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人料理了食物,但却是食物治愈了人

来源: 深夜谈吃
文/ 冯小月
图/ Lilyang、酥肉

去年七月末,带着周围人的不理解,跨越南北分界线,来到一个北方城市。没有离家千里的孤苦,也没有水土不服的不适,只因长期的寄宿求学生活早已养出了不依恋家的性格,也因为曾在北方的一相似城市驻足四年,很快就消除了伴随新生活的陌生感。

 

对于工作的选择,至今想来也不后悔,虽然离家确实远了点。回想去年,公寓、单位两点一线,早中饭都在食堂解决,晚餐就在公寓前的饭店和附近的菜市场里面的各种小吃摊随意解决。周末或是床上躺一天睡觉刷剧,或是与朋友约着逛街、聚餐。如此生活,平平常常、波澜不惊,与以前二十年的校园生活基本没差别。当然,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懒散习惯,一来是公寓禁大功率电器,超过600w就会自动跳闸;二来公寓没有厨房,做饭实在不方便。

近来因为疫情影响,从家赶来复工,必须在公寓自行隔离两周。为解决吃饭问题,在苏宁买了一口多功能单人锅,然后全副武装地去附近超市大肆采购一周的口粮。第一次在宿舍做饭,需要的东西格外多:米面油、调味品、蔬菜食物、案板刀具等等。整整两大袋,把人一番折腾。

本以为在宿舍做饭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但未曾料到,颇为有趣。隔离的日子实在无聊,做饭倒成了一件打发无聊的最好活动。就那么一口锅,除了熬粥煮面,还能做什么呢?

简单的是煎鸡蛋、生煎水饺、煮火锅、辣白菜炒年糕,麻烦一点的是蛋炒饭、胡萝卜炖牛腩、咖喱土豆、青椒炒杏鲍菇……不能说色香味俱全,味道至少还不错。每天变着花样做菜,才不至于让舌头受罪,也不至于让手机另一端的父母担忧吃饭问题。做饭的乐趣,大概就是看着那些安静的食材,经过自己的烹饪,在锅里发出动听的声音,一点点变熟,变得可口。

 

因为做饭,十四天的闲暇时间过得很快。复工后,每天带着饭盒去食堂打饭。食堂的饭菜很好吃,早餐鸡蛋、油条、豆浆、烙饼、小菜随意吃;中餐两荤一素一汤,每天不重样而且肉量十足,完全不担心打饭阿姨手抖;晚餐略逊一筹,面条就着西红柿炒鸡蛋和打卤汁,也还凑合。

食堂的饭菜吃着固然香,也很省事,但心里总有些缺憾。往常独处一室,看看剧、翻翻书、打打电话,晚上的时间也就过了。疫情之下,人好像容易变得脆弱,尤其是透过房里的大窗户,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无端生出“此处非吾乡”的失落感。只好放大手机播放电视的声音,却也衬得一室更为寂静。

没隔几天,就在线上超市订购了一些食材。回到宿舍,取出一些腐竹和苕粉洗净泡水,然后切土豆片、豆腐、火腿和西红柿,再准备点生菜,旁边放颗鸡蛋,配菜齐全。可惜多素少荤,好在晚上也不宜油腻。

我有一习惯,就是准备工作到位了,才会采取下一步行动。配菜全了,不急,还得把姜切片,葱白切段,葱头和大蒜剁成沫沫。然后在碗里放入葱末和蒜末,入乡随俗地舀点六必居的芝麻酱,最后加点醋,简易的蘸酱即成。不知道是不是年岁渐长,口舌之欲愈发消减,不再嗜辣。

如此,才可开火倒油。锅里起烟了,把姜片和葱段放入锅中,待到香味出来了,底料就可下锅了,翻炒翻炒,固体熔了,倒水,再将西红柿放进去。盖锅熬煮,麻辣番茄锅也就产生了。如果想要火锅更有味,可在油热之时,加入干辣椒和花椒,只是身在北方,气候过于干燥,不宜如此。

 

不一会儿,锅中的汤料就沸腾了。打开锅盖,浓郁的番茄味扑鼻而来,混着麻辣香味,加上丝丝炊烟,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舀上两勺火锅汤倒入蘸料碗中,再将腐竹、土豆片、豆腐和火腿放入锅中,耐心地看着它们从锅底慢慢翻滚开来。夹起一块火腿裹上蘸酱,再放入口中,酸酸辣辣的主味配上醇香的芝麻酱和蒜香味,味道不赖。随即关小火,慢慢地捞,慢慢地吃。偶一抬头,看见窗户上那张透着满足和笑意的面孔,突然觉得自己已是“万家灯火”中的一员。那一颗在夜间会寂寥的心突然就被治愈了,被这简简单单的火锅给捂得热乎乎的。

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唯美食不可辜负”,哪怕不看电视、不刷网页,也觉得可一直这么静静地吃下去,慢慢咀嚼。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人料理了食物,但却是食物治愈了人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