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笑傲江湖:少林寺里,死掉了最后的良知

 
良知是必然该死掉的,不要说小说里了,现实里一谈良知,道德,立刻就被骂什么什么婊,已经是常态了,这不就是良知该死吗,只是良知死了,这世界还会好吗?不管怎么说,先帮哈尼点个在看吧!


今天说一下在笑傲江湖第27章“围寺”。

这一回里,本来说会死很多人,因为魔教,五岳派,还有少林武当会有一场大架要打。

所以定闲,定逸急匆匆赶去少林,想要去劝和斡旋,她们想要普渡众生,救苦救难。

原书中所写的定闲是个出尘超俗的人,慈眉善目,智慧广大,定逸是则急公好义,好管不平之事。

她们的出发点,纯粹是出家人的良知。

她们甚或还想给令狐和任盈盈冲牵红线,成人之美。


事实是,和尚尼姑真不是一家人,老和尚在想什么,老道士在想什么,老尼姑根本不知道。

少林寺那一场大架是打不起来的,双方都没有打的意思。

她们赶去之前,其实山上的老和尚已盘算着要把大小姐放了。

从围寺到三战这两回中去看,其实少林,武当,嵩山,青城,丐帮,昆仑没一个真想打的。

左冷禅想让其他人当刀把子;

方证不想当左冷禅的刀把子;

冲虚不想当方证和左冷禅的刀把子,居然可以觍着老脸向令狐冲认输。

至于余沧海,解风,震山子,天门道人就坚持吃瓜看热闹,最好大佬们互相拿着刀把子打脸“噼噼啪啪”!!

结果,看上去凶神恶煞,你死我活斗争,两派相互下的杀手,伸到彼此身还差0.01公分,又纷纷软了下来。

一对对大手,还热情洋溢地握在了一起,一口一个任教主,左掌门,方证还叫食堂准备“精致斋饭”。

一敌我斗争,变成了请客吃饭,一场三战变成罚酒三杯。

定逸,定闲上山时,她们是这场波云诡谲阴谋斗争中的中唯一的良人。

最吊诡的事发生了,对敌人软下去的黑手,一时间又狠了起来,刺在良人身上,成了致命的杀手了。

于是,定逸,定闲又成了围寺这一回中唯一的死人。


她们的死一直是悬案,直到并派之后,这个答案才揭晓。

岳不群为啥要杀定逸,定闲?

书里说,是因为他合并五岳派之后,做五岳派掌门,定闲一定会反对,所以他先一步要杀掉定闲。

确实是这样,但或许也不仅仅如此。

我要点明两段描写。一个是在原书13章“围攻”,华山在药王庙遭到偷袭,十五个人就把华山派挑了,金庸怎么写的?

“一片寂静中,惟闻众男女弟子粗重的喘息之声。岳不群忽然冷冷的道:“令狐冲令狐大侠,你还不解开我的穴道,当真要大夥儿向你哀求不成?”

第二段是26章“闻讯”,恒山派被嵩山派的人火攻,弟子也死了好多个,定闲师太又是个什么样呢?”

“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尼从火圈中缓步而出。她月白色的衣衫上既无血迹,亦无尘土,手中不持兵刃,左手拿着一串念珠,面目慈祥,神定气闲。”

你看岳不群是“粗重呼吸”“冷冷的说道”。

而定闲师太是“月白的衣衫”,“无血迹,亦无尘土”,“左手拿着一串念珠”。

我看到这两段时,觉得定闲和岳不群这一对儿,那真是一个天上,一地下。

岳不群像个老魔,定闲像个老仙儿。

这世间,好人和坏人本来就是冤家,魔头和神仙本来也是仇敌。

再往前翻,看书中第7回“灭门”。

那时,陆柏正拿着刘家一对未成年的儿女威胁刘正风,

很无耻,很卑劣。

岳不群在干嘛?

