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好好学习] 一起天天向上之安刘周勃[10P]

 

释义

指能维护、巩固政权的中坚人物。

用例

只为那患难未平,国家初定,某是个安刘周勃,怎做得辟谷留侯!(明·梅鼎祚《昆仑奴》)

典故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平定英布时受的箭伤加重,吕雉为之延请名医,但是刘邦大骂:“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拒绝治疗。眼看着刘邦来日无多,吕雉就问起了关于他晏驾后的人事安排,“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应该说,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周勃后来果然肩负起安定汉室的重任。

 

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驾崩,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吕后临朝称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帝国女主人。吕后以女主君临天下,吕氏家族自然鸡犬升天,是年,吕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割齐国之济南郡为吕国),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又封了六个吕氏族人包括吕后的妹妹为列侯。吕产、吕禄还一面遥领藩封,一面执掌着本该由“中尉”与“卫尉”统领的南北禁军兵权,威震宫廷,势倾内外,朝野人等莫不惕息惊心:这刘氏天下俨然要变成吕氏天下了。

当然,吕雉并不是真的想篡夺刘氏江山,她只是暂时接管而已,从已知的史料来看,吕雉应该从未计划过真给江山改姓,她的心狠手辣,只不过是为娘家人多争取些权益而已;并且她还多次促成刘氏子与吕氏女的联姻,想两家变一家,这样她死后两家就犯不着兵戎相见、发生惨剧了。

 

但即便如此,吕氏也触及了刘氏宗族集团的利益底线,即刘邦在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与群臣共同定下的“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后率先打破这个约定,与刘氏宗族撕破了脸皮。

吕后死后,诸吕作乱。

此时,掌管全国兵权的太尉周勃,在丞相陈平等支持下,挺身而出,准备用武力镇压诸吕叛乱。他得符节后,矫令入北军军营,对军士们喻以大义后说:“谁愿跟吕氏走的,请把右臂袒露出来;如果愿跟刘氏的,请把左臂袒露出来。号令一下,军士们纷纷把衣袖解下露出了左臂。周勃控制北军后,很快又控制了南军,平定了诸吕的叛乱。之后,他与大臣们一起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周勃等人的这些动作使汉初的政局趋于稳定,应验了刘邦“安刘者必勃也”的遗言。

 

那么,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呢?

 

从刘邦来说,自从当皇帝以后,他最信任倚重的将领就是周勃。

周勃是在沛县就跟随刘邦起事的人,起义初期就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刘邦封为“五大夫”。刘邦成为汉王以后,封周勃为威武侯,平定三秦,周勃还有了自己的食邑,可见周勃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刘邦当皇帝后,周勃被封为一等侯,称之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当皇帝以后,刘邦有意识地要铲除异姓王,所以连年用兵。这时候,将领中最受重用的人就是周勃。因为讨伐韩王信有功,周勃晋升为太尉。此后讨伐陈豨和燕王卢绾的反叛时,刘邦的统兵将领都是周勃。可以说,这时候的周勃,已经是刘邦在军事方面最为倚重的人。曾经是刘邦下属的军队将领,有些已经转为行政官员,如曹参成为齐国相,有些先后被诛杀,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还有的已经不得刘邦信任,如樊哙,刘邦曾经下诏要杀死他,周勃实际上成为军队的最高将领。

 

那么,刘邦看上了周勃什么呢?

首先的条件是忠和勇。作为忠,刘邦当皇帝后所进行的战斗都是和自己的老部下或同盟者进行的,周勃和这些“故人”战斗并屡立战功,其忠勇可靠刘邦当然看得明白。在这个基础条件之上,刘邦更看重的是周勃的质朴少文,这是最令他放心的地方。

周勃的祖上原本是卷县人,后来迁到沛县。他曾经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当过办丧事的吹鼓手,可以说是生活最底层的人。这样的人再有一个厚重的性格,是很容易满足的,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够心甘情愿地侍候“小主子”。他不像萧何、曹参他们,人家原来就是县衙里的官员。还有一点就是,他要能够比吕后活的时间长,否则一切都免谈。刘邦是否懂得少欲寡求的厚重之人能够长寿这个道理不得而知,至少他认为,周勃能够比劳心费力的吕后更能长寿。因为在刘邦死前,能对刘氏天下造成威胁的异姓王已经全部铲除了,危及刘氏天下的只有吕氏,而吕氏的总首领就是自己的妻子吕后吕雉。

