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11 月11日,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后简称“西岸艺博会”)如约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国内艺术日历上最重要一笔的上海艺术周,今年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2020年,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全球的艺术圈的节奏变慢,往年围绕着艺博会为中心连轴转的艺术圈人士在今年少了诸多国际差旅和线下投入,在极速适应人际和互联网的各种新常态的同时,各家画廊有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来筹备首个“完整规模”线下艺博会展位的事宜。面对为数不多的实体亮相机会,在难以简单表述的2020年,画廊要端出什么样的菜式最合适?
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11日下午,VIP预览时间开始之后,西岸艺术中心外排起了观众入场的长队——今年西岸艺博会对于入场者信息查验的步骤尤为重视,每位入场者都需要扫描主办方提供的二维码填写身份信息,经体温核验无异常后方可入场。从展会结构上看,除画廊、xiàn chǎng、设计、video XINTIANDI及West Bund Voice和特展单元外,还新增设Online线上画廊单元,这也是新常态下艺术行业积极拓展业务开展渠道的一个明证。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不少展商决定尽力克服困难,实地参加展会,如位于A馆一层的多家国际画廊在面临作品运输和人员疫情防控的实际要求下,提前两周完成了隔离观察,方能赴这一场年度之约。
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总体而言,如果用最直接的观感来形容西岸首日,便是“在参观体验感和人气之间达成了平衡”——一方面,借助多个展览的合理规划和新增的Online线上画廊单元有效地纾解了一些地理空间上的压力,当然不可避免人们在社交距离上顾虑,为入场者获取更好的体验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无法旅行至上海亲自参加展会的人们一个参与的机会。
西岸博览会线上画廊单元网站页面
2020之前,艺博会往往是“摩肩接踵”的代名词,不论是参展商、藏家、媒体或是主办方,几乎所有人都必须被高强度的信息交换所裹挟,而今年的西岸艺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提出了一种新范式:人们的参与热情依然高涨,但它不一定要以时时刻刻的“打鸡血”作为表现形式,如果你逛累了,不妨来到某件公共艺术作品或空间极为开阔的特展展区偶尔放空自己——正如xiàn chǎng单元蔡泽滨作品的名称一样,我们也可以“吹吹微风”。
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高古轩(Gagosian)在本次西岸艺博会上的展位是画廊今年三月以来首次参与线下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因而也呈现了多位全球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的大部分是为本次展会而创作的作品,此前从未进行展出。展位上,斯特林·鲁比(Sterling Ruby)以透明聚氨酯块为主要材料创作的装置《完全平静/多巴胺 完成,跑!》位于展位中的显眼位置,约翰·柯林(John Currin)与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的作品也引来多方问询。
高古轩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豪瑟沃斯(Harser & Wirth)从西岸艺博会首届开始,就从未缺席过的国际画廊,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也仍然坚持参与,成为了全勤出场的“七朝元老”。本次画廊为自家展位定下“形神兼备”(Gesture & Spirit)的主题,综合呈现多位现代和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时间跨度可观。重点作品中不乏德国观念艺术大师冈瑟·弗格(Gunther Förg)极富表现力的《无题》(Untitled,2006),以及已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雕塑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创作于1934年的布面油画。此外,豪瑟沃斯还呈现了多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作品:曾梵志创作于2018年的《无题》尺幅并不算大,但他从东西方绘画体系中抽取典型——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与南唐画家赵干——从而凸显这位已在市场中获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具有实验意味的一面。而画廊此次在上海的项目也从艺博会延展至美术馆——当前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个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会动的房间”的艺术家张恩利也在展位上呈现了今年新作《农场主》,画面里更加轻松自由的笔触与中国的笔墨传统形成了新的对话。
