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有三十天,我有三十几天不想上班”
“你上班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一半的在想下班后做什么,
另一半思考如何彻底不上班。”
在选择困难症、拖延症、外卖很快就到的妄想症等
这些众多的现代病中,
不想上班无疑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如果说不想上班的理由有一万个:
老板不行;队友太猪;钱太少…
那社畜们说服自己上班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上班几乎是社畜生活的一部分,
有时甚至是生活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
当人们开始上班,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必然存在差距。
当然,悲观和乐观的想法都会有。
但无论是想上班还是不想上班,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我是一个打工人/社畜”
这样的想法而将自己的感受看得过于渺小,
也不需要因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类话术
而将“上班”看成人生唯一可能性,
而是回归到“工作对自身的意义”这一思考本身,
也许就能寻找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