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人生]自杀两次居然都没死成!还三朝为官!
二百三十年前,南方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为皇家祝寿先后进京,都落脚于京城,其后,这里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逐渐成为京剧发祥和兴盛之地。
2020年正值徽班进京230周年,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倾力打造西城区京剧发祥地品牌,纪念徽班进京230年,举办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展览、演出,并推出十个京剧文化地标,其中就有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会馆。
最早在舞台上出现的是哪个剧种?在徐世昌玄孙,第九、十、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徐定茂先生的文章中,曾经这样介绍徽班进京:最早出现在舞台上的戏剧应该是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早在元朝末期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方戏,如徽、汉、梆腔等,统称“乱弹”。
至于北京这个地方,自打辽、金、元、明至清朝,一国都城,天子脚下,万善同归。唯独戏班早期却是皇家及大官宦、王公贵族们自己组织的。皇宫禁御森严,向来不许民间的班子进宫。所谓唱戏,也就是由几个太监充充数,干嚎几声而已。到了清朝,一些达官贵人往往有两个炫耀自己的行为,一是设寺观,二就是建戏班。比如《红楼梦》中贾珍就让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筹建了大观园的戏班。
徽班因何进的京?
后来到了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是为乾隆帝八十大寿。和珅知道弘历是位爱找乐子的主儿,便提出“内府的班子不足以娱上意”,建议招各地戏班子,尤其是久享盛名的徽班进京祝寿。徽班是指以安徽,特别是安庆地区艺人为主,兼唱昆曲、二黄以及梆子腔的戏曲班子。于是,在闽浙总督伍拉纳的推荐下,活动于江南一带的“三庆班”等徽班入京,为乾隆帝祝寿。
通过演出,使得起于湖北的二黄转到安徽后成了徽调。西皮是一种梆子腔。二黄调又吸取了秦腔的长处,徽调又和湖北的汉调逐步融合,在剧目、音乐、表演、唱腔以及服装方面加以改革,结合了北京的地方语言以及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这就是京剧。京剧这个称谓首次出现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上。再早曾被称为皮黄,这是因为其是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的音乐素材,兼唱柳子腔、吹腔等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等。因民国时期北京名为北平,所以京剧一度也被称为平剧,这个平是平常、北平的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八路军一二零师组建的演出团体就叫做延安平剧研究院,并由此创作出了新编历史戏剧《逼上梁山》。京剧在我国台湾又被称为“国剧”,现已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孙承泽有争议的一生安徽会馆是在原孙公园的基础上改建的。孙公园,就是明末清初的名臣孙承泽所建的私家别墅园林。虽然我们说到孙承泽的著述成就,也说道了他善藏书,好收藏,但有关他的轶事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没有说,那就是他曾经是三朝为官。您可不要以为他是三朝元老,他的三朝为官,是指的在明朝、李自成的大顺朝和清朝。
°孙承泽自杀二次都未遂
孙承泽一生坎坷,甚至到晚年竟成了“有争议的人”。孙承泽为人刚正不阿,最恨奸相。明末在任期间,独不拜魏忠贤祠,同期官员多去拜祠。为此,人们怀疑他是东林党。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进北京。孙承泽感到明朝大势已去,便在自家凫堂书架后自缢,被家人解救。他赶到宫中,只见一片狼藉,崇祯已在煤山自缢。
孙承泽回家后,连同他的长子,一并跳井自杀。这次又被家人救出。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不见有明朝臣子迎接,大怒,便抓来一些明臣问罪。孙承泽因不去迎接李自成,也成了被问罪的人。李自成本欲杀掉孙承泽,但为孙承泽求情的人很多。孙承泽曾任河南陈留、祥符两县知事,为官清廉,口碑甚佳。经过众人求情,李自成刀下留人,不仅没杀孙承泽,还委了他大顺政府的防御使,又改任谏议,相当于现今中央一级的官员。孙承泽还没“上班”,李自成进京41天后败走。清兵进京,清王室一度对孙承泽不信任,又是众人说情,清室又委了他官职。于是“仕明、投李、降清”三顶帽子落在孙承泽头上。对讲究“民族气节”的学子而言,孙承泽的经历为他们所不齿,有的史书把他列入《贰臣传》。
孙承泽的宅第占地广阔,相当于今北起琉璃厂西街南侧,南至前孙公园胡同,东起南新华街路西、西至近南柳巷,范围包括后孙公园胡同、万源夹道、铁鸟胡同、吉祥头条、二条胡同等。当时,这里就建了大戏楼,著名的洪升《长生殿》案就是发生在这里。
孙承泽去世后,这座宅园数易其主。每当新主人入住,多将他居住的部分重新修缮,有很多著名人物,比如如乾隆朝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刑部员外郎孙星衍、以藏有甲戌本脂批《红楼梦》而闻名的刘位坦等。
17世纪初,孙公园年久失修,有的倒塌废弃,这块地方,还残存的屋舍大部分辟建会馆。孙公园地域广阔,又在前门和宣武门之间,距内城衙署近,先后在这里建的会馆有锡金会馆、台州会馆、泉群会馆、安徽会馆等。其中安徽会馆规模最大。
安徽会馆对于京剧的意义
在安徽会馆修建之前,北京城还发生了一件在中国京剧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件,那就是徽班进京。
京剧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一簇而就到。而孙公园里的大戏楼,正是历史时代的见证,也成为了四大徽班的重要演出场所。特别是在此后成为安徽会馆的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徽班三庆班及名角程长庚、刘赶三等常在这里演出。那安徽会馆到底又是怎么成立的呢?点击下面的音频就可以听到许立仁先生的介绍哦
根据许立仁先生的介绍,我们把安徽会馆的成立过程再来梳理一遍:清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清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其兄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清同治八年二月开始修建安徽会馆。同治十年八月会馆全部建成。此后,又分别于清同治十一年五月和清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五月进行两次扩建。建成后的安徽会馆占地9000多平方米,共有219间半馆舍,其规模居在京会馆之首,被誉为京师第一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