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客座评论:中印边境战何时打响?

今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外界一直关注中印是否会爆发第二次边境战争,近日“鸣枪事件”的发生,让这种可能性增加。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中国西部战区发言人张水利大校的声明,印军9月7日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去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印度国防部随即反驳中方,指中国继续采取挑衅性活动让局势升级,印军在任何阶段都没有越过LAC(实际控制线),也没有使用任何侵略手段,"包括鸣枪"。不过,印媒引述印军方消息人士称,是中国士兵向印度阵地开火后,印军才鸣枪示警。
相关音频视频

03:25 分钟
文化经纬 | 04.07.2020
抖音在印度被禁 网红们怎么说?
所有视频、音频和图集
不管谁先开枪,鸣枪看来是事实。过去,两军遭遇时,一般是互相喊话,拉横幅互相警告,到今年5月,已演变为肉搏,直至6月15日出现械斗和推搡。现在发展到鸣枪警告,这也是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首次出现鸣枪事件。事情到这地步,双方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
中印恐怕都没料到围绕边境实控线的争夺会导致如今这这种后果。在习近平和莫迪2018年4月武汉会晤后,两国因洞朗事件造成的紧张对峙一度得以降温,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北京和新德里将施政的重心放在各自的抗疫,无暇他顾,然而未料6月双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出现严重军事冲突,导致印方20名士兵死亡,中方死伤士兵若干。此后,印度全面反华,民族主义高涨,经济上禁止中国的投资和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军事上增派部队和武器到冲突地带,莫迪政府在舆论压力下还表示将是否使用枪支的权力下放给一线部队。"鸣枪事件"前,印军占领了原先由中国控制的班公湖南岸的两个制高点,此次事件据说正是中国军队前去交涉而发生的。
Indien Himalaya-Konflikt | Poster China Präsident Xi Jinping zerrissen
印度近年来多次爆发针对中国政府的示威活动
虽然这些年来中印边境对峙一直时有发生,但今年的冲突是2017年洞朗事件后最严重的一次。按照中国涉印专家的说法,原因在于印度在西段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公路等条件的改善,使印军更容易到达以前比较少到的地方,这样中印双方遭遇的概率变得更高,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摩擦。5月初,双方主要在加勒万河谷对峙,后来扩展到了中印边界的西段,多的时候同时有5个点都在发生对峙。尽管期间双方通过5轮军长级会晤为争端降温,有些点上脱离接触,但印度到8月又要恢复以前的状况,于是在谈判时抬高要价,表现强硬。中方拒绝印度要求之后,8月底印度想通过扩大分歧的方式为其谈判加码,又发起了一轮越线挑衅,抢占更多的无人山头,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和谈判优势,再要求中方从原来的一些对峙点撤出。印度对此有自己的说法,认为是中国想要抢在印度公路通往更多的边境线之前,改变实控线,侵占印度领土。
主题
纳粹罪行
印度信心何来?
在双方高涨的民族主义下,事情看来一时难以解决,至少今年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两国国防部长近日在莫斯科的会谈也互不相让,中国防长魏凤和坚称"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印度防长辛格表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国家完整与主权。对印度莫迪政府而言,有三个因素支持印度和中国对峙下去:一是疫情和经济的双打击让新德里有意操纵和扩大印中矛盾来转移国内视线和压力,让印度民众和舆论将关注点集中在中国,形成一个对中同仇敌忾的国内氛围和凝聚力;二是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新德里认为北京顾忌两面作战,没有余力和印度长期对峙,更不敢主动寻战,故配合美国向中国施压,以达修改当前实控线的目的;三是印度在印中边境部署了重兵和重武器,新德里相对北京不仅有战略优势,还有战术优势,一旦中国开战,1962年印度战败的事情可能不会再重演。
虽然印度国内不乏主张对中开战的声音,尤其部分印度精英,要雪耻62年之仇,鼓动莫迪政府和中国打仗,夺取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加勒万河谷事件后,莫迪和印度国防部长也先后视察边境地区,授权一线部队对开枪相机行事,从这个角度看,新德里有借目前所处有利局面对中国先发制人的动机,但是否已经想好同中国打一仗,"一劳永逸"解决两国边境争端,也不能就确定。毕竟现在战争比的不仅是武器,还有国力,印中若爆发战争,肯定是一场拉锯战,短期内结束不了,尽管大的国际形势对印度有利,它也占据战术优势,但两国经济相差几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下,印度经济能否长期支撑和中国的战争,是值得怀疑的。另外,62年战败的阴影尚在,并且,战争一旦开打,巴基斯坦会不会趁之掺乎进来,也是未知数。
北京担心什么?
对北京来说,鉴于目前不利的国际环境,更不愿和印度开战。这不是说,对印度的"挑衅",习近平不想"教训"印度,但面对四面受困的国际环境和舆论,北京担心,如果开战,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外界一直忧虑的中国对世界实行扩张战略将会坐实,从而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警惕会进一步加强。此乃北京一直避免让对峙升级的主因。尽管如此,北京也存在着民族主义的压力以及新德里不断的滋扰。虽然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如印度强烈和悲情,很多中国人对印度有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但也因此,对北京只是口头反驳和抗议印度而不用实际行动教训印度早有不满,尤其最近传出印军占据中国原来控制的两个山地和"鸣枪事件"后,民间对印度开战的声音再次鼓起,这无疑会给北京和解放军很大压力。另外,北京也认识到,战争一旦打响,无论能否打赢,中国的战略环境都会更恶化。如若打不赢,后果更严重。
是不是北京就没有办法对付新德里?北京或许更意在长远。中国的战略专家曾设想过一种彻底打败印度的方式,就是效仿当年美苏的军备竞赛,通过维持边境地区的紧张但可控态势消耗印度国力,因为印度经济不如中国,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就必然要消耗过多的资源,从而分配给其他方面的资源就少,这样拖累印度的发展,最后无须通过战争而打跨印度。新德里可能也想到这点,如果和中国长期打消耗战,实力远较中国为逊的印度会处于下风,因此趁着现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边境形成压倒中国的战略优势。
infografik Karte Umstrittener Grenzverlauf zwischen China und Indien CN
鸣枪事件后,中国军方批印军此一行为为严重的军事挑衅,性质非常恶劣,有涉印专家建议北京在应对上,要坚持对等原则,不要过于"顾全大局"。因为印度已经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破坏了中印关系大局,成为美国反华马前卒,只要"印度敢开第一枪,(中国)就不需要受到规则的束缚",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不能过度克制。专家的意见是否表达了北京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不清楚,很大可能北京不一定会按此建议去做,还是能忍则忍。但若北京继续保持克制,也可能让新德里做出北京不敢打的误判,从而诱发印军更多的越界挑衅,出现再一起或更多鸣枪事件。双方前线士兵在高度紧张的对峙中是难以做到不擦枪走火的。因此,除非双方最高领导人排除困难,拿出政治决断,否则,在日复一日的军事对峙中,一个小火星,就将引发一场大火。
按照当下中印边境情形以及印度的国内政治,相对习近平的乾纲独断,这种政治决断对莫迪是不太容易拿得出的,因此,未来几月对中印非常危险,边境之战很可能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发生。

