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历史(193):长春市宽城区的名字咋来的? 抢过来的!
宽城区是长春市的一个老城区,位于这座城市的北方。
那么,宽城区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移花接木!
伊通河
要说清宽城名字的来历,就得从长春城市的变迁史说起。
长春本来是蒙古王爷的牧羊地,整个城区还是一片大草原。这里之所以成为一片大草原,与清朝的统治政策也有关系,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刚刚入关,担心无法统御中原地区,就建设了柳条边,不让关内汉族人进入东北。
到了清朝中后期,统御能力下降,中原战争不断,瘟疫不断,很多中原的汉族人开始了闯关东之旅,他们跨过山海关、冲过柳条边,进入了长春。
古代人们都是依水而居,所以很多人都住在了伊通河边。 今日的南关地带,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宽窄局面,人们就把那里叫做宽城子。
伊通河
1800年,清朝在长春设立了管理机构,名字叫做长春厅。最开始,长春厅设立在了今日的新立城一带,但是后来那里水患很多,且离主要居民区很远,就搬到了今日大经路一带。
由于政府的迁移,带动了宽城子(南关区)的经济发展。在那里,不但人口多,且布满了形式各样的经济业态。
不过,好景不长,列强后来都进入了长春。
最开始进入长春的是沙俄。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根据《中俄密约》规定,沙俄在中国东北取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1898年,沙俄从国内调来庞大的工程队,开始修筑从哈尔滨经长春至旅顺的铁路。
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沙俄在宽城子(南关区)以北的二道沟修建一座火车站。在给这座火车站起名字的时候,俄国人煞费苦心,最后决定取名叫做宽城子车站。
为啥叫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因为这里距离主城区宽城子不远,用这个名字命名火车站,能很多人知晓。
由于宽城子车站名称的广泛使用,以及设在二道沟的其它俄国机构,皆冠以宽城子之名,宽城子无形之中由老城区“迁”到二道沟去了。
随着宽城子火车站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地人们就用宽城子来代指今日宽城区的地址,而不是代指今日南关区的名字。
伊通河
宽城子这个名被抢走后,今日的南关区咋办呢?
后来,老宽城子居民修建了城门,很多闯关东的居民都聚集在南门。
南门就在今日全安广场一带,那里庙宇很多,经济非常繁华。从那里进入城内,就如进入关卡一样,所以很多人就称呼那里是南关。
久而久之,南关区就把宽城子这个名字给了宽城区,从而用南关这个新名来指代这个名字。当然,宽城区从南关抢来宽城子这个名字后,也算是真正相爱,一直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