他正在哪循循诱导地劝刘正风投降,道貌岸然地说了一大段话。什么正邪之别,什么大义灭亲。你只要投降,大家都是好朋友blablabla

而定逸只说了两个字——

禽兽!

然后拼着吐血,一掌向费彬拍了出去。

她肯定把岳不群打得吓了一跳:

我擦,原来这世界上还是有良知的啊….

他那心里花花绿绿的窗户纸被她一下捅个洞,瞬间点小恐惧了。

我敢说,那时岳不群就已经起了杀心。

不过,这本书里,只有岳不群这么想吗?


定闲和定逸死的时候,是孤零零的。

少室山上,其实根本没有人需要她们,也没有顾惜她们。

她俩死在少林寺。原书中道:

“寺中寂无声息,在门上轻轻一推,大门并未上闩,应手而开,向内望去,空荡荡地并无一人。”

好一座大雄宝殿,空如白地,落针无闻。

门前有韦陀护法,殿上有三世生佛,凶手杀佛门弟子,就杀在佛门广大之下,杀在净土十方之中,杀得如捋草芥,杀得无人问津,杀得好不快活,好不轻松。

这种荒诞的反讽让这个故事像个黑色的悲剧。

黑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是谁把这两位师太孤零零地撇在地上等死呢。

方证呢?冲虚呢?解风呢?震山子呢?

任盈盈呢?

他们是没有看见?还是躲的远远的假装没看见?

鲁迅说:杀人之局,无物之阵,就是没有一个人和你有仇,可是每一个人都在诛你的心,

笑傲江湖是一个巨大的丛林世界,里面有大大小小的野心家,老谋深算的伪君子,明火执仗的强盗,还有心怀鬼胎的老家伙。

任我行,岳不群,左冷禅,东方不败……要引刀自宫武林称雄,要当掌门当教主要千秋万代要喜欢男宠,除此之外——想要学北魏道武帝,“驭鬼斧神之力去凿开那恒岭那五百里直道”的不知凡几,未必没有方证冲虚。

天下乌鸦一般黑中,恒山派的底色为白,像是整个江湖的良知。

如定闲一尘不染的月白僧衣,如定逸那不平则鸣一声断喝,如仪琳诵出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

很天真,也很另类。

所以有人怕恒山派,怕得有如芒刺在背。

报应有数,神明暗知。

他们杀曲非烟,杀刘菁,杀刘芹时,杀孩子和女人时,怕听见有人在耳边里诵经。

他们穿上皇帝的新装,惺惺作态时,怕背后有一女子声音的狠狠道:“伪君子!”

另外一些人也讨厌恒山派,纯是因为良知的声音让他们不舒服:

好烦,岁月不能静好吗?

杀死良知,让良知闭嘴,不就让人人满意了吗?


令狐冲赶来时,定逸已经气绝,定闲还是“神志清明”,原书中道:

“定闲师太缓缓睁眼,初时神色呆滞,但随即目光中闪过一丝喜色,嘴唇动了几动,却发不出声音。”

她为什么发不出声音?控诉凶手,是不想?还是不能?

她生前发不出声音,死后倒很多人捏造出她的声音。

左冷禅说,她们赞成五岳并派。

桃谷六仙说,三位师太赞成他们做五岳话事人,

仪清,仪和也说:自己服侍三位老人家很久,老人家的心意又岂有不知。

所以我说,三定一死,完了。

整本书的良知就死了,剩下的全是借她们之名的你争我抢了。

“围寺”之后是“三战”,“三战”以后是“积雪”,“掌门”,“密议",方证和冲虚和令狐冲一起聊我怎么对付左冷禅。

这一回,方证一次谈到了定闲的死,他说:

师太平素修为之高,直至寿终西归,始终灵台清明。

白鲛帮的“长江双飞鱼”说,尼姑和尚本是一家。也许说得不错。

这一次,方证确实表达出了定闲师太心中的真意。

一个冰冷的意思。

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良知了。

她很清楚,所以不出声,就表达了一切。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笑傲江湖:少林寺里,死掉了最后的良知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