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浮世汇243]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思想而接受过审判

[浮世汇243]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思想而接受过审判

【1】@西西福厮

牺牲并不都崇高。旧社会黑帮靠自残相斗,有舍身跳油锅的。这故事拍出来画面惨烈情节感人,可你看完多半会问“这TM的一群流氓玩命跟我有什么关系?”对,只有明白了牺牲背后的“为什么”,你才会被真正打动。如果不探究这“为什么”,志愿军的牺牲,黑帮的牺牲,日本武士道的牺牲,就统统没有区别了。
@三黄老狗 :既不愿意重蹈老共假大空文艺宣传的老路,也缺乏彼得森斯皮尔伯格挖掘战争正义根源的耐心,或浮于战友兄弟义气的表面,甚至滑落历史无正义的虚无,这是今天国内编导演对历史战争历史创作和呈现没有灵魂的根源。

【2】@子陵在听歌

刚刚纽约时报有篇跟中国有关的文章非常好,希望有条件的都去读,链接请见评论。
之前538曾经说过,美国白人选民投哪个党和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而拉丁裔移民投哪个党跟受教育程度无关,却和信息来源有关。喜欢从Whatsapp阅读西语新闻的,一般都会支持45(O子陵在听歌)。这点同样适用于中国移民甚至国内一些网民。
之前很多人纳闷,为什么在国内喜欢翻-墙的网民以及大量身处美国的中国一代移民乃至在美国的中国M-Y分子都成了45的铁杆粉丝,今天纽约时报的强文解析讲了这一原因,这是因为他们阅读的华语新闻来源,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出处,那就是Epoch-时报(这里简称E时)。纽约时报文章称,2016年之前,E时的影响力还很小,2016年之后E时开始采用了基于大数据的吸引网民的算法以获得网络点击量,从而开始纳入大量的支持45的英语政治宣传(这些信息在美国最博眼球),并在Facebook上进行了大量的党派化的阴谋论新闻投放。这些新闻基本汇总了美国民间的阴谋论和谣传之大成,包括2016年和今年的恋-童-癖新闻,以及呼应最近流行的QAnon宣传的阴谋论。E时的读者从之前的反T-G人士,逐步扩展大到了很多阅读美国极右翼新闻Breitbart的美国读者,而Bannon和45也逐渐开始转推他们的英语信息,甚至45及其家庭开始关注他们的报道,45在8月还接受了他们的采访。
当今美国处在一个反科学、反智甚至反事实的阴谋论盛行时代,却没有任何机制可以制约这些危险信息,这些信息在COVID-19疫情时期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虽然Facebook和推特都开始给这些信息贴标签以示众,但这一行为迅速引起了美国右翼政客的反扑,他们坚持这种行为是对美国保守派和宗教的公然挑衅。E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壮大的,而其在海外华语媒体和新闻信息中的垄断作用,体现在了其对中国移民群体甚至对希望了解美国新闻的国内网民信息获取渠道的决定性影响。如果某一代移民或翻-墙网民不阅读美国主流媒体,而是阅读华语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的最终源头十有八九来自于E时的中文信息。
讽刺的是,阅读E时中文信息的很多人,都认定T-G封锁信息,认为T-G是author-itarian;但他们阅读和拥护的信息来源,却成了美国阴谋论和推动美国走向author-itarian(鼓吹邮寄选举是诈骗,鼓励45不承认大选结果)的喉舌。
这篇纽约时报文章最后的纽约州Otisville宫殿图是个彩蛋。

【3】@屠龙的胭脂井

我小时候上了9年音乐特长班,很多粉丝不知道吧。
我负责任的说,其实如果你家里人没人学钢琴,或者你家里没有钢琴,你为了孩子学,要现买,那你还是学点便宜的乐器,真的别投资那么多。如果你是土豪,买钢琴只为了摆放,家里太大,需要占地,当我没说。
学乐器,30%靠老师,70%靠练,一遍遍的练。不是一天练一个半个小时就行。我们小时候一天要练6个小时,6个小时啊。
我算是个毅力不错的人(当年减肥能减100斤可以证明),我都烦了。
我现在获奖证书也不想看。小时候去过北京音乐厅表演,金帆音乐厅表演,现在连碰琴的时间都没有。
我考高中,考大学,也是愣考,也没用上什么特长。
因为我深受特长班之苦,真的不想在清华学习那么苦,还要去特长班排练。于是咬着牙,根本没填我有特长,也没人知道。
有的家长可能说,我不追求孩子能专业,能有个爱好找对象就行。
那我更要劝您算了吧。孩子们找对象主要靠脸,脸不足要会说话会办事。
能用学乐器的时间学习怎么说话,怎么有礼节,那得成了人精了。
您要非学乐器,那您就学个能扛得出去的。钢琴一般不能展示啊。
您说,钢琴对练耳好。我问您,耳朵听音准特别出色真的好吗?
我觉得简直是诅咒,我每次打开电视节目,看明星唱歌,我都想杀了自己。
什么跨界歌王。我妈看得特别high,在我听来,他们跨的是马里亚纳海沟,扯到蛋了都。
不学乐器,跟领导出去唱卡拉OK,还能闭眼吹。学了乐器,您整个人情绪都要崩溃。
我还属于学乐器里面耳朵不灵的呢,你要耳朵那么灵干什么?受罪吗?。

