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
——元·王实甫《西厢记》
释义
改正过错,重新做人。
辨析
[近义] 改过迁善、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从善如流、闻过则喜、放下屠刀、弃暗投明
[反义] 顽固不化、死不改悔
典故
汉朝初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因为他曾经当过主掌齐国国家仓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仓公”。
淳于意年轻时就喜好医术。他拜一个名叫公孙光的医生为师,虚心求教。后来,他又向公孙光异父同母的兄弟公乘阳庆学医。公乘阳庆让淳于意把以前学的医方全部抛开,然后把自己掌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他古代的脉书,以及各种诊病的方法。
淳于意学了两年后,为人治病,常常是药到病愈,因此很快成为名医。但他喜欢到处游历,一些权贵派人请他去当侍医,他怕行动收到束缚,一一予以拒绝。为此,还曾隐藏行踪,时常迁移户籍,甚至不置家产。这样,就难免得罪权贵。他在当太仓长的时候,有人告发了他。
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判肉刑(一种在脸上刺字、割鼻或砍足等的酷刑)。按照规定,他要被送到京都长安去受刑。
经受肉刑是一种极为痛苦的凌辱。临行时,淳于意的五个女儿嚎啕大哭。在这种难受的境遇下,淳于意怒骂道:“可惜我生女不生男,急难临头,没有一个人能帮助我!
蔡少芬 饰 缇萦
年纪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听了父亲的话,既悲痛又不服。她认为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一样,为父亲解救苦难。于是,她依然跟随父亲一起进京。
到长安后,缇萦向朝廷上书说:“我父亲在齐国当太仓长的时候,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正。犯了法要受刑罚,我心里非常悲痛。人被处死了不能再生,受刑后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也无路可行,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投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机会。
缇萦的上书情真意切,悲辛感人。汉文帝看了她的上书后,被她孝敬父亲并且自愿替父受罚的精神所感动,终于下诏免除淳于意的罪,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缇萦这一非常的行动,不仅使淳于意免除受刑,而且使他得以重操医业,潜心研究医学,成为一代名医。
用例
小明知道自己犯错误后,决定改过自新。
源流变化
【改过自新】 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孝文本纪》一〇427: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事并见《仓公传》一〇五2795、《汉书·刑法志》二三1098、《列女传·六·齐太仓女》。
又作【改过从新】,从:自;由。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20:(莺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
又作【悔过自新】,悔过:悔恨过错;承认犯了过失而追悔。《新唐书·冯元常传》一一二4178:剑南有光火盗,夜掠人,昼伏山谷。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面缚。|《元史·一三〇·不忽木传》:若遣一介之使,谕以祸福,彼能悔过自新,则不烦兵而下矣。
又作【弃过图新】,弃:抛弃;舍弃。图:谋求。《金史·九八·完颜匡传》:然倾国家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
又作【自新改过】。宋·孔平仲《续世说·一〇·直谏·七一》:(太常博士柳伉上疏)陛下视今日之病何由至此乎?必欲存宗庙社稷,独斩(程)元振首,驰告天下……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曰:“天下其许朕自新改过。”宜即募士西赴。
PS:图片源于网络,以供大家学习。如果侵权,请联系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