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权贵|大明灭亡的看客

        中国古代一直是家天下,所谓家天下,即国家是某家的,不是老百姓的。

        比如唐朝是李家的,宋朝是赵家的,明朝是朱家的。家天下的结果,到国家覆亡时期,大臣权贵都作鸟兽散。反正国家就是某家的,新朝建立也是要用人的,再找一家就是。

        尽管每个朝代也会有几个烈性的大臣,但和后来的民族国家全民爱国比起来,其影响和规模都要小多了。

        不过,民族国家和家天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无法相提并论。

        崇祯做皇帝的时候接得是个烂摊子,大明的那点家底早被前面的几个皇帝荡完了。

        前面的皇帝觉得国就是家,家就是国,所以拿老百姓的钱不当钱。不够花了,就想出办法向老百姓要。老百姓受不了,他们就抓,就关,甚至就杀。

        中国的老百姓虽然善良,虽然好蒙,可到了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们也是能豁出去的。

        于是全国到处有人造反,接下来边境也不太平了,后金蠢蠢欲动。

        到崇祯时几乎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没钱了。

        社会治理的恶性循环往往体现在这里,国家越繁荣的时候,由于一切正常,花钱的地方反而少。国家走向衰亡的时候,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进钱的地方越来越少。

        崇祯当政没几年,连打仗的钱都没有了。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的国库里连二十万两银子都不到。

        这样的国力,崇祯当然无以应对当时艰难的局势。

        在这危急存亡之时,有人向崇祯建议募捐。

        明朝官员的名义工资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朱元璋给子孙的规矩是他的规定不能改,是用之后代的真理。
       
        朱元璋治吏的方法是简单粗暴,从没考虑过高薪养廉。

        他给的工资少,干的活多,谁要贪污他还要剥皮萱草。

        虽然,朱元璋也刹不住贪污,但低薪的规矩就这么定下来了。

        终明一朝,官员的名义工资都不高。

        但名义工资低不等于明朝官员真没钱,除了极端的海瑞等聊聊几人以外,明朝官员都有钱,这些钱大多都是贪来的。

        平时的时候,皇帝也不怕这些人钱多,反正再多的钱都是皇帝的。像严嵩、张居正都富可敌国,但皇帝说把他抄了也就抄了。

        抄出来的钱,自然就属于皇帝的了。

        崇祯现在也没钱,但现在的皇帝和以前的皇帝不同,他不敢随便反贪,国家处于飘摇之间,如果把大臣得罪了,说不定倒得更快。

        这就是崇祯接受募捐建议的原因。

        但募捐是出于自愿,大臣们看这这摇摇晃晃的大明王朝谁也舍不得捐。

        国家灭亡前,最主要的是手里有钱,这个道理当时的大明官员很清楚。

        崇祯的募捐收效甚微,他必须给大家树榜样了。

        当时的首辅魏德藻捐出了500两,自己的老丈人周奎捐了13000两。

        崇祯原指望老丈人捐个20万兩,没想到老丈人死活说没有这么多钱,女儿看不下去给了他5000两,让他捐个两万两银子充个门面,周奎居然贪污了女儿的两千两银子,只捐13000两。

        这次捐款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这个失败是注定的,首先,国家要倒了,谁都想留着现金应付叵测的以后;其次,如果真捐得多,也刚好坐实平时的贪污。

        谁都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也就谁都不愿捐。在大明最需要这些大臣们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他们都成了大明覆亡的看客,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后路。

        李自成进北京以后,崇祯吊死煤山。

        李自成当时给大将刘宗敏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这些官员捐钱。

        刘宗敏从崇祯老丈人周奎这里就搜出了银子53万两。

        那个出了500两银子的魏德藻,交出了数万两。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义军)贼下令勒内阁十万金,京卿、锦衣七万,或五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至一万有差,部曹数千,勋戚无定数。

        崇祯时舍不得捐出来的大明权贵,现在到了刘宗敏手里再也不敢私藏银子了。

        大明的权贵估计也没想到最后会落到这样的命运。不过,历史如果再重复一次,估计还是这样的结果。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权贵|大明灭亡的看客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