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泛指居高位者因骄纵而招致灾祸。
辨析
[近义] 亢极之悔
[反义] 激流勇退
典故
《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曾仕强——亢龙有悔
用例
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晋书·王豹传》)
源流变化
[亢龙有悔] 《周易·乾》(《十三经注疏》本14上):上九,亢龙有悔。 意思是,最上阳爻,处在极高地位的龙,将有悔恨。亢:极;至高。龙,象征君位。
后用来泛指居高位者因骄纵而招致灾祸。王豹《致齐王囧笺》(《晋书》八九2303):且明公兴义讨逆,功盖天下,圣德光茂,名震当世。今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侮,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施肩吾《五空论》(《全唐文》七三九):故动以静为基,有用无为本,斯乃亢龙有悔之高义也。
又作[亢龙之悔],亢龙也作“龙亢”。清·谈迁《国榷·一〇〇·崇祯十七年丁未》:(吴麟徵自经,其绝笔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而失,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应褫服。 并见于清·李天根《爝火录》一;彭孙贻《流寇志》一〇、计六奇《明季北略·二一上·吴麟徵》均作“龙亢之侮”。
又作[亢极之悔]。孙惠《谏齐王冏》(《晋书》五九1608):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百揆:指各种政务。
也省作[亢悔]。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诸子集成》本105):畏亢悔而贪荣之欲不灭。
各位大佬,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