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墨黑纸白丨伊朗科学家、指挥官再遭斩首,中俄表示谴责并呼吁和平

一、现代战争能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吗?

近日伊朗一科学家和高级指挥官再遭斩首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些吃瓜群众极力要求伊朗对涉事国家宣布开战,战争似乎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近?

开不开战这种事吧,如果囿于一城一池的得失,现代世界也早已纷乱得不成样子,而今的世界拥有核武已经不算什么稀奇的科技了。

 

所以世界对核武遏制不仅是常态,还将从更多科技进步中来完成对核武的进一步遏制。但我们一些吃瓜群众认为,只要一个国家有核武,全球国家都该有。

纸白君对此观点认为是不可取的,所有国家都拥有核武也就意味着,全球不再因核武的存在而起到平衡世界格局的作用,而是时刻陷入相互毁灭边缘。

更何况我们中国已经有了核武,又何必希望自己的周边再遍布核武国家呢?大国的武力形象还怎么维持?周边的安全又如何保障?

 

而伊朗所面临的不断被斩首,如果能用开战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早已经开战了,从今年年初伊朗高官被斩首,全球各方都在劝涉事双方冷静。

从我们的角度来思考,双方冷静是最佳的状态,因为一旦开战,特朗普的战时总统是坐稳的,而一旦开战,永远还是科技实力是最大的话语权。

二、科技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还是退步的唯一砝码

就斩首这项现代科技的问世而言,到底凶悍到什么程度?我们先来看下伊朗这个科学家之死,伊朗媒体称:

之前有报道称法赫里扎德是遭到12名枪手乱枪围攻被打死的,但是伊朗情报机构透露,他实际上是遭到了遥控机枪袭击。

 

据悉事发时法赫里扎德乘坐专门的防弹车从德黑兰返回郊区的家中,其安保车队一共有三辆防弹车,多名保镖在车上护卫。

在经过一处郊区公路时,法赫里扎德和他妻子乘坐的车离突然被子弹击中,然而此时他并没有留在车里等待救援。

 

而是以为是事故、发动机故障或是障碍物导致的异响,随后下车进行查看,这导致了他不幸遇难。

遥控机枪袭击,这与我们熟知的无人机斩杀似乎有高级了一个档次,据了解遥控机枪是由卫星遥控,暗杀时仅需要三分钟即可完成。

一方面是战争科技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也就塑造了全球各方希望伊朗局势稳定的期待与劝慰。

三、全球各方的表态中,确立了人类为和平仍需以对话化解矛盾

比如我们中方表示,对伊朗科学家遇袭身亡感到震惊,对这一暴力犯罪行径表示谴责,希望该事件得到彻查的同时;

还反对任何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径。当前地区局势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应该共同致力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俄罗斯方面是如何表态的呢?俄罗斯也是率先表达了谴责,同时俄罗斯始终将中东和波斯湾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始视为优先事项。

 

俄方致力于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场合和该地区双边领域中实现这一目标,并呼吁各方不要采取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的行动。

至于其他各方的表态大约也都是如此,现代社会造就了我们人类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同时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将进入科技继续革新的节奏。

 

失去科技的进步也就失去与世界同步的可能,那么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必须要小心谨慎,不给外人留把柄,做事情要滴水不漏并不违背人类基本价值观。

而在各方的表态中也都比我们的吃瓜群众们高级多了,全球的非战模式,依然是各方的首要考虑重点,地区局势的不紧张与保持稳定是最大公约数。

四、战争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承受的

为什么会出现矛盾?矛盾又该如何解决?从目前来看,战争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着眼于伊朗与周边国家乃至其它国家将关系搞好。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伊朗出现了问题,是发动袭击的国家出现了问题。”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擅长于将问题处于极端的方向思考。

 

我们更需要的思维是,以色列这个曾经差点被灭族的国家,为什么在现代世界中占据了极大的科技分量?而现今的科技又该如何促进和完成?

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最终会如何解决,已经很难用立场的对错方式来简单判断了, 那么应该从双方实力,双方谈判,双方逐渐走向和平来考虑。

 

无论是我方对此事的谴责,还是俄方对此事的谴责,最终都不约而同的走向非战的期望,这已经说明了很大的世界现状,小矛盾不要升级为大战争。

在这个问题上,纸白君是完全认同我方和俄方的观点的,如果因为矛盾必须走向全球纷乱,这个代价是谁能承受的?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愿意去承受。

所以伊朗应该做的是,以退为进,争取和平中不断让自己的社会融入世界,不断让自己的价值观与现代化的接轨,从而避免不断被针对,以完成各项进步。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墨黑纸白丨伊朗科学家、指挥官再遭斩首,中俄表示谴责并呼吁和平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