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戚来省城就医,食道癌症,因为我自己当过医生,开过诊所,比较熟悉这些,所以我全程陪着跑了一圈。
刚好医院有朋友,从检查到化疗到PD1,全套流程跑了一趟。
因为7月份堂弟的老婆是直肠癌转移肝、肺、胃,找了省肿瘤医院的同学看了下,让回去吃好喝好玩好。
后来是碰巧有人介绍中医,至今五个月了,人从70斤胖回90斤,状态不错。
于是也带着亲戚去看了中医。
那个中医有自己制造的胶囊药丸,然后配中药,病人自己可以在外面买,或者到他们制定的药店抓药代煎。
1000元一个月的胶囊,7天400多的中药。
中药吃了两天,刚好检查做完,医生开出了药方,化疗+PD1。
我们和家属讨论了一下,决定按照医生的方案治疗。
第一天输的是营养液,那天隔壁病床三个人,两个剧烈呕吐,一个喊头疼。整个病房只要是化疗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亲戚吓坏了,担心也这样子。
第二天化疗药物输进去的时候,干呕了两声。
第三天,亲戚在两个月每次进食流质食品,每次30毫升左右的情况下,吃了一碗蛋羹,半碗面。
医生也感觉很吃惊,因为首次化疗的人很多不耐受副作用,都扛不住。
我的判断是,老中医的胶囊里面是他们的秘方消瘰丸之类的。但是中药基本上是开胃健脾软坚散结。
可能是因为吃了几天中药,食道的肿瘤稍微有点缩小,吃东西没那么难受,加上胃口大开,所以进食比以前多。
这个事情告诉我一件事情,不管中医西医,能治病的就是好医。
其实现在的中医很多都不懂药性,照方抓药而已,他们的脉搏水平估计比我还差,频湖脉诀都背不熟,估计连孕妇都把不出来。
而且现在中药都跟以前的种植方式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药性也不一样。
大部分的中医师,都是只做到了:辨证论治
并没有做到按照个体差异,药物的药性成分去进行增减量。
所以很多人在反对中医我觉得是对的,因为那些中医都是骗人的。
我虽然现在不当医生,但是诊所开了四五年,至今我的医师证还能用。
我中西医都懂一点,不过这几年喜欢用中成药治病,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有合适的中成药,事实上比喝中药还稳妥。
最得意的中成药案例,就是调理女性的人参归脾丸和补中益气丸了,这个药方,手脚冰冷,痛经月经不调的女性,基本上都可以吃
还有一些不孕的,调理半年后怀了。
——————————
喜欢中医,应该是小时候从家里翻了一本医书,手抄的,那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幻想着自己也说小说里的神医。
后来长大了学医才知道,这本只是手抄的医宗金鉴里的一部分,开诊所后,从我大姑婆的儿子,我叫舅舅的手里,拿到了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医书。
实话说,这本才是真正的武林秘籍
里面有二十四味行军散的配方,中暑吃一小勺,再喝杯雪碧就能去暑。
有看眼科的蝉花无比散。这个很不错,翼状胬肉吃这个散,就可以驱散。
这两个制作比较麻烦,我已经不弄了。
现在还有在弄的,是治疗痛风的养血逐痹丸。
养血逐痹丸用来治疗痛风,基本上吃完之后,一个疗程半个月,嘌呤都能减少,症状较轻的都能恢复正常。
现在我每两三个月都会去中药批发市场,买来中药,按照方子炮制后,制作大蜜丸,早晚一颗,配椰子汁。一年大概做个千把丸左右。
所以说,中医现在真的不大可信,但是中药,甚至中成药,其实都很不错,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中医被西医逐渐替代的原因,是中医药量是不能精确控制,无法科学用药
正常的中医师开药,都是30克,20克,6克,9克,事实上每一种药的药效,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白芍,也有优劣之分,那么,好白芍用9克,差白芍也用9克,这个在科学的角度就有点儿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