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永州有个叫朱三郎的人。此人功夫了得,以前在县衙做捕头。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审案当场打了县太爷两巴掌,后被削职回家。
三郎为人仗义,喜欢打抱不平,邻里有什么事情,经常来找他调解。朱三郎特别喜欢喝酒,经常和两个朋友在镇上来福酒馆喝酒聊天。
这天和朋友喝酒到半夜子时,才离开酒馆,一人摇摇晃晃地往村里走。那朋友让他就在镇上住,可他不愿,养成了长年回村和妻子同睡的习惯。
朋友说夜深了,这路上之前听说过有些不干净的东西,让他多加小心。
朱三郎却是满不在乎说道:“我胸怀正气,从没做过亏心事,男子汉大丈夫,区区夜路又有何怕?”那朋友也无奈一笑,任由朱三郎去了。
回村出了镇,还有七八里路远近,大多是山间小路。
就在他翻过一个山垭口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人提着灯笼,和自己是同一方向正在行走。当时月光昏暗,朱三郎想要追过去,想着一个人走在路上,前去借个光,有个人聊天同行更好。
说来奇怪,任凭那朱三郎是紧赶慢赶,始终与前方那人有一定距离,即便是向前吆喝几声,那人也是像听不见一样,只管自己向前走着。
这时候朱三郎也是怒了,不就是借个光吗?何故对人不理不睬?当真是自私。过了一会儿,那人还是始终向前走着。
朱三郎自己一个人在后面跟着,虽然心中有些气愤,但也还是跟着走。
下了山后,只见那人往村中前方的一处房屋走去。朱三郎只觉奇怪,暗想这大半夜的,偷偷摸摸拐入巷子里,莫非对方是个贼人?
念及此,朱三郎也并不着急回家,偷偷的跟着他去,看看对方到底想要干什么。只见对方翻墙进入一户人家,那户人家也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刚丧夫不久的张大嫂家,而且这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张大嫂的善名?
只可惜这女人命苦,刚到中年就成了寡妇。
见那贼人翻进张大嫂家,朱三郎这下更不能坐视不理,跟着也翻到墙头,去默默地观察动静了。
这大半夜的,张大嫂家还是亮着煤油灯,正在泪眼婆娑的一个人织布。
借着屋中透出的光一看,朱三郎这样胆大的人,也惊出一身冷汗,那贼人竟然不是人,白面长舌皮肉枯缩,竟然是个传闻中吊死鬼模样。
这鬼静静地趴在窗台外,用手指往前一勾,织布机上一根线应声而断了。
张大嫂接好线,这吊死鬼再次勾线,每接一次便勾断一次,本就心情抑郁的张大嫂,突然气极了,一手打翻织布机,嚎啕痛哭起来。
就在这时,只见那吊死鬼往屋梁一吐长舌,竟从那房梁上悬下三尺白布,此时张大嫂神志迷糊,显然已经中了鬼祟,踩着凳子要吊上那白布。
朱三郎只看得心惊肉跳,赶忙在墙头上跳下来大喝一声:“大嫂莫做傻事,外面那吊死鬼要害你,千万不要上吊。”
张大嫂瞬间惊醒,看见自己踩在凳子上,连忙下了地上。吊死鬼眼看计划失败,狠狠的瞪了一眼朱三郎转瞬消失了。
张大嫂显然是被吓得不轻,待到回过神来是又惊又疑。
朱三郎只疑惑道:“大嫂没看到那吊死鬼在旁作梗吗?”
张大嫂摇摇头,朱三郎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只惊的张大嫂是冷汗直流,连连道谢。而这朱三郎然后安顿好张大嫂后,复又起身回家。
走在路上,朱三郎怀疑吊死鬼可能不会善罢甘休。
果不其然,走到屋后不远的竹林下,这吊死鬼正在等着他呢,那鬼东西拦在前方一阵怪笑,朱三郎见无法善了,只是做好了拼死斗争的准备。
吊死鬼却没有动手,只是伸出血红长舌,不停的向朱三郎吹气,那气腐臭难闻之极,一阵眩晕过后,朱三郎差点倒在地上,他连忙屏住呼吸。
朱三郎也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脑中思考片刻,便又学那吊死鬼的模样,也不停地向那鬼吹气。
刚吹出第一口气,只见那鬼物的舌头便短了一分。
朱三郎见状大喜,便复又不停地向对方吹气,果然那吊死鬼的舌头越来越短,最后竟然连身子也是越来越短,变成了巴掌大小。
朱三郎恐他再祸害他人,一把抓住那鬼,狠狠的捏在手心里,不停的向鬼吹气。然后大步跑回家,赶紧的让妻子生火起灶。
素闻这鬼怪邪物,最怕的就是浩然正气和人间烟火,刚才已经被自己吹出的正气降伏,现在只消把它放到锅灶里煮一煮,定要让他灰飞烟灭。
这朱妻惊疑之下,倒也未是多问,只乖乖照做。
很快水烧开了,朱三郎将这鬼物一下丢进锅中,再大火煮了三个时辰。
鬼物在锅中一开始还有动静,到最后竟是全无声息,打开锅盖,也只见锅中变成了锅臭水,这鬼东西算是魂飞魄散了。
这个故事名叫《三郎煮鬼》,来源于阿飞原创的《静月斋民间故事》。
鬼是让人害怕的恐怖东西,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长得丑,而是他们往往躲在阴暗处害人。
吊死鬼想害张大嫂,幸好碰到了勇敢正义的朱三郎。三郎胸怀正气,完全死死压制住了鬼物的邪气,最后灭掉恶鬼,这也说明邪不胜正。
只要我们站在正义一面,从来不做亏心事,别说再厉害的鬼物,也没法将你怎么样。你胸中的正气,就是你最大厉害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