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五郎分享20200104]:让我们重新擦亮供销社的老招牌!

 

10月4日,星期日​,在这里,60秒读懂世界!


1、国庆假期前两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6287亿元;
2、工信部:个别企业将“携号转网”作为竞争手段等情况仍存在;
3、海关:新政实施3个月,海南离岛免税同比增227.5%;
4、世卫组织:全球新冠确诊超3416万,死亡超101万;
5、全球多家大型公司宣布裁员:美联航1.3万,迪士尼2.8万;
6、2020全国电影累计票房破100亿,总观影人次2.71亿;
7、美媒:特朗普政府最早下周将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
8、欧洲央行或于明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提升欧元国际地位;
9、《纽约时报》:特朗普已接受一种最先进的实验性疗法;
10、港媒爆料:美政府公布难民接收计划 香港首次被纳入难民分配的特定类别;
11、台媒:台军近半月为拦截解放军军机已耗资上亿新台币;
12、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App收入超290亿美元,首次安装量达到365亿次,82亿次来自App Store;
【微语】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图文


供销社,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和计划经济配套的它,亦随之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视线。只有在偶尔翻阅老照片时,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回忆。

 

然而,领导并未忘却供销合作社的存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经济组织,再次向老百姓走来…..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高层做出“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

 

李克强总理也做了批示,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了会议并讲话,高层如是重视,或许是中国将加速推进供销社发展的一个信号。供销社再次被强力推出,意味深长。

 

新华网援引了高层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光靠看是看不住的,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再加上政策引导,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轨道。

 

很明显如今把办好供销合作社提高到了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提出要把供销社办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这次讲话也将逐渐远离记忆的供销社,又拉回了民众的视野。供销社这块有点土的老招牌,又被重新擦亮了!

 

尽管“供销社”听上去是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名字,有些人甚至以为供销社早就随着计划经济走进历史了。实际上供销社一直活着,而且活的还不错,它并非卷土重来。

 

首先,供销社是国务院领导的正部级单位,地位是高于中化等副部级央企的。
其次,供销社系统企业众多,员工队伍庞大,资产规模巨大。
截至2018末,全供销社系统共有职工344.6万人,共有各类法人企业22474个(不含基层社)。其中省社所属企业1263个,省辖市社所属企业3091个,县社所属企业16436个。各产业类别企业情况如下:

 

201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元,实现利润468亿元。一年销售额顶两个中石化!
昔日红火的农村供销社,是一代人的记忆
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但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完全垄断了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家里小到油盐糖醋,针头线脑、煤油、手套,大到做衣的蓝布和生产用具,都得去供销社才能买到。

 

那时候一个村或者几个村才有一个供销社。供销社往往是城乡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地方。

 

那时候的供销社是政府经营,属于国营单位,在供销社里上班是相当有面子的,是很吃香的职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卖成衣的,都是到供销社买布自己做。布票按人头供应,没有布票光有钱也不行。

 

供销社里的东西,不光布是凭票供应的,其他东西也是,需要拿着油票、肉票、糖票等去买,而且不是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

 

有时候即便是手里掐着钱,也不见得你就能买得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的大城市也一样。那时候,东西是很稀罕的,供销社里的各种商品好像从来也没愁过卖不出去。

 

供销社里都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各种各样的标语。

 

当时供销社用的“公平称”,铜星、钢杆、铁秤坨。当时很多东西都是散着按斤论两卖,包装好的很少。

 

供销社里往往有高高的玻璃柜台,把营业员和顾客隔开。小孩子打酱油、买糖果,要把脚高高地翘起来递给柜台里的营业员。

 

供销社真正的衰败始于90年代中后期
1978年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逐渐取消了商品统购统销的政策,计划和票证逐渐退出经济领域,供销社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开始逐渐下降,影响力开始缩小。
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取消了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交易。
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42号),规定棉花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家不再作统一规定。
至此,供销社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心农资的专营权。
此后数年,供销社580万员工下岗和内退的接近一半,经营网点减少过半,亏损和负债逐年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放开的是化肥的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可以自主进行购销交易,但是在化肥流通领域,依然有行政管制,社会资本要进入有利可图的化肥流通领域,就必须和供销社合作,因此,2002年后,供销社系统通过直营加盟、资本联合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这些流通网络对于供销社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供销社还稳步试点开展了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

 

目前,供销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资销售(化肥农药)、农副产品购销(流通)、消费品零售(连锁超市)、再生资源四大业务。
在历次的机构改革中,都有人主张撤销供销社系统,认为这样既可以摆脱官非官、商非商的尴尬状态,又可减少它与其他部门的职能交叉,还可以为其直属企业松绑减负,但这种意见显然没有被决策层采纳。

 

有人说,之所以供销社一直得以保留,用过去的说法,供销社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作用。供销社是战略机构,代表国家资本,体现国家意志,凸显国家战略。它可以把控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端,有能力整合全产业链和供应链,国家强调的在于货通天下、经世济民,对各类商品的合理分配。
重新擦亮供销社的老招牌,没毛病,但千万不要再回到统购统销那个并不光彩的时代。

 

艺术

 
 
 
 
 
 
 
 
 

最后一哆嗦


二十多年游客没上岸?
每周两次抽奖四个码?
仅凭运气就能够上岸?
回家的路怎么又丢了?
又被假冒网站给骗了?
社区某些功能不会用?
关注我吧,为您排忧解难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五郎分享20200104]:让我们重新擦亮供销社的老招牌!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