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东北历史(190):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人为啥炒君子兰?

东北历史(190):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人为啥炒君子兰?

君子兰是长春的市花。

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人却疯炒君子兰。

一盆君子兰可以换一辆小轿车!

一盆君子兰可以叫价9999万!

那么,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人为啥炒君子兰?

 

溥仪

古代长春,并没有君子兰。

资料记载,君子兰原产于非洲南部的热带地区,生长在树的下面,所以它既怕炎热又不耐寒,喜欢半阴而湿润的环境,畏强烈的直射阳光。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君子兰进入了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经过改良后,君子兰可以进行栽培繁育,进行室内养殖。

那么,君子兰是什么时候传入长春的呢?20世纪30年代,日本将此花赠送给溥仪,作为珍贵花卉种植在伪皇宫花苑中。随着伪满政权的覆灭,君子兰从皇室走向了民间,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观赏绿植。

不过,那个时候君子兰并没有成魔!

 

君子兰

君子兰价格高涨,与政府连续出台的政策有关系。

因为君子兰是从皇室走向普通民众家庭生活中的,所以很早的时候,民间就有私下交易的现象。因为这是皇帝才有的物种,摆放在家中不仅仅是荣誉,还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民间私下交易的价格很贵。特别是进入80年代初,长春君子兰一度炒作成风。

针对这种情况,长春市出台了限价令。按照中国人的想法,越是政府干预的,大家就越猛着劲向上冲,这种限价令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但是,接下来的两个政令,就让君子兰的价格超过了黄金。

首先,长春市将君子兰定为市花。紧接着,长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全民开始养殖君子兰!

 

君子兰

先限价,后提倡大家都养,很多长春人从中嗅出了商机。

于是,人们纷纷开始养殖君子兰,市场非常活跃。

资料是这样记载的,长春君子兰节上,一盆君子兰被标到天价。想都不到,一盆小小的君子兰,只是品种特别点,竟然被标9999万元,这是小一个亿呀!

1985年1月,一位港商到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发展公司参观,看中了一盆名叫凤冠的君子兰,提出用一辆豪华皇冠轿车交换,被花卉公司总经理郭凤仪拒绝。

“那辆皇冠车在当时约值9万元。可皇冠每天可以生产,我用钱能买到,而凤冠是我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况且没了它,公司还怎么拿凤冠命名?”郭凤仪还有一点顾虑,当时省级的领导干部才坐上海产的车,他要是坐了皇冠,太出风头。

风头更盛的是当时另一宗交易。

1985年初,长春一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尔滨客户,价格是14万元,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

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

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君子兰

那么,君子兰交易是如何冷却下来的呢?

其实,政府早就发现君子兰只有观赏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之所以这么高,就是被公众炒作的。

所以,1985年6月1日、7日、13日,吉林省主要媒体刊发《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再谈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不能靠挖国家墙脚来哄抬君子兰花价》三篇社评。

这三篇社评,矛头直指人们购买君子兰的动机,以及君子兰交易所衍生的腐败现象和治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奇高的君子兰花价应当平抑下来。

1985年6月10日,更高级别的《人民日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发《“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文中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提出“四化建设要我们多干实事”。

社会舆论,将攀至巅峰的君子兰送上了断头台。随后,长春市的“高压政策”如期而至,规定君子兰交易纳税额需达到交易额60%,君子兰市场交易立即陷入冰点。

在这种碰撞中,人们也渐渐苏醒和理智了,就这样君子兰泡沫正式破灭。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东北历史(190):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人为啥炒君子兰?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