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军旅警营 | 国民党将领特赦后的沉浮人生

 
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宣布特赦第一批33名国民党战犯

图为1959年第一批特赦战犯部分战犯与友人的合影。前排左起:王芸生、杨东、溥仪、杜聿明、费彝民;后排左起:杨伯涛、宋希濂、覃异之、黄雍、郑庭笈、郑洞国

杜聿明、黄维、沈醉、文强等一大批留在大陆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从被俘及至获赦,身体上的自由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解脱。他们面临回归社会、重建生活、实现价值等多个“战场”,命运沉浮令人唏嘘。

65岁的黄济人每每看到案头上那本《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总有一种“言之未尽”的感觉涌上心头。

30年前,这本书一经出版就轰动海内外,让身为作者的黄济人始料未及。《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是国内第一本记录国民党战犯的书籍,它突破题材禁区以国民党军官为主人公,记述了原国民党军事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在黄济人的笔下,国民党军官不再是影视作品中面目狰狞、不可一世的形象,相反,他们也曾在抗日战场挥洒热血,也有儿女情长,以及对战败者角色的“痛定思痛”。

“战败者”这个词对于黄济人来讲一点都不陌生,他就是一名战败者后裔,黄济人的父亲是原国民党十六军少将副军长黄剑夫,守备川北重镇阆中古城时,黄剑夫最终挂出白旗,缴械投诚,后加入解放军,而他的舅父,则是被蒋介石称为“邱老虎”的国民党青年军整编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

遗憾的是,《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只写到国民党战犯“改造”就戛然而止,而这些人获赦后的人生境遇却不为人知,“新生后的他们面临回归社会、重建生活、实现价值等多个‘战场’,况且他们还遭遇了‘文革’的冲击,经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命运沉浮令人唏嘘。”黄济人说,这些都让他觉得有续写下部的必要。

虽然下部写作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但写作素材却早有积淀,在完成上部后,黄济人经杜聿明等人介绍,被借调到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工作,得以亲身与杜聿明、黄维、沈醉、文强等一起共事,从而获取了续写下部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如今父辈这批人都走了,我应该还原真实完整的历史。”黄济人说。

从“将军”到“文人”

邱行湘永远记得1959年12月4日那天,他拿到了盼望已久的“特赦证”,作为第一批被释放的国民党战犯,他下一刻的身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七天后,十名获释战犯在中南海西花园见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你们下一步的志向是什么?”周恩来问。

志向——在这些人看来,原本戎马倥偬的抱负在成为战俘那天就戛然而止,经过十年思想改造他们最想做的就是解甲归田,从此与世无争——杜聿明说他要当木匠,杨波涛表示他更倾向做一名农民,而邱行湘自嘲有使不完的力气,可以当一名搬运工。

“你们的志向很好,但别忘了你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有义务和责任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以示后人,历史有正面和背面,它不光为胜利者拥有,没有背面也就没有正面。”周恩来微笑着说。

邱行湘一行人对总理的话颇感意外又摸不着头脑,周恩来继续说他打算在全国各省市政协所辖的各个专家会中,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下面设立文史专员办公室。” 你们的职位就是文史专员,身份就是国家干部”。周恩来挥了挥手说。

从战犯到国家干部,从“将军”到“文人”,这样的角色转换让邱行湘们既惊喜又惴惴不安。

三个月后,周恩来的承诺兑现了。

此时邱行湘已回到南京,每日在江苏省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坐定,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文史资料编辑》,某天读到《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这篇文章时,邱行湘呆住了,作者正是与他分别不到三个月的杜聿明。

对于杜聿明来说,促使他完成这篇文章的部分动力来自陈毅的一句”揶揄”。一天 ,杜聿明接到国务院通知,陪同周总理宴请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席间杜聿明神色凝重沉默寡言,周恩来为打破沉默的气氛向蒙哥马利介绍: "杜聿 明先生是我国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指挥过百万大军呢!“蒙哥马利突然问杜聿明:“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杜聿明愣怔了一会儿,随即笑着指向对面的陈毅:都送给他了。”陈毅没有笑: "你哪里有那么大方?你的百万大军是被我一口一口吃掉的!”杜聿明一时无言以对,这时周恩来出来打了圆场:“不以成败论英雄,杜聿明先生从战犯到公民,也不失壮士断腕勇气。

 

事后,杜聿明忍不住向杨伯涛发"牢骚”:“陈毅的话我只同意一半,但是国民党军队至少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杨伯涛一个劲点头,突然叫起来:”你可以把这段历史写出来,当年你的第五军驻守云南,正是在你的帮助下,蒋介石才吃掉龙云的。

杜聿明说写就写,连续"作战”5个夜晚后,2万多字的《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完成,杜聿明在结尾这样写道: "蒋介石经过这次事件后控制了云南,表面上扩大了地盘,增强了实力,殊不料为以后卢汉在云南通电起义埋下了伏笔。

明面上,邱行湘为杜聿明的文章感到"钦佩”,但由于两人分属原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邱行湘暗自较上了劲,不久《洛阳战役蒋军就歼实》写成,邱行湘一直对当年孤守洛阳耿耿于怀,这从文章里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一二:” 我为了防守固地,只有‘通天一术’,于是连电蒋介石,迅速由北平空运第五师一个团来洛阳增凡哥,可是蒋介石说气候原因空运困难,最终没有结果。

 

在黄济人看来,周恩来对待国民党战犯的”宽厚”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他发明的"文史专员”职位,不仅让本毫无生存尊严的“战犯”们能够体面生活,而且将战犯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极致,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背景的时代,周恩来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共产党元帅们的一-致质疑和反对。” 平心而论,这一切离不开是站在“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角度,某种程度而言有一种优越感,周恩来则不同。”黄济人说。

这一劫,他们注定逃不掉

1966年那个春天,文强站在高墙之下目送着第六批获释人员背影,久久不愿离去,原国民党中将方靖回望到这一幕,忍不住再进功德林,与文强相拥而泣。" 好饭不嫌晚,有可靠消息说我将于明年获释。文强反倒安慰起方靖来。

事实上,文强的内心是很焦急的,在第五批特赦战犯名单里没有他的时候,有人就建议文强:“唯一办法是给表哥写信。文强冷冷一笑:他要想救我,我就不会进来了。

两个月后,“文化大革命” 开始,文强的特赦梦”彻庇破灭。失去精神支柱,文强整日萎靡不振,神经衰弱,而他的改造地点也搬到了燕山脚下的秦城农场。

文强没有想到,比起高墙外经历的那场浩劫,能继续接受“改造"其实是一种幸运。

1968年,曾获特赦的原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陈长捷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与妻子双双自杀。

当邱行湘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如刀割,上海其他获赦人员告诉邱行湘,陈长捷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夜,红卫兵冲进他的房间举鞭就抽,陈痛得满地打滚,而他体弱的老伴根本无力制止,只好跪地求饶,凄楚的哀鸣声换来的却是红卫兵的大笑。等红卫兵扬长而去后,一直咬紧牙关、汗如雨下的陈长捷撕心裂肺喊道:“※※※啊※※※,我在监狱呆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放“我出来啊!

邱行湘没有想到妹夫黄剑夫也难逃厄运,虽然他不属于战犯,但现在的罪名是"现行反革命”,在看守所里遭到连续几天的严刑拷打后,黄剑夫奄奄一息,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当时尚年幼的黄济人,清楚地记得父亲在被逮捕前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要相信共产党,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作为1960 年第二批战犯特赦人员,沈醉却在此时“二进宫”,这位原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深得戴笠信任。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军旅警营 | 国民党将领特赦后的沉浮人生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