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9月15日發表歐盟盟情咨文,將中國貼上競爭對手及侵害人權標籤,這是歐洲對假新聞、人權民主及經貿承諾不實等挑戰的強硬回擊,歐中關係正面臨重大轉折。
她公開指出:「中國是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和體制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
范德賴恩強調,歐洲譴責發生在香港及新疆維吾爾族侵犯人權的行為,有鑑於此,歐洲需要制裁的機制,因此將提案歐盟版本的馬尼次基法(Magnitsky Act)。
歐中近年在多項議題出現摩擦,歐盟領導人在年度最重要的談話中公開批評中國,顯示歐中關係正面臨重大轉折。
歐洲過去相信中國會如其所言支持多邊主義,但中國卻利用其「一帶一路」撒幣外交政策分裂歐洲團結,投資一些歐洲國家,如港口、電信設備。
因此,中國獲得一些歐洲國家的重要基礎建設及產業,這些歐洲國家也阻擋歐盟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的聲明,結果只是保護中國單邊利益。
中國與歐洲一系列的摩擦惡化成不滿,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德國的輿論開始檢討歐盟是否過於軟弱。
值得注意的是,歐中關係變化也與歐盟內部政治情勢變遷相關。
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在2021年卸任,她任內對中國採取溫和態度,強調對話,如今引發批評聲浪。有評論指出,德國政壇的對中鷹派勢力逐漸集結,待梅克爾離任後德國對中國態度會有迅速轉變,而出身德國國防部長的范德賴恩或許已感受到這股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