【4】游识猷

读了《看护杀人:走投无路的家人的自白》一书。怎么说呢?感觉一旦家庭里出现了长期无法自理的亲人,单凭家庭的力量很可能无法支撑,护理者被压垮后,就很容易走向杀人或者共同自杀一途。
长寿型社会是美好的。但是,无须接受看护、长久保持健康状态的人并不多。
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萌生一起去死或者杀掉家人的想法。
进行家庭看护的看护者中约七成为女性。
然而看护杀人案件里,约七成的加害者为男性。
原因可能在于「男性在生活中一向以工作为中心,不习惯操持家务及育儿,若突然开始看护生活,对男性而言负担可能更显沉重。并且,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对未来感到悲观,也更少与身边的人沟通交流。若辛苦无望的看护生活一再持续,男性比女性可能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为何杀人?
一是睡眠不足
二是抑郁痛苦,感觉已经到了极限。
「长期看护,仿佛一条没有出口的隧道 …… 虽然看护者往往自认为已对看护生活习以为常,然而随着岁月流逝,看护者的身心逐渐被日积月累的疲劳所侵蚀,最终无可奈何地陷入痛苦无望的境遇。  」
有个“Zarit护理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 ZBI),可以测试看护者负担是否沉重,身心是否已经到了极限。
三是无法得到外界帮助,或错误地拒绝求助。
一个照顾十二年卧床母亲,最终却选择杀死母亲的女儿,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受到抑郁症的影响,无法正确认识现状并合理应对。被告陷入一系列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自己能够看护母亲,要想摆脱看护生活只能寻死,如果自己要死的话就得和母亲共同自杀。最终酿成悲剧。」
京都伏见杀害痴呆症母亲案件,  杀人者龙一是独子,一直照顾着痴呆的母亲,由于母亲晚上会一直起来走动,所以看护者睡不好。虽然申请到每周可以有五天的日间护理服务,但晚上睡不好,白天无法顺利工作,所以只好辞职。辞职后想申请生活援助金,结果被告知“有劳动能力不能申请”。
在审理阶段,「龙一表示:“如果想要尽可能不给他人添麻烦努力生活下去,那么必须舍弃一些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如果自己也已走到极限,那么除了舍弃生命之外就别无他法了。”」
▍制度如何可以改进?
从2000年起,日本已经有看护保险服务。
看护援助专员会与受看护者及其家人沟通,制定护理方案。家庭需要自费负担一部分开支。
然而,依然会发生看护杀人,就说明日本现在的制度依然有漏洞,比如说——
「许多申请者都这般拜托我们,‘就算是一天也好、一周也好,请允许我们入住吧’。我们也想让大家入住,但是有时不得不因患者的病症而婉言相拒。就我们这儿来说,夜间值班的工作人员一人要负责近20名患者。如果是在夜间吵闹、走动的患者,真的就算一晚也无法让其入住啊。」
在夜间会吵闹走动的患者,看护是最辛苦的。然而也是这样的患者,最难以入住机构。
在一个针对730名看护援助专员的调查里,和看护者接触最多的看护专员表达了如下看法——
就算是短期入住也无妨,总之,必须要让看护者能够好好休息。
此外,占比较高的选项还有:“经济援助”(62%)、“制定新的法律条款对看护者进行支援”(55%)等。
相比之下,对家庭看护支持比较好的例子比如英国——
「英国首先实现了法律上对看护者权利的保护。
英国采取了对家庭看护者支付现金、保证其休息时间的举措等。
在英国,看护家人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支持,因而对看护者予以现金补助。
看护者每周的看护时间达到35小时以上,可在规定条件下每周领取62.10英镑的补助。」
「英国从20多年前开始,就将未满18岁的看护者定义为年轻看护者,并由民间组织等为他们提供援助。不仅是看护,在贫困家庭中不得不分担家务的儿童也是援助对象之一,预计总人数达到了70万人以上。」
「英国的护理政策中最值得借鉴的是“暂托护理服务”。
“暂托”指的是暂时将被看护者交由他人进行看护。这一制度使得看护者能够从繁忙的看护生活中稍稍抽离,休息调整。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外出旅行、拜访朋友、去俱乐部跳舞等。
如果提前预约的话,也可以使用夜间暂托护理服务。」这样就确保了护理者可以有“补眠”的机会。

