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意大利风情街还不是景区,其中不少小洋楼里住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图中是马可波罗广场的罗马柱。
百年前的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
100年前的西开天主教堂
那时候,利顺德还算是天津的的地标建筑,现在,它更成为了无数老天津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天津的传统老建筑!
民国时期的小白楼也是非常繁华的商业圈之一,至今依旧如此。
上世纪三十年代属于英租界,英国修的马路纵横交通便利,使黄家花园周围成为闻名遐迩的新商业繁华区。
解放北路分为两段:解放桥至营口道一段属于法租界,称为大法国路;营口道至徐州道一段属于英租界,称为维多利亚道。
解放路周围的利顺德大饭店,是1863年由英国传教士殷德森主持建造的,也是外国人在津开设最早的一家豪华饭店,如今仍是天津高端酒店之一。
当年的劝业场是中国最大的商场之一,足见其繁华程度。现如今地处滨江道,依旧延续着往日风采。
虽和劝业场差一字,却是完全不同的地方。1907年建成的劝业会场,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是当时的"展览中心"和"新文化中心"。
望海楼教堂可以说见证了天津的近代历史,看尽历史沧桑。
天津海河全长70余公里,曲折迂回,这张老照片中河对岸为德租界。
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中国城市(非租界)。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
天津海河英德租界沿岸,对岸是英租界以及旁边上游的法租界,统称紫竹林。
1886年,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在当时佟楼一带开设了赛马场,能容纳上千观众,相当讲究。马场道也因此得名。如今赛马场已不复存在。
赛马场主看台
民国时期的德国俱乐部(今政协礼堂),采用砖木石混合结构,是典型的德国建筑风格,现在仍保存完好。
天津标志性建筑——戈登堂,是原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大部分已在唐山地震后拆除改建。
民国时期的法租界巴黎路(现在的吉林路),没有现在的车来车往,建筑还是那么美。
天后宫俗称"娘娘宫", 天津最早的居民聚落点。现如今,天后宫也依旧香火旺盛。
[记忆]民国老天津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