豪瑟沃斯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呈现12位艺术家的创作,其展位向来位于西岸艺术中心A馆入口处的首要位置,占据了绝佳地理位置,画廊也带来了多件“流量担当”的作品: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镜面新作《Mipa 5 与东方蓝缎》视觉效果极为绚丽,不锈钢本色与变幻莫测的蓝色之间的渐变效果为作品增添了更丰富的层次感;而当前正在琥珀大楼里森画廊上海空间举行个展的艺术家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也将作品带到了西岸艺博会现场,这件名为《5月8日的老街》的作品为艺术家今年的全新创作,描绘了迈着步幅、沿着伦敦东区行走的双人肖像,但仍然保有艺术家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风格。
另外展位中还呈现斯坦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全新大型绘画《诗人的路》,多个饱和色块堆叠,色块彼此之间形成的对话关系如同诗歌和音乐中的节奏感,而这位艺术家在本届展会中也有高频次的现身,B馆同样能寻到其作品的踪影。
里森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在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本次呈现的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抽象艺术创作占据相当比例:展位中重点呈献了韩国艺术家李昢(Lee Bul)混合生物形态与赛博电子形式的“Perdu”系列 ,作品中运用了油彩和珍珠母等材料。李昢的创作往往探索一些较为普世的主题,本次展出的《Civitas Solis III11》(2015年)就营造了二维平面的反射效果,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被挑战,在展会上也成功被国内的私人收藏收入囊中,另两件作品则由龙美术馆收藏;另外,双胞胎艺术家组合奥斯吉美奥斯(OSGEMEOS)的作品《All Connected》也称为了展位的重要亮点,这件具有漫画风格的大尺幅作品让人恍如置身梦境。
此外,也有多位曾在中国亮相过的的艺术家作品现身本次立木画廊的西岸展位,如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同侪、出生于伊朗的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她在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寻找一种起伏的波动感和独到的秩序性,同时又具备精妙的画面效果,在大陆市场中的认知度正在逐步提高。
立木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标志性霓虹灯创作让人一眼便能注意到白立方画廊的展位,画廊带来的作品涵盖不同的价格区间,最贵的不乏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百万欧元级别的绘画,其他来自王功新、埃迪·皮克(Eddie Peake)等艺术家的作品也从数百到数十万欧元不等。截止展会第一日结束,画廊已产生多件销售。
白立方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常青画廊以群展形式呈现安东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尔、JR、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邱志杰、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的作品,作为以上这些艺术家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培育者和推手,常青画廊通过其位于北京的空间举办了多次具有学术意义的展览。展位现场,不同媒介的作品构建了跨越地缘和语言的复合叙事。
常青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佩斯画廊呈现了16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大胆介入并展陈女性主义、种族主义等时下讨论度颇高的议题。三位不同年代黑人艺术家的作品勾勒出种族主义在艺术创作中视角的变化:生于1933年的山姆·吉利安(Sam Gilliam)对纸与水彩的搭配透露出黑人文化特有的音乐性;生于1973年的托克瓦斯·戴森(Torkwase Dyson)探索全球工业化主题,发展出了名为“黑色空间解放”的概念和方法;生于1984年的亚当·彭德尔顿(Adam Pendleton)则更直观地回应各类社会问题,带领人们进行更多的批判性思考。尹秀珍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本次呈现的《假门》系列为艺术家2019年的创作,门框由旧衣服包裹而成,门内置一破碎的镜面,镜子裂缝用衣服碎片填补;对于美国女性艺术家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以及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而言,“女性触觉”更体现在创作题材上——前者创作中常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而后者则偏好对女人体的某些“碎片视角”进行抽象化处理。
