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11月,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载着102名清教徒的“五月花”号轮船抵达美国普利茅斯,船上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
短短几百字的公约处处闪耀着法治、民众自治、规则和契约意识,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现代美国的立国基础和基本原则。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抵达北美的那一船人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是否还有类似的“五月花”号公约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与当时欧洲和中国的社会大背景具有密切的联系。欧洲这个时候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产生“五月花公约”这样的政治契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中国此时却处在中央集权的大明帝国末期,日益封闭、腐朽,真要是把那个时候的100多名中国人放逐到北美,不仅不会有公约,反而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趣的现象!
首先,百名中国明朝人上岸后面对未知的异域,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应该会是,推举一名能够服众的首领,然后就让首领带着大家干。首领凭着威信和能力领导并约束众人,而无需签订任何契约。
当然,如果这些人来自国内不同地区或是不同团体,可能相互有意见分歧,产生唯一首领比较困难,那么他们可能会分裂成几个团体,由各自的首领带头,大家从此分道扬镳。
其次,首领产生以后,接下来就是分工负责了,首领会选择几个人协助他做事,比如管物资的、建造的、生产的、战斗的、后勤的、外事的等等,反正根据当时实际,分派不同的人负责。
接着,分工既定后,大家分头干活,这时候就显示出中国人很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了,相信在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凭借悠久的种植采集狩猎经验,依然可以很快适应这片陌生土地,而不像欧洲人那样短期内人口减了一半。
然后,随着这群人快速适应,很容易快速繁衍开来,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与印第安土著接触,有接触就会有冲突摩擦,不过中国人善隐忍,以和为贵,会想尽办法在双方共赢下开展交往合作,最终印第安人会默认这些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大部分时间大家相安无事。只要印第安人不惹事,中国人也不会惹事。
最后,发展到一定程度,乡村城镇等出现,贫富开始分化,少数人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国家机器开始出现,有野心的人开始建立国家,自己要做国王,儒家那一套逐渐兴盛,到了后来怕是印第安人也要学习中国人这一套,建立君主制国家。如果这时出现一个野心十足的能人,可能会发动统一北美大陆的战争,建立中央集权大帝国。
所以,如果将400年前明朝的一批人流放到北美大陆,让其自由发展,恐怕不会有美国,世界上多半会多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这并非无端臆想,历史上存在类似事例,每逢朝代更替动乱时期,有不少国人去了东南亚一些岛屿,一些还在当地建立了君主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