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后患抑郁症”的事情触发媒体舆论关注。
事情发生在杭州(8月初),被造谣的女子在小区快递站点取快递时遭偷拍,偷拍者出于博眼球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撸流量),与朋友分饰“快递小哥”和“女业主”的身份。
捏造暧昧聊天内容,然后将偷拍的内容和捏造的聊天内容合成在一起发在社交媒体上。
具体的出轨故事也比较老套,就是她是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
然而就凭这样老套的“香艳剧情”,却可以让被偷拍的女子走向“社会性死亡”,她所在的小区业主,领导同事,朋友家人都在议论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还不断的遭到“谩骂”。
事发后,虽然造谣者被行政拘留处罚,但是比谣言和诽谤更可怕的事情才刚开始。
被偷拍的女子被原来的公司劝退,试着投简历,寻找新的工作,却一直被拒绝,她经常无法控制情绪,失眠严重,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最终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状态”。
与此同时,被偷拍女子提到造谣者的态度让她心寒,造谣者除却在社交媒体上进行道歉,并没有实质性赔偿,按照造谣者父亲的说法,被偷拍的女子“狮子大开口”。
并且认为被偷拍女子和其男朋友失去工作与此事无关,所以才拒绝赔偿,就此双方陷入僵局。
坦率地的讲,在这样一件事情中,我们都知道被偷拍女子是受害者,但就事情的危害所在并不在偷拍,而在于编造和传播。
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在具体的处罚定性上是基于“造谣”,而非基于“偷拍”。
并且我们都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导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谣言传久跟真假已经无关,到最后就会凝结成一段传奇。
因此被偷拍的女子事发后患上抑郁症,可能也不是什么奇怪的问题。
毕竟在社交媒体时代,远方从来就不远,真假从来都难辨,而留给人们最直接的利器就是道德大棒,不管怎样,先抡起来再说。
于此就这件事情来讲,还不能简单的论是非,因为这其中存在两种误读的逻辑:其一,被偷拍的女子可能过于把问题“严重化”了,以至于将个人的所有不顺都归结于谣言本身。
其二,造谣者以为“闹着玩”不会对被偷拍女子造成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捏造起来无底线。
就“其一”来讲,我们并非说被偷拍女子是玻璃心,而是作为受害方而言,除却要看到负面效应,更需要解决负面效应,只有如此才能在脏水泼来时,不至于一败涂地。
可惜的是,就被偷拍女子的表现来讲,基本上将“社会性死亡”看成绝境,就好像自己真的是“风骚少妇”一样。
而“其二”的问题,其实不只是这件事情中造谣者的问题,是所有造谣者的共同问题。
很多时候,他(她)们总以为“闹着玩”估计没人信,可是当谣言随着流量进入失控的序列时,就算都是毫无目的的道德围攻,也可能会把一个人“杀死”。
不得不承认,我们既要拥抱事情的简单逻辑,也要相信事情的复杂逻辑。
所以就被偷拍女子和造谣者来讲,要想和解就都要让步,要不然被偷拍女子坚信这场造谣毁掉自己,而造谣者觉得对方“要求太过分”。
那么只会让“造谣和索赔”之间形成坚冰,并且也会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疏离,
我们拥抱简单逻辑,是要相信谣言之外还有理性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性死亡”可能多半是想象的结果。
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负载的时代,好的信息,坏的信息,对每个人的刺激最短不过几秒钟,最长不过一个星期,所以根本无需特别在意那些毫无逻辑的诽谤和谣言的存在。
而我们相信事情的复杂逻辑,就是要相信人性的脆弱和人性的邪恶。
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你认为的“闹着玩”,在别人那里很可能就是“一招致命”。
所以,别老想当然地编造别人的负面消息,闹不好真可能会让对方走向绝境,从此走向阴霾。
另外,有关个人隐私的发布,最近其实也受到不少关注。
但普遍而言,只要隐私的发布对当事者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一般来讲人们也不会太较真儿。
但是就这件事情来讲,已经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除却要对造谣者行政处罚,还需要造谣者给受害者一定的赔偿。
要不然,类似的事情以后再发生,很可能又会遭遇无解的困境。
要知道,过去看起来是“玻璃心的问题”,不代表永远就是“玻璃心的问题”。
毕竟我们的生活境况已经完全改变,尤其社交媒体活动已经属于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就不再是简单的“闹着玩”的问题。
因此,就造谣者父亲的说法来讲,显然还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是觉得“闹着玩”不至于付出“12万(元)”的代价。
可是被偷拍的女子确实已经患上抑郁症,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讹诈”的存在,可能人们也还是会支持被偷拍的女子,毕竟从是非因果来看,“偷拍和造谣”都挺遭人恨。
美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