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的号召下,流散在世界各地近2000年的犹太人开始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迁移,并于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自此,经历了定居迦南时期,流亡世界各地的散居时期,终于重聚巴勒斯坦,消亡了2000多年的犹太国家重新在自己的家乡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度。
每个星期五,犹太教的信徒们聚集在早已变为断壁残垣的耶路撒冷圣殿遗址一西墙,如今,这里是犹太教信徒们的精神寄托,犹太教信徒们在这里哭诉曾经金碧辉煌的圣殿被毁和经历了两千多年流散生活的心酸与不幸。
在流散世界各地的两千多年中,犹太民族一直任人宰割,在世界各地被人排挤,甚至杀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让犹太民族看到了希望,其中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深深印在了犹太人的心中,也让犹太复国主义,及锡安主义产生了萌芽。
1791年,法国国民大会正式赋予犹太人公民权利,因此,许多犹太人主张犹太民族走同化路线,让犹太人融入到欧洲主体民族中去。但好景不长,同化道路随着拿破仑的战败结束,世界各地的反犹主义卷土重来。
1881年,反犹主义者像向俾斯麦递交了一份20多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将犹太人从德国所有政府部门清除出去。同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掀起了疯狂的反犹风暴,沙俄对犹太人采取了疯狂的袭击、驱逐、屠杀,许多犹太人不得不外逃,到一战爆发前,约250万人逃离沙俄,去往美国。而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将犹太人赶往土地贫瘠,拥挤不堪的地区,又称隔都。
1862年摩西赫斯提出若要摆脱反犹主义的攻击,唯一办法就是返乡复国,在犹太民族的家乡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从政治上复国,犹太复国主义被正式提出。
1894年,法国陆军参谋部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法国右翼势力乘机掀起反犹浪潮。
1896年,赫茨尔出版《犹太国》一书,提出犹太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民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自己的国家,书中还大篇幅讨论了建立犹太国的步骤,其中大国支持和犹太富商资助是完成复国的必要条件。赫茨尔的《犹太国》为犹太复国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7年,在赫茨尔的努力下,首届世界犹太主义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这次大会是世界各地犹太人自流散以来的首次聚会,大会还通过了《巴塞尔纲领》。纲领提出争取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公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国家,成立了世界犹太主义者组织,推选赫茨尔为这一组织的第一任主席。纲领的提出标志着犹太复国运动达到了有组织,有领导的阶段。
1904年,赫茨尔去世,亲英派人物魏茨曼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又称贝尔福宣言。信中说:“英王陛下的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宣言中的“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实即犹太国。
贝尔福宣言是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为犹太复国运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22年,国际联盟正式决定,将巴勒斯坦交由英国委任统治,并认可了贝尔福宣言,宣言首次得到了大国承认,大大推动了犹太复国运动的发展。
1933年起,希特勒排犹加剧,各地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激增,到1939年,在巴的犹太人增加到了50万人,初步具备了建立民族家园的人口规模。
但是,犹太人口在巴勒斯坦的剧增,直接威胁到了阿拉伯人的生存,阿犹之间的矛盾加剧,多次发生流血事件,在1920、1929、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先后发动起义,反抗英委任当局,英国迫于压力于1939年5月发表《巴勒斯坦问题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移民数量和购置土地,白皮书发表后,引起了犹太复国主义强烈不满,英犹关系恶化,以本古里安为首的亲美派转而寻求美国帮助。由于二战的形势,美苏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先后公开支持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决议,及第181号决议,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将巴
勒斯坦分为犹太国、阿拉伯国、国际共管的耶路撒冷市。由于此决议是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处于无权通
过,这从根本上侵犯了在巴阿拉伯人的权利,激化了阿犹的民族矛盾。
1947年12月,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宣布为反对分裂巴勒斯坦决议而战。
1948年5月14日上午,最后一批英国官员离开巴勒斯坦,下午4时,犹太人领袖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宣读《独立宣言》。
十几分钟后,美国承认以色列国。
17日,苏联承认以色列国。
一年后,以色列被纳入联合国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