Grenzkonflikt zwischen Indien und China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anish)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中印2000公里边境, 12万平方公里纠纷
中印边界总长近2000公里,其中有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领土纠纷。有领土纠纷的边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东段(650公里)3个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锡金北部发生冲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达克的巴勒万河谷(西段)发生士兵肢体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至少印方称有20名士兵死亡。
Karte McMahon-Linie historicher Grenzverlauf Indien China Chinesisch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麦克马洪线
马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东段线)是一条英国探险家测量印度时画下的一条英属印度同西藏之间的边界。1914年,英国外交官麦克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会议,由于中华民国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麦克马洪线、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议的独立转而也放弃承认麦克马红线,结果中藏均没有签署《西姆拉条约》。印度和缅甸则认为麦克马洪线是历史疆界。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把它看作是实际控制线。1962年中印之战中,中国军队虽然一度占领了该地重镇达旺,但后来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
infografik Karte Umstrittener Grenzverlauf zwischen China und Indien CN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藏南(印度:阿鲁纳恰尔邦)
藏南在印度被称为“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东段线),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它的西面是不丹,东面是缅甸,向南是印度,北边是中国的西藏。中国称该地为藏南,属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不过,按照“麦克马洪线”的划分,该地属于印度,印度也实际控制该地,只是藏方以及中华民国当年均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这一路线。1948年,刚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兵进入这个地区,1960年,印度完全占领了麦线以南部分,中国控制麦线以北。1972年,印度在该地成立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该区改为“阿鲁纳恰尔邦”。
Indien – Touristen in Sikkim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T. L. Kelly)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锡金问题
英国于1887年强占锡金国,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独立之后的印度称为锡金的保护国,1975年正式将其纳为“锡金邦”。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后,北京承认新德里对锡金的主权,同时印度亦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2005年之后中国出版的地图上已不再将锡金标注成主权国家。
Jawaharlal Nehru 1962 (Getty Images)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1962年中印之战: 印度总理尼赫鲁大败
1960年4月,中印两国政府为寻求解决领土争端,由中国总理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会谈,但未取得共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当年10月20日从边境的东西两处同时发起进攻时,兵力是印度军队的5至10倍。中国军队当时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鲁纳恰尔邦省和喜马拉雅地区。整个战争延续了一个月,总共造成2000人丧生。1962年11月20日,中国单方宣布停火,并撤至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处。战争之后中印关系因边界冲突走入低谷。
China Peking | Rajiv Gandi und Deng Xiaoping (Getty Images/AFP/J. Giannini)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中印关系改善,甘地总理开启总理互访
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与邓小平会晤。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被看作是中印关系经过多年的紧张期之后开始转暖的标志。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 Narasimha Rao)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次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印双方共签署了5个有关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协定。
Indien Treffen zwischen Narendra Modi und Xi Jingping (Reuters)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习莫频繁会晤
自2003年中印建立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来,双方已举行22轮特代会晤。印方的特别代表是国家安全顾问,中方最高代表则多为外交部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之间的互动相当频繁。
Bhutan – Indiens Premierminister Narendra Modi zu Besuch (Getty Images)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2017年中印洞朗地区对峙
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国和不丹之间存有争议的地区,印度也从未对该地宣示过主权。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权”为由,派兵越过中印边界,阻止中国在那里修筑公路,形成同中国军队长达71天的对峙。不丹是中国14个邻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其国家的外交权和防务权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总理身份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便是不丹。
Indischer Grenzsoldat an der Grenze zu China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2020年中印冲突又起
5月5日,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错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国和印度军方人员相互投掷石块、木棒、铁棍等,双方都有人员受伤。5月9日,印度锡金邦那图拉山口(中段),中印军人相互投石并发生肢体冲突,有数十人受伤。 6月16日,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冲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与解放军的冲突中死亡。当天稍晚时,印度军方宣布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数提升至20人。
1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客座评论:中印边境战何时打响?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