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人有许多划分的方法,这里将人分为有思想的与无思想的,实在是抓住了人之为人的要害。
那么什么是有思想的人呢?通俗地说就是“这个人有自己的脑子。”有脑子的说法是比较形象的,其实就是说,一个人面对人生、社会与世界有自己独到而系统的看法。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支持系统严密而强大。
因此,有思想的人,内心一般都比较强大。一个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支持经系统,就不容易轻易改变。但是,这不会是先天自然就有的,而是要伴随漫长的人生阅历。
01
大学时美术系的某个教授,曾经在某节课看完我们所有画作后,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Quote:
在我执教的第17年,在某次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了一张不一样的画作,最后发现是一名法律系旁听生的作品。
当我第一次认真看着这名学生时,莫名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清澈的眼睛,不可一世的眼神。
我要求法律系学生再作画一次,他撇着嘴,拿着画笔,在稿纸上胡乱的划了几笔。
教授重复着再说一次:对,就是胡乱地划了几笔。
然后,我就决定了:我要收他为徒。是收为徒弟,不只是学生
我们沉默了一会,断断续续的有人开始问:为什么?他到底画了什么?
教授故弄玄虚的半天没有说话,在讲台上来回走了两趟:因为我看到了灵性,看到了思想。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是思想!离开思想,人的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我当时坐在教室里,听完后不免嗤之以鼻,我不认为一个从来没学过画画的大学生,会比一个从小就开始学画画的我们,画的更好。
直到多年后,我也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
02
毕业后,我选择了在一个培训机构当美术老师。执教时间越长,我对老教授的那番话感受越深。
在我的学生中,各个年龄段都有,但是我注意到:
大人只注重画的像不像和好不好看,选色、手法只注重符合现实。他们只能画出火红的太阳、画不出五彩的阳光;他们只能画出深绿的树叶,画不出灰白相间的枯叶;他们只能画出蓝色的天空,画不出色彩斑斓的夜空。被固定的思维,他们画不出超越生活的画面。
小孩很有趣,他们不像大人们画画,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而是一边画一边想,画时手法极快,想时会有各种可爱的冥思之态。他们能用很简单的几跟线条表示波涛的大海,也能用五彩的天空表达内心的悲伤,还能用绚丽的花朵表示对春天的热爱。
看到学生们作画,我时常也会想,这些小孩,长大后,会不会也会被思想束缚,成为我们千万平凡人中的一个,画不出超越生活的东西。这些大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思想僵化、思维受限。
我不能简单地定义他们的画作画得好或者不好,我只能承认小孩们画的更有灵性、更有思想。
我不能确定是什么导致了我们长大后,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从小,父母总是要求我们,丢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切不能被社会接受的行为。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公司的规定,生活的规律、甚至朋友之间的默契,这些有形的或者无形得社会法则,迫使我们在慢慢丢掉一些行为、摒弃一些思想。
看似我们更加符合了社会生活的法则,可是我们却近乎变成了一具没有思想的干瘪的肉体。
03
结婚后,我辞职选择在一家公司当一名小白领。
公司待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只在捉摸老板的心思,不管老板对错,只要老板说的,就会无条件服从,从来不去考虑这件事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是否能失败或者成功。
我曾经问过同事:为什么。
同事模仿着刘强东的口吻:我花钱请你来公司,是让你来执行办事的,不是和我抬杠的。
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我只知道,我不会这么做。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是狼性或者羊性,但终究是一个有个人思想的人,大家都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判断是非的对错,不是看地位和权利,而是看事物本质的结果。
只遵从领导要求,不管对错,无条件服从的公司,执行力肯定强,但是缺乏长期发展的条件,因为员工都是一群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的独角兽。
人活着,如果除却了思想灵魂,其实什么也不剩下。因此,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分,就是他们蕴藏在躯体里的思想灵魂。生命质量和生活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的高低,人与人本质的差别,不是相貌、金钱和地位,而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