佩斯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不少画廊已将西岸作为推陈单独艺术家的最佳场所,而多个趣味各异的个展也为展会增添了几分生动的叙事:贝浩登(Perrotin)携手瑞典艺术家克拉拉·克里斯塔洛娃(Klara Kristalova),在展位的中央搭建起了一座微型“动物园“。奇特的人物和小动物栖息在郁郁葱葱的绿色间,宛若一部童话故事。克里斯塔洛娃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利用雕塑建立了一个不寻常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小叙事,并以一种极度心理化的方式进行打磨创作,呈现出了一场奇特,甚至稍许令人不安的故事场景。其选用的材料透露着浓浓的传统雕塑创作和装饰性艺术气息。以这种贴近自然的材料及主体,作品邀请观众与其进行观看和密切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也被作品的意义所包裹,步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贝浩登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带来了美国艺术家韦斯·朗(Wes Lang)的个展,在展区中拉开了一幅颇为壮观的极具美国西部特色和民族身份的图像拼贴集锦。韦斯·朗工作生活于加州,作品中的元素大多来源于美国机车文化,并借鉴融入了摇滚标志、纹身美学、加州公路生活以及美国历史。他的创作媒介主要是画布和纸张,也十分擅长将自己的设计语言与产品相结合。自与“坎爷”肯伊·韦斯特(Kanye West) 的合作以来,朗也与其他领域品牌,包括元祖街头品牌FUCT SSDD、Vans、劳力士和瑞典品牌Indigofera联名推出过限量设计。潮流圈对朗的青睐,与其极具个人辨识度的涂鸦和鲜明的流行艺术风格密不可分。
阿尔敏·莱希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携手东京隐丘画廊,为观众带来了艺术家七户優个展,呈现了艺术家今年以及最新作品,在墨绿色墙面如同私人房间的空间中,打造了一座独处、幻想的戏剧化空间。并通过录像、道具、文献等素材,还原其工作室,深入展示了创作背后独特的日本文化构成。这也是七户優在上海的首次个展。深受维也纳幻想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照相写实、文艺复兴早期风格以及建筑制图法的影响和启发,七户優的作品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情感混合体:拘谨与荒谬,怀旧与神秘。他的画面自成世界,与空间呼应,构成了一部部“剧中剧”,剧场中神情木然的男孩女孩,被布满了各种与记忆相关的道具包围, 成为供观众幻想和追溯童年记忆的线索。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和隐丘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量子画廊携艺术家周蒙个展《敛目》亮相,为艺博会带来了以古埃及神话中守护神荷鲁斯(Horus)之眼为灵感所创作的一系列生动神秘的雕塑装置,空间仿佛为一座充满混沌色彩的花园,以“大眼睛”凝视着观众。作品的创作由人为主题出发,并有历史和自然的旁观和参与,进行交替和互动。周蒙创作理念也呼应了过程。他从花园中收集来树枝花梗,与饱含故事的现代工业制品相结合,糅合了不同的时空,物质和语境。同时,他将创作期间的个人账单及草稿打碎、研磨、上色并包裹于作品骨架之上,通过隐喻揭示了自然和个人历史多维度的关系,反映了艺术家希望通过自然可循环的物质,对自然人文的憧憬。展览同时也呈现了周蒙《恶之花》《大章》等系列作品。
量子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位上两件黎薇的雕塑——一尊“坐佛”与一面大大的黄铜装饰镜——十分引人注目。两件作品都看起来“文物感”十足,也与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科学与宗教之思不谋而合。除此之外展位上还包括毛旭辉、赵赵、伍伟、朱金石的一系列架上作品,呈现着艺术家们对于多样性的材质与媒介的实践。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弥金画廊(GENE GALLERY)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及推介具有亚洲风貌艺术家,这次西岸的展位上,它们带来了日本“具体派”创始成员关根美夫(YOSHIO SEKINE)、日本雕塑艺术家杉山功(ISAO SUGIYAMA)和几位中国艺术家的精彩作品。他们的作品以不同时代阶段跨度的艺术形态,为观众共同勾勒出了一幅亚洲当代艺术的景观。
