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人与动物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同时,也会受到动物的干扰与伤害。人兽之间,经常因为抢夺资源而大打出手。
但是用人作为捕猎的诱饵,捕猎食人豹,这样耸人听闻的传闻确是发生在印度的真实现实。
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也就是现任印度总理莫迪的英雄出处:莫迪在古吉拉特邦主政十二年,担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相当于中国的省委书记。最终因为业绩太突出而赢得大选,披挂上阵。
就在这个被称为印度版的广东省,前阵子出现了豹子吃人事件,而且是一周内接连有三人被害。
当地的森林护林员迫于无奈,终于想出了这个苦肉计:把自己当做捕猎的诱饵,直接蹲在笼子里过夜,以诱捕这只吃人的豹子。
01真实操作,“人饵”勇士
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这只食人豹已经在古吉拉特邦的达赫德地区杀死了3人,其中包括2名儿童,并造成5人受伤。
由于使用传统的诱捕手段——山羊没能成功地引诱这头花豹。一个星期五晚上,3名当地的森林护林员在豹活跃的丛林深处安置了9个笼子,他们则躲在其中一个笼子中过夜,用自己来诱捕这头杀人豹。
护林员的首席管理员什里瓦斯塔瓦承认,这是一种新的策略,必要时候需要上这样的手段。
实践这一新策略的三名勇士包括:森林警卫维杰·巴曼尼亚、一名接受过射击镇定剂飞镖训练的护林员以及一名兽医。
什里瓦斯塔瓦称,笼子“锁得很牢”,3名“人饵”勇士处于最小的危险之中。
一旦他们在笼子中发现豹子的踪迹,将很快通知其他护林员。而这次使用的笼子通常是用来诱捕猴子的。
最近一次遭到这头食人豹攻击的受害者是当地一位妇女,11月底,她与另外三名妇女一起进山砍柴,遭到豹的袭击并被拖到灌木丛中,其他三位妇女都逃脱了。
之前的两个受害者是在森林里帮助照料牲畜的孩子:一个9岁,一个11岁。
对于这头残忍的食人豹,护林员们除害的决心很坚决。
除了亲自充当诱饵外,他们还在附近的空地上栓了一只山羊,并准备了一台模拟山羊叫声的机器来吸引花豹。
他们在笼子周围撒上了干树叶,一旦花豹靠近就能被笼中的“人饵”发觉。这是第一次尝试,3名勇士在笼子里守了4个小时。
02以人为饵,由来已久
古吉拉特邦的护林员自称的“创新”手段,其实在印度和其他前英国殖民地一直都流传着类似的操作。
例如用人类婴儿作为捕猎鳄鱼的诱饵。在一些殖民地,报纸上甚至刊登了使用婴儿作为诱饵并保证婴儿安全返回的广告。
2015年1月,2名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专家在《濒危物种分类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说,当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斯里兰卡以及北美“租用”当地婴儿来捕猎鳄鱼。
原文题为“人类婴儿被用作斯里兰卡殖民地鳄鱼捕猎中的诱饵”。
研究人员引用了几家报纸上有关英国人利用印度和斯里兰卡当地人的婴儿诱捕鳄鱼的报道。
其中,一名英国人表示,在印度捕猎鳄鱼是一项“伟大的运动”,“我们过去在印度有一项伟大的运动,以印度婴儿为诱饵,猎杀鳄鱼。”
婴儿的父母为此每天可得6美分的报酬。这名英国人宣称,他用一个女婴作为诱饵,射杀了100条鳄鱼。
殖民地的英国人认为,湖中鳄鱼被婴儿的棕色皮肤所吸引,并被他们的哭叫声所吸引到岸上。
猎手们射杀完鳄鱼后,会把它的皮和头取,把剩下的肉留给当地人。
充当人饵的婴儿则被带回家,交给他们的父母。第二天继续进行同样的操作。
英国殖民者辩解道,这样的做法不是他们首创。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的婴儿早在20世纪初就被用来诱捕鳄鱼。
在1923年9月21日出版的《奥克兰论坛报》上,一条标题是“婴儿诱饵引诱贪婪的鳄鱼死亡”的报道说,当地黑人父母的孩子被猎手们当作活诱饵,报酬则仅有2美分。
03传奇映像,见证历史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耸人听闻的报道要么年代久远,要么言过其实,总之离我们太过遥远。
在现代社会,像印度护林员以身诱豹的做法还可以理解,至于用婴儿诱捕鳄鱼的操作实在难以想象。
还是英国人用最新的电视影像还原了当年的历史。
英国公共电视台第四频道在2015年拍摄的英剧《印度之夏》,就是以上个世纪30年代初,英国殖民者面对印度风起云涌的独立呼声,不得不选择撤离印度为时代背景。
该剧讲述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夏都西姆拉与当地人结下的恩怨情仇。全剧描述的就是大英帝国在南亚次大陆从巅峰走向衰落的过程。
其中就有一个高度还原历史的操作:用印度人的孩子作为诱捕老虎的诱饵。
英国殖民者在统治印度期间,一直保有猎虎的传统。上世纪上半叶,印度大量的孟加拉虎遭到捕杀。
在英剧《印度之夏》第一季中,当英国的殖民总督提出要和印度西姆拉地区的土邦王比试猎虎技巧时,英国人就提出使用当地印度仆人的小儿子作为诱饵,引诱老虎出现。
身为猎人的英国殖民者则立在高高搭起的“哨所”内埋伏射击。迫于英国人的强势地位,印度人只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献出自己的孩子作为诱饵。
画面险象环生,令人不忍卒读。好在最后身为诱饵的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但这段悲惨往事,被当代英国人自己揭露出来,依旧伤痕累累。
今日印度早已不是当年英国统治下羸弱的殖民地,但这块土地上人与动物的关系则依然以“和谐共存”和“争夺资源”两条主线相互交织。
随着印度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人与兽之间对生存资源的掠夺会越来越激烈。
这不仅是印度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地球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留多少空间给这些大猫?我们又可以留多少大猫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