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无所不侃 | 写“举报信”的段副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写“辟谣信”的胡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环球老胡让人实名举报的新闻上了热搜。这次与“生活作风”有关。

本来他就是人“新闻人物”,三天两头被人热议或痛扁,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老胡早就习以为常。他经常得了便宜还卖乖,故意制造热点,让别人热议,然后暗暗收获大流量,悄悄地快乐数钱。

不过这次他不像“偷着乐”的模样,好像有点真急,雷厉风行地出来“辟谣”,他第一时间向被牵连的两名女同事表达歉意,然后描述了举报他的那位副总编,基本用意是:此人乃忘恩负义的小人,而且精神上可能出了问题。

我把举报内容和老胡的辟谣看来看去,总觉得哪哪不对劲。

首先,一个位居报社副总编的报人,用的又是实名举报,假如没有证据,她敢指名道姓的举报吗?她不懂得诽谤罪的后果吗?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举报是真实的,她有证据在后面候着。二是此人精神出了问题,用幻觉代替事实,已经不知道自己犯了诽谤罪。

这位环球段副总编,既然敢于打出这一枪,想必应该知道各种后果的吧,也应该是掂量过的吧?

你要问我相不相信老胡有过出格行为,我是不敢随便表态的。不过当我联想到那个孔庆东在外国摸着外国雕塑女人的奶子,一脸猥琐的神态,就觉得那个神情与老胡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假如有人爆料说孔庆东或老胡或司马南有段副总编举报的那档子事,我是容易本能轻信的。

我看了老胡的辟谣信,开宗明义第一时间不是首先感到震惊,不是担心自身安危,而是先安慰“无辜躺枪”的涉事女同事。虽然显得非常怜香惜玉,但我不知为啥,竟会想到这会不会是一种“安抚性”的暗示,有点像是串供和订立攻守同盟的感觉。也不知这种预感对不对?可能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举报信

老胡的“辟谣信”不像举报信那么简单,而是详细讲述了段副总编“企图夺权”的来龙去脉。看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报社哪像一家正规新闻单位?正副总编的争夺战竟然可以“私人谈判”?不免让人想到环球“起家”时的模样和基因,或许它本来就是那种靠广告自生自灭的小报,所以广告部主任的地位好生了得。后来靠老胡贩卖各种政治正确,又紧搭热点脉搏,被他一不小心搏出了位,才渐渐有了“名报”的名声。

不过,只要沾上“人日”的光,不管你是三产还是几产,“环时”天然就获得了某种“权威”的神符。这些年,“人日”被它糟蹋得含金量急剧萎缩,背了不少不该背的黑锅,老胡却在暗处偷着乐。他现在靠着绑架某种民意,玩着危险的杂技,一时风生水起,但他内心深处明白,不明就里的深渊随时等着他。

回到老胡的“辟谣信”。其中有个“关键细节”是“感恩微信”——老胡晒了对方的某条微信,向读者暗示此人乃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小人。不过我却有点吃了苍蝇般的恶心:你把人家小女子的某次道歉收藏起来,竟然是为了“备用”啊!那你是不是早有预感:这个“掌握危险证据”的定时炸弹,早晚会炸,你就先把“硬材料”准备好了,到时肯定及时见效——果不其然吧?

还有,得了“妄想症”(老胡用了“狂想”一词)的段副总编,怎么还能派去党校学习?是去之前就有“狂想”呢?还是回来后才有的?如是后者,这党校学习咋就会有此“效果”呢?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典型现象?

 

 
老胡申明中所附的微信聊天记录

 
胡总的“辟谣信”

另外我对“救命恩人”这一说,满怀好奇心。请问老胡,你是怎么救她的?你是从什么人的手上救下她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救她的?你为什么要救她?为什么你能够救她?你救她合法吗?你救她有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她为什么需要你的保护?是被坏人陷害,还是遭遇不测?

通常说来,一个被救者,对救命恩人,绝不敢有非分之想的。除了报恩,岂敢气势汹汹地威胁?除非她觉得这恩已经报了,或者“恩仇相抵”了。这才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一个“长期赋闲在家”的副手,竟公然登堂入室要求顶头上司赶紧挪位,她的这份底气从何而来?难道她手上有什么牌?这“当官”就真的那么荣耀吗?是不是“争权”后面紧跟着“夺利”?从网上获知的老胡的”身家“来看,他海内外的资产也是可圈可点的。

 

老胡的”辟谣信“,中心意思很明确,就是把段副总编塑造成一个“精神病人”,这样,她的“狂想”就被坐实了。不但可以轻易为“有染女下属”成功开脱,还为“逼宫让贤”这一幕拿到了好的注解。

你看,她就是个神经病!哦不,精神病!

老胡这一招基本成功了。

不过我还是有点疑问,比如,段副总编如果真是觊觎总编之位,又何苦实名举报“生活作风问题”?而且还直接点名两名女同事?最戳中要害的,难道不该是经济问题吗?她为何对这一点耿耿于怀?她之前与老胡究竟是什么关系?下属加小妹?还是……?

真的别怪我好奇心太重,浮想联翩。

看她的照片,蛮正常蛮时髦的,据说还是英语专业出身,一路北漂渐渐提升。从其履历看,她还坐过环时的广告部主任位子。看到这我就理解了,对一份自生自灭的小报而言,广告部主任简直就是报社的衣食父母啊,这才有小女子当“胡总副手”的故事吧。

 

段副总编的底气,想必源于她巧手经营广告部的岁月。据说在她任上,其广告业绩战果累累,为当时仅有37人的环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2012年,已是环时功勋级元老的段静涛,在副总编辑、广告部主任的头衔之外,又多了一个职位:金色环球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重点来了——而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胡锡进。

从业务到财务,他们俩千丝万缕难解难分啊。而相差15岁的年龄差,不正好是恩师与学生的最佳配合吗?师生之间的感情,怎么浓烈也不算过分吧?所以我对老胡对她的“救命之恩”特别怀有兴趣,总觉得里面会有非常精彩的故事——他们两人会有怎样的故事?

一个前途光明的女副总编,不惜押上自己的前途,也要“社死”老胡,是“正义感”使然,还是“深情”使然?这背后的爱恨情仇,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水很深,需要时间慢慢探涉。

但从我一个凡夫俗子的眼光看,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女副总编如此“点名女同事”,引爆一颗耀眼的炸弹,背后的情感因素恐怕是难以回避的。她的举报,至少让我看到,那个满嘴仁义道德的胡总,别看他经常义正辞严春风得意,背地里的猫腻还是不少的,否则也不会有“无中生有的诽谤”——这是名誉诽谤吗?结论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敢先说胡总干净。

这个事件,让我对环时这份报纸的认识,对这家报社人文环境的了解,对胡总治下人际关系的了悟,尤其对胡总人品的进一步认识,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总之一句话,我的判断是:写“举报信”的段副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坏。而写“辟谣信”的胡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无所不侃 | 写“举报信”的段副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写“辟谣信”的胡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