弥金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SPURS Gallery则是以“Pink is the New Black”为主题策展,呈现了包括帕克·史密斯(Adam Parker Smith)、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黄锐、李怒、邱岸雄、乌雷(Ulay)、邢丹文、叶凌瀚等共计16位来自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粉色作为品牌视觉的主色调,从画廊logo延伸至展厅空间,在视觉的微妙统一感下形成表达上的复调。
SPURS Gallery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第一次参加西岸艺博会的ArtCN画廊,本次带来了五位中外艺术家囊括油画、水墨、雕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旨在构建一种中外文化之间独特的艺术对话形式。本次呈现的作品,也由东方哲学延伸至西方古典主义,展现了艺术家的自身创作精神。艺术家戴牟雨画面中灵动流畅的线条,是其本人的意念延伸,充满着未知和希望。汪一舟简约的山水,追溯古代文人思想,表达了其诗意脱俗的内心世界。N17 Nicolas Lefeuvre在其水墨作品中,探索了其“自我考古学”的创作理念。万琼则通过包容陶瓷烧制的不确定性,来表达世界是自我内心反射的观点。Yoann Mérienne深受文艺复兴影响,其单色调的肖像绘画拥抱雕塑感,以追求永恒的美。画廊透露,在公众开放日,三位中国艺术家也将来到展位与观众交流沟通。
ArtCN画廊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Crossing Art由美籍华人Catherine Lee在纽约成立,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团队,也有不同类型的藏家受众,这是画廊第一次参加西岸艺博会。画廊带来了秦风、沈敬东、圆大西、王珏、卡佳·洛尔(Katja Loher)和史蒂芬妮·怀尔德(Stephanie Wilde)媒介多样的作品,销售情况喜人——据画廊方面表示,计划展出的作品在开幕前便已全部售出,当前展位上呈现的全部是更换的作品,价格区间在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不等。
Crossing Art展位,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画廊单元外,每年西岸的特别单元都是话题制造中心。今年的展会上,其他几个单元也因场地安排的一些新变化而具有了新气象:已连续举办五年的xiàn chǎng单元持续关注当代艺术作品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价值,本年度xiàn chǎng单元具有两大鲜明特色——大体量与极强的参与性。沈烈毅的两件《跷跷板》作品(瀚阳艺术中心)分别被放置于户外的城市公共空间与B展馆的室内空间,邀请观者一起游戏。苏畅一片纯白的《雕塑实验》(AIKE)更是奢侈的占据了整整一个场馆空间,整个现场干净而空旷,禅意而“含氧量”极高,让刚刚从熙熙攘攘的A馆走出来的人们感到极度舒适。
xiàn chǎng单元,沈烈毅《跷跷板 – 晃》 ,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特展单元,苏畅 《雕塑实验》,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的场域特定装置作品《矿物现实》(Paula Cooper Gallery)由粉碎的回收玻璃和大型可攀登岩石组成,创作出一个以视觉和声音元素构成的景观;观众们纷纷走进作品之中体验。除此之外,在绿植包围中的《美惠三女神》(颜石林,今格空间)与蔡泽滨的巨大面膜《微风》(胶囊上海)也十分吸睛。而梁绍基的蚕丝作品更是从香格纳画廊的个展延伸至整个西岸场馆的更多空间,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脆弱感所形成的诗意哲思也引发观者对于2020年共鸣。
xiàn chǎng单元,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矿物现实》,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xiàn chǎng单元,蔡泽滨《微风》,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
B3馆中,一件火箭模型让来往人们驻足停留——在Longlati Foundation的展位上,展览《繁有邀请必有回应》呈现了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和斯坦利·惠特尼的多组作品。而如果观者细心留意,会发现火箭通体纹样正是其背后陈列的朱迪·芝加哥作品《EU-22 大地诞生》,实际上,这也是喻示双方合作的“彩蛋”:朱迪·芝加哥正在与Longlati Foundation和星际荣耀i-Space合作建立的Interstellar Museum进行合作,计划于2021年与公众见面。
特展单元,Longlati Foundation 《繁有邀请必有回应》,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