【5】老照片bot

【来自投稿】迪安•里斯克(Dean Rusk),前美国国务卿,民主党人,大学教授,朝韩三八线划分的设计者。
1945年8月10日,36岁的里斯克受命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同事设计出朝鲜半岛的划分线。在完全没有准备且极其仓促的情况下,里斯克和同事掏出国家地理的标准地图,没过多久决定使用穿过朝鲜半岛的三十八度线作为分界线。选择这条线的一个理由是,尽管三八线以北占有整个朝鲜半岛约57%的土地,但是汉城被置于美军的控制中。
38线的划分是时间紧迫下的仓促决定,丝毫没有考虑地理人文因素,军事经济利弊,没有实地测量历史借鉴。虽然一定程度上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二战后占领区划分的问题,但是在日后留下了无穷的遗祸。

 

【6】陈迪Winston

项飙的形容是很有说服力的。内卷的实质肯定不只是资源和机会的稀缺,它更多是一种道德上的处境:整个社会所有人都被纳入同一场竞争,没有其他赛道,并且不允许你退赛。你硬要弃权,周围亲疏远近人等都会对你施加巨大的道德谴责,已经够让你死一遍了;你若是留下,失败的话是必须要被摁头承认失败、顶礼膜拜成功者的优越的,而一切相对的成功总有机会作为相对的失败。
内卷这个词近段才流行,但是全民焦虑早已可见多年。过去有一些解释,譬如对比意义上的劳动回报太低,譬如福利国家缺位让人安全感缺乏等等。或许能说明一部分,但这些都很难解释完全为什么焦虑感在中国是一件从上到下贯穿所有阶层人群的共同心理。如果真能找到一个社会文化上的根源,那大概能更好地承载这种普适性。
“所有人都在一条赛道上”注定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心态,但它到底是怎样被形塑起来的?项飙在采访里没有很确切地给出后半部分的看法,这恐怕也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概括清楚。但是对于“同一条赛道”这件事,大半中国人可都是有共同经验的——以高考竞赛为终点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就是这单一赛道的最初一段嘛。职业教育在中国,当然不可能获得在德国那样的被平视的、作为多元选择的、平常心的看待:高低优劣,早就在择优筛选的次序中讲得清清楚楚。选择职业教育、或选择分数稍低一点的高校,就算你真是,也没人会将你看作多元选择。“你就是输了,被淘汰了,没办法,才退而求其次”,当足够多人这么想的时候,惩罚就已经完成。
竞争白热化当然不是一种成年了社畜了才突如其来的心情,我们从小到大都一直很熟悉从来未远离。“一分干掉千万人”烙进多少应试学生的骨子里,这与“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根本是背道而驰的。永远都有人试图躺平,但是躺平要被教员开嘲啊、要往死里讽啊,毕竟这可事关人家绩效奖金——这两天的奋斗者们是不是大概也如此?退赛是不可被饶恕的,有时确有动机,有时习惯使然。
我不知道我在以后要不要孩子这件事上始终心怀恐惧是不是也与这方面有关。如果我们不大可能、也并不打算真把孩子看作与己无关、任君自便的完全外人,那么与其说是怜惜孩子“不想让ta重复这场大概要迁延一辈子的炼狱”,不如说是更多自私地设想“我自己都还没搞定,干嘛又要多加一场拼死拼活的竞赛”。并且你自己的这场好歹还是自己参加自己负责,孩子的那场可是你单纯投资、造化全凭一个意志无确定性的对方,骰子点数不好还成负资产,想想当然就提不起劲了。
一旦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竞争是成立的,那么赢就是相对的、暂时的,而输则是绝对的、长期的。对于并不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已经身在局里的人们来说,内卷可能确实能让他们不得已玩命输出;但现在居然有个机会让他们选要不要开下半局,他们是不是就很可能拒绝了呢?

【7】光远看经济

昨天人民币汇率离岸和在岸双双创出新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最高触及6.6237,创下2018年7月以来新高。但是我要说的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代表人民币牛,美元贬值不代表美元很弱。我们说的美元霸权,恰恰体现在美元总是可以通过贬值转嫁危机。在人类进入美元主导的时代后,美国每一次遇到危机,都基本通过美元贬值莱解决。人民币着轮升值虽然狠狠打了很多预测人民币要暴跌的人的脸,但并非好事。对于中国的出口行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太大。笔者不认为人民币会进入一个升值周期,人民银行不会允许,会通过逆周期因子进行调节。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升有贬才是最好的。对人民币的迅猛升值,央行已经发出警示,别听一些专家又预测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的胡扯了。

【8】“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思想而接受过审判”——《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浮世汇243]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思想而接受过审判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