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少一个!属于劲松孩子的专属回忆!
住在劲松的小伙伴们,一定对中街的这家麦当劳不陌生吧?
前几天懒得做饭,说去买个巨无霸凑合一顿吧,这怎么。。。连招牌的大M都没了。。。
(图片出处大众点评)要说起劲松中街的这家麦当劳,它可开了快30年了,小时候在这儿吃过的,现在都是中年了。。。记得当年里面还有个儿童乐园,周围的孩子没事就爱来这儿玩滑梯。
有朋友和小编说是因为要加固,也有朋友说是合约到期。。。虽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它重逢。但仍感谢它曾给我们带来的那些快乐!
(图片出处大众点评)今儿个,既然聊起劲松了,那小编的话匣子也就算是彻底关不上了,北京城区东南的劲松,在20世纪初出版的北京地图上,还叫“架松坟”。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龙松,弯曲着主干有架木支撑而得名。
(图片出处网络)那这架松的主人是谁呢?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开国功臣肃武亲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约在20世纪40-50年代,架松坟的六棵古松先后枯死或被伐。
到了70年代,在这里建了一批多层住宅,来满足老百姓经济转好后对生活的更高追求。一栋栋标准化面积的住宅拔地而起,成为北京城的新景观!“劲松”这地名也因有:“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之句诞生了。
那时的劲松小区,在北京绝对算是高大上了。一至九区,几乎区区配套副食店、粮店。虽然没有大客厅,没有气派的走廊,洗澡也只能在不到2米长的狭小厕所里,但和胡同相比,能住进楼房,已经是倍儿高兴、忒有面儿的事情了。
还记得八十年代初刚搬劲松住的时候,一说回祟文磁器口还是进城,直到十多年以后才慢慢改口。那会儿坐41路从崇文,52路从海淀,还有35路从天桥,28路从蓝岛过来。而如今来劲松都是坐10号线和三位数的公共汽车,跨东五环,东六环来的居多。
福顺居,大胡子,四小麻辣烫,宇飞,提起劲松,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人机礼堂?还是那只有一个厅的劲松电影院?给少年时代留下美好回忆,劲松中街一南一北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同样还人难忘。
(图片出处见水印)劲松电影院后面的台球厅,中街北边那时连着三四个书报摊,是多少孩子每天必去的地方~
打小从中街玩起来的孩子,肯定还记得过去这里有多热闹。早点得吃炒肝赵,电影院门口小三轮卖扒糕、打糕的,北侧的麻辣烫酸辣粉也是很有名。一提劲松副食店,更是让人走不动道。
那时,在劲松附近说下个馆子,大聚去北容,小聚就福顺居,好吃,实惠!还有中街41路车站东边儿的建国饭店。
后来也去三环边儿上的全鑫园烤鸭店,住在这片儿的老街坊肯定都来过!
如今劲松这边的馆子是越来越多。但时不时的还是会想起八区粮店门口超级好吃的扒糕,还有劲职旁边卖冰花儿的小店,那味道永生难忘!
劲松这片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幼儿园开始有劲松一幼,小学有劲松一小、二小、三小,当年混迹这片儿的孩子,您要是工大附的,甭说,重点!当然这里也有北京著名的老牌职高–劲松职高,嗯。。也是出了名的闹。
在这里还有和复兴门一样的彩虹桥,傍晚的劲松桥和二环的光明桥更是热闹非凡,在敲锣打鼓跳舞的大妈里,准能找到熟悉的身影。
至于中街的劲松“鬼楼”传说,您也一定听过吧,当时好多胆儿大的孩子,也不顾家长的警告,偷偷爬过此楼。那时还没有声控灯,走上几级台阶,楼道灯突然亮了,大白天,没有去拉灯绳儿。个个都是惊恐万分,不约而同的撒丫子就跑了。
劲松的住宅区,并不是一栋栋刻板的建筑,它们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今天走在劲松街道两旁,看着树枝遮盖的样子,回想起80年代末的劲松,道路周边儿还都是小树苗儿,秃秃的。
劲松,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