刘邦认为周勃可以托付大事,还因为周勃少文。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他都要求他们赶紧说,这意思就是,拣要紧的说,说完了快走。周勃不愿意接见文人儒生,其说话也木讷少言,文帝时他被人告发谋反下狱,在审问时竟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有点儿像刘邦,刘邦曾经很不待见儒生。郦食其曾经因为是儒生被拒,大喊自己是“高阳酒徒”,这才得到接见。也许刘邦有志于天下才广招人才的,也许刘邦认为这样的周勃结交人少,没有野心,所以才是最放心的。

 

如果说,以上那些是刘邦看上周勃的,那么,周勃能在安刘问题上起作用,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屈能伸。

惠帝刘盈死后,吕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她召集大臣们商议,打算封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明确表示反对。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周勃,两人回答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上面这些话显然不是少言寡语的周勃能说出来的,但即便是陈平说的,周勃无疑是赞同的。也就是说,吕后要封诸吕为王,周勃不是反对派,而是拥护者。散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等人,说,你们竟然纵容她(吕太后)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盟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可见,周勃等人是在迎合吕太后。少帝四年(前184),吕后改立刘弘为皇帝,群臣说:“皇太后为天下谋划,对安定宗庙社稷的思虑极为深远。”这当中当然也包括周勃。为此,吕后专门为周勃设置了一个职务——太尉。虽然是相当于参谋总部,不直接带兵,但可以根据皇帝的命令调动军队。刘邦临死前曾经留下遗嘱让周勃担任太尉,吕太后一直没有实行,到了这时候给了他这样一种职务,难道不是周勃已经“考验”合格了吗?还有一点,刘邦在世时,周勃也曾经是太尉,但那时的太尉是一种荣誉,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而吕太后给周勃的是一种职务。

能说明周勃能屈能伸的还有一个例子。

 

汉文帝四年(前176),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廷尉审判周勃,周勃十分恐惧,却不知道如何申辩。狱吏侮辱他,狱卒虐待他,周勃并没有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英雄气概,而是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在木简上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后来周勃又用重金贿赂文帝的舅舅薄昭,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发话,周勃无罪释放。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勃能够屈从于一个小小的狱吏,并给他们好处,是一个十分能够忍辱的人。像这种情况,很多人不能受此侮辱,选择自杀的官员有不少例子。比如他的次子周亚夫,就是不能忍一时之忿,最后绝食死在狱中。

 

正是由于周勃的能屈能伸,吕太后没有算计他,使他能够最近距离的靠近军队,也使他能够在诸吕作乱时以太尉的名义进入北军,安定刘氏天下。否则,如果他像王陵一样被剥夺了权力,或者到自己的封地去当一个无所事事的侯爷,他能不能安定刘氏天下还真的难说!只是我们不知道,周勃的这个能屈能伸的性格特点,刘邦知道不知道?

用例

只为那患难未平,国家初定,某是个安刘周勃,怎做得辟谷留侯!(明·梅鼎祚《昆仑奴》)

源流变化

【安刘周勃】 《史记·高祖本纪》八392(并见《汉书》一下79、四○2063):高祖曰)陈平知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后来用【安刘周勃】,指能维护、巩固政权的中坚人物。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盛明杂剧》一集二二):某便做上书乞骸,角巾归第,亦有何难?只为那患难未平,国家初定,某是个安刘周勃,怎做得辟谷留侯! 辟谷留侯: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五五2048,并见《汉书·张良传》四〇2037。

 

又作【周勃安刘】。傅若金《清江集·即事二首(其一)》(《元诗选》二集457):目断虞渊日,心伤魏阙秋。霍光元在汉,周勃固安刘。

〖安刘灭项〗 项:项籍,字羽,事并见《史记·七·项羽本纪》、《汉书·三一·项籍传》。指在政权更迭的角逐中,维护新统治势力,消灭旧统治者。杨菱《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全唐文》八六六):自大驾南巡,官失其守,冀贩缯织畚之伍,有安刘灭项之才,于是烂羊续貂,首尾颠倒。

也省作【安刘】,也作“安刘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全唐诗》四二五):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四七·绍兴十二年十二月丙子》:及是年秦桧除太师,(熊)彦诗以启贺之,有曰“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桧喜,由是稍复录用。 按:卷一六六《绍兴二十四年三月辛西》此启为张孝祥对策。

PS:图片源于网络,以供大家学习。如果侵权,请联系删帖。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好好学习] 一起天天向上之安刘周勃[10P]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