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二字,出自《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是目今所重的实业,晚生愚见,以为工艺也是要紧的,不知老前辈还肯提倡否?”
“提倡”汉语词语释义:由于事物有好的因素而倡议。
先且不说有没有“好的因素”,单从字面“不知老前辈还肯提倡否?”理解,“提倡”这个词采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肯否?”二字,既然是商量,即代表“提倡”是可以被讨论、被质疑、被否定的,当然也是可以被自由选择、被接受或被拒绝的,所以它的属性不具有强制性。
如果不允许大伙讨论、质疑、选择,社会就会失去制衡,也会失去所有人的思考与智慧对社会的贡献。
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提倡个性和自由的表达,二是经过共识达成的强制程序,两者不能随便混淆。
比如有人提倡说双黄蛋有利于抗击瘟疫,他自己用了特别好,但其他人买不买是其他人的选择,有人彻夜排队抢购,有人无动于衷。
某些人提倡聚餐不要看手机,有人听从,有人不听,这也是个体化的自由选择。
还有些人觉得太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功夫,提倡大家都练太极,在练与不练之间,其实大家还是有自己的选择。
但是如果这些都变成强制推行,会如何?有病没病家家必备双黄蛋,吃饭聚餐人人没收手机,白衣飘飘全民练太极,难道这些会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景象吗?
什么叫强制?强制就是用某种强迫的力量或行动对付阻力,或以压迫、驱动等方法达到影响他人服从自己意志的行为。
比如说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纪律等,都是必须经过一定程序,达到一定条件,才能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强制性手段。
反过来说,如果那些已经达成共识的法律法规,被某些人随意跨越,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为所欲为,朝令夕改,这样的人不被强制约束,就会出现种种不公平的事情。
就像张玉环的冤案,因为某些办案人员的“提倡”,结果成了强制要实现的目标。
过去砸锅卖铁大炼钢铁时代的错误也是提倡变成强制的悲剧。
如果当年牛群当县长后提倡大伙学习讲相声,被底下的人变成强制的话,不会讲相声就成了罪,岂不是很可笑吗?
所以提倡和强制两者的界限不能随便混淆,否则会给某些人可乘之机。
但是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种很奇葩的现象,不仅分不清楚提倡和强制的区别,还纷纷把提倡当成强制,这分明是故意指鹿为马的行为。
从提倡到强制之间,就如同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这段距离是漫长的也是必经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形成如今成熟的合理程序,才能把某种“提倡”依法转化为强制措施,这其中的“程序正义”是必不可少的。
随意跨越这个必经的距离,是违背现代文明进程的做法,会导致文明倒退回野蛮时代。
然而偏偏就是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喜欢随意跨过这段距离,把提倡的东西瞬间化身为强制的规矩,这是非常可笑的,完全是野蛮思维的典型表现。
比如湖南耒阳这个名字叫正源的学校,为了实现响应提倡节约的号召对学生们无所不用其极。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肯定不小,如果有吃剩的饭菜,我想除非是饭菜做的特别难吃,或者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吃什么吃多少,那必然会出现有的孩子不够吃,有的孩子吃不完,毕竟每个人的饭量不一样,有吃剩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学校不从改善伙食或者按需选择吃多吃少来解决问题,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对剩菜称重,剩菜超标多少学生就会被警示甚至于取消啥啥资格。
这可真是雷霆手段,就像学校的名字一样“正本清源”,多快好省,不解决问题,解决有问题的人。不管学生怎么想,爱吃不吃,难吃也得吃,不想吃也得吃,把人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没了。
可是不知道学生的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这样对待,他们会怎么想?这样的学校,这么简单粗暴对待学生,孩子在学校里能学到什么?家长们能放心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们吗?
提倡节约本来不是坏事,但楞是被有些人搞成强制就很让人费解了,花自己钱的人,谁不是看着自己的钱袋子量体裁衣?只有不花自己钱的人,才有机会和资本挥霍吧?
估计社会上有些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搞不清什么叫提倡,什么叫强制,甚至觉得凡是提倡的东西一定要变成强制,方能显出他的能耐。
偏偏这些语文没学好的人自我感觉又相当好,总以为自己随便放个屁都该变成普天下皆仰望的至理名言。
于是绝大多数可能也是小学语文没有及格的人最爱听这样的至理名言,一时间认同者纷纷点头,附和者蜂拥而上,都唯恐慢一步落于人后赶紧先声夺人,唯恐脸皮不够厚被人把柄。
然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很快就会掀起你追我赶的节约浪潮,然后,所有提倡的都变成了强制,然后,就。。。保持饥饿感。。。过好紧日子吧。
浪费固然可耻,值得反对,但是如果对数以万亿、千亿元量级的房地产、各种烂尾产业园、伪科技概念骗经费项目等投资的浪费视而不见,却紧盯着大伙餐盘中那点几毛几分的浪费无限上纲、大做文章,这就不仅是小学语文不及格,而是小学算术都没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