩发现了一堆还未洗完的高中校服,以及——手机照片里自己的画,却被装裱好挂在墙上!?
  

 

  而当她自己再拿出手机看……那些照片,居然再也无法打开了。
  

 

  啥意思,女孩有神经病?她被“夺舍”了?别急着问。因为那消失的一家人,又要在女孩面前出现了。而且每一次,都不一样。不仅是情绪状态,大笑、大哭、大闹……甚至年龄都变了。
  

 

  

 

  

 

  

 

  

 

  

 

  时而年轻富有活力。时而阿尔兹海默症附身,垂垂老矣。甚至有一幕,女孩直接看到杰克的母亲死在床上。
  

 

  杰克还在一旁默默流泪。真离谱有没有?!!实话说,看到这,Sir的脑子已经炸开。但诡异的事——还,没,有,完。什么恐怖的事都没发生哦,情侣两人离开了农庄。气氛,却丝毫没有舒缓。大雪遮蔽了一切,车内两人面面相觑。女孩辩解说,哎呀我是不是喝多了,出现了幻觉?
  

 

  但杰克显然也不对劲,他很躁动,很健谈。跟她聊同性恋,聊恋母情结,聊弗洛伊德,还分析了一部经典老片……最后杰克提议:趁大雪,要不要吃个冰淇淋?
  

 

  这是什么鬼提议,是还嫌不够冷吗?但更疯的,是说着说着,路上真出现了一家冰淇淋店。冰淇淋店的女孩,似乎都很青睐杰克。杰克似乎也认识,但眼神躲躲闪闪的。
  

 

  一个长红疹的服务员出现了。她交给女孩两大桶冰淇淋,对女孩说:我替你害怕,你……要不要留下来?
  

 

  她在怕什么?回到车上,冰淇淋没吃完,杰克又强迫女孩来到他曾经的中学。……甚至,还有侵犯的意图。果然,是危险的事终于要发生了么?No,又是一个反高潮。两人一番争吵,杰克跑进学校。
  

 

  女孩被一个人留在了雪地里。等也不是办法,她只能进学校寻找。在这里,她遇到了电影开头的那位老人,一名老清洁工。女主和他吐槽男友,而清洁工默默流泪。
  

 

  你别问为什么……Sir也不知道,而且眼看以Sir的智商,也无法单纯靠电影解题了,因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结束了,但电影没有。紧接着,更多超现实的画面出现——一对穿着男女主衣服的男女开始跳舞,跳着跳着就举行了婚礼;一位清洁工冲出来杀死了男人,抢走了女人,留下一具雪地里的尸体;现实中的清洁工脱掉了衣服,在一头猪的引领下走向死亡;而男主,则在幻想中的衰老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还唱了一首爱情歌谣。
  

 

  

 

  

 

  

 

  

 

  好吧,说什么也没用了。Sir只能隐约猜到,杰克可能就是那位老清洁工。要不干嘛两人都给女主递拖鞋……
  

 

  

 

  这一切,恐怕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先别急着打差评。因为翻过原著才知道,真相可能远远超出了电影。03想解谜,不如让Sir这么跟你说吧——你身边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长相平凡,身材平凡,对自己各种管理失败。家里没矿,学历不佳,工作普通,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一辈子,都不可能被聚光灯照到。他们不会是朋友的谈资,因为他们不会是主角,甚至……都不会是笑料。他们不犯法,不做坏事,也没有坏心思,一辈子小心翼翼。如果你有兴趣,偶尔把目光投向他们……他们总是羞涩一笑,紧张地躲开。别误会。他们当然希望过成功。但总是囿于各种现状。他们当然尝试过在周围人面前证明自己,但总是惨淡收场,一地鸡毛。他们当然也渴望爱情,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拥有一段自己的幸福,但总是一再蹉跎。在孤独的、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做了这些事……可能读过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对文学艺术哲学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却从未有过听众。可能辛苦地锻炼,却屡屡屈服于甜食和快乐水,沉迷于爱情肥皂剧。所以从未活出特别。他们不曾伤害任何人,只是平凡地活在自己的小屋子里,不出来。《我想结束这一切》的原著,就在讲这样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在选择结束生命之前,在幻想中,他回溯了自己的一生。没错,主角就是那位清洁工。而男主、女主,都是他某种人格的投射。开头那个画面,就是鲜明的暗示。当女孩说完台词,是老人接的茬,主语都没变。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女孩的诗,会出现在这家人的房子里;女孩的画,为什么会出现在地下室……因为他们本是同一个人。或者说,他们身上都有着老人对自己、对异性的真实或幻想的投射。此时Sir再回想电影,其实前面有一幕,已经交代得很清楚——屋中,男女听着音乐,安静相处。画面迅速一切,老清洁工正推着车,路过学校的楼道。楼道里,两个年轻人正在跳舞。跳得踉踉跄跄,却好像跳出了老人的忐忑,老人的向往。
  

 

  那么整个回乡的过程呢?种种匪夷所思,不也是老人的记忆在搅拌着幻想和现实?比如杰克不愿进房子,一脸的不情愿——可能因为老人也有过带女孩见家人的经历,体验不堪回首。
  

 

  以及女孩三番五次,提出要走的态度。
  

 

  以及他父母样貌的来回改变……现实可能都发生过,只是在老人死前,它们才于时间里自由穿梭。
  对于爱情,电影反复纠结一个点——女主和杰克,到底怎么认识的?第一遍,女主说,是她先开的口,在学校的知识竞赛上。
  

 

  

 

  第二遍,男主说,她是个服务员,在餐厅认识。
  

 

  好苍白对不对?多像电视剧里看来的爱情桥段。而第三遍。则发生在学校,当女主面对真实的老人时。这次对相遇的描述可能最贴近现实,但现实又是多么无趣——爱情,就像四十年前某个夜晚咬自己的蚊子那样。微不足道。
  

 

  

 

  爱情只是现实一种。却像一个最贴切的比喻,描摹了主人公平庸无奇的一生。这种慢慢揭开的伤痕,是《我想结束这一切》最残忍的地方。最后,再解开两个小疑惑吧——为什么杰克不让女孩进地下室?因为地下室里,除了藏有女孩的画作,还藏着证明老人身份的校工服。那是清洁工的标志。
  

 

  而在冰淇淋店,服务生为什么劝女孩留下?也是希望,不要再去揭开真相了,真相很残忍。就让老人幻想中的男女爱情,留在那一晚吧。而现实中,估计冰淇淋店的女孩对老人从未有过好感,因此他才会建构一个自己受欢迎的假象。
  

 

  而当故事终于结束。那几幕超现实的画面,是弥留之际,纠缠了一生的欲望吧?年轻男女跳舞,是幻想中的爱情;清洁工杀死男人夺走女人,是幻想中的胜利;诺贝尔奖,是幻想中的成功;得奖后的歌唱,是幻想中在享受和抒发快乐——这一幕将永不会到来。注意,幻想中的观众,都是年轻人画了老年妆。
  

 

  时间不断往前,一生无法逆行。虽然残忍,却好像也是某种对观众的警醒。至于“猪”。还记得Sir着重强调的那个,猪是怎么死的故事吗?
  说的是猪么?还是在说,连一根签都没有抽中的自己?毕竟平庸。就是在这一生漫长、寡淡、重复的几十年中。令他反复咀嚼、反复诅咒、反复崩溃。和拼命想忘记的事啊。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姬影可乐]绝了,一刷骂街,三刷封神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