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拜登执政还是特朗普执政,美中两国对抗的大局不会改变;对于美中两国而言,可预见未来的互动仍将主要围绕激烈竞争伴随有限合作,这是近来各方对两国关系的总体看法。
美国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国际法与商业法主任布莱恩·佩克(Brian Peck)指出,尽管拜登和特朗普看起来行事风格天差地别,但是在经贸政策方面,尤其对中国的经贸政策上,两人目标基本相同。
佩克认为,拜登与特朗普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达成目标的方式不一样。拜登倾向于使用多层面手段,像使用多边机构,各种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他还相信建立思想相近的民主同盟来共同努力,包括使用长期盟友和寻找新盟友等手段来对付中国国有经济模式的扩大。
美国全国商会中国中心主任杰瑞米·沃特曼(Jeremie Waterman)认为,拜登不会为了国际事务而在双边问题上给中国开绿灯。美国国内议题肯定将成为下任总统的主题框架,而在美中关系中,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的重合越来越大,这是绕不过去的领域,也就是说,经济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
曾经在2016年3月成功预测特朗普将当选美国总统的美国金融畅销书作家、政治家拉里·威廉姆斯(Larry Williams)说,美中两国在经济领域肯定还会继续冲撞,这是没有悬念的;尽管中国的竞争力被西方普遍看好,但是,中国实际上扮演的是模仿者的角色;当然,日本一度也是模仿者,不过,后来却变得有创意了。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指出,美国需要强劲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大量投资基建,以克服新冠疫情并重启经济,“强大的美国经济是战略上的必要” 。
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南加大的佩克认为,拜登说过,要解决中国问题,美国需要强硬,中国需要为不平等贸易行为负责,尤其提到国企的政府补贴,称中国偷窃高科技。基本上,他就任后将强硬对付中国,这点他认同特朗普的操作。
佩克说,拜登呼吁组建民主国家联盟共进退,让中国无法忽视;拜登说,美国和西方民主国家唯一能够面对中国挑战的途径,是团结起来共建全球经济,形成更大的力量抗衡中国,也让美国获得更大的力量来设立新规则,对付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和国企造成的扭曲;
美国托列多大学荣退经济学教授张欣认为:“拜登说过,会去掉特朗普加征的很多关税,比方说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他肯定会保留对高科技产品的限制和禁售,这方面甚至比特朗普还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欣称,拜登阵营的意思是,特朗普实施的一些关税政策对美国消费者没有好处,对美国财政也没好处,也不能帮助美国农民,因为遭到中国的报复。而且这类产品并不涉及美中之间的竞争优势问题。然而,拜登阵营也表示,在科技优势上,不能让中国压过美国,“所以民主党会使用大量投资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就是用实力说话”。这实际上就是美苏冷战时期的那种思维,要在技术上超越自己的对手。
张欣说,中国很长时间都没有向拜登发贺信,因为不知道拜登是否比特朗普更难对付;事实上,在中共高层有一种说法,他们认为“特朗普要钱,拜登要命”,就是说,民主党很能会触碰中共的许多底线。
张欣认为,特朗普更关注美元的数量,民主党更关注长期战略,就是发展自己,在高科技方面限制中国。在一般贸易层面上,民主党会比特朗普来得宽松。特朗普认为中国在贸易上赚了美国很多钱,要赚回来。民主党,包括共和党的传统派,还是赞成自由贸易的,就是在普通贸易上让双方得利。但对华为和中国军事技术领域,民主党的立场不会逊色于共和党,会继续加强对华为等军工企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封锁,甚至还会与人权挂钩,加以遏制。
技术方面,南加州大学的佩克称,拜登认识到中国在21世纪领先技术领域对美国的挑战,也会从国内和国际多边主义着手,应对美国遭遇的中国挑战。国内方面,拜登说过,投资以美国为基地的研发是他担任总统的基石,会确认美国保持研发的领先地位,不至落后中国,这包括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高铁等方面,将一方面进行更多国内研发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多边合作。
《时代周刊》指出,无论如何,美国下任总统上台后,对于中国而言,都意味着不可能重新回到特朗普总统之前那种接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