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古代中国人在外国Ⅰ南航记二]出访真腊的学者周达观

        元朝时,周达观奉命出使真腊(今東埔寨),仔细考察了当地的情况。周达观的出使,为元代移居真腊华侨的情况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回国后,周达观写了《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了当地都城王室与风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径,有很大的地理学价值。而且此书对当地的语言、风俗及贸易记载甚详,这对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相当的影响及参考价值,意义深远。


学者与使节

        13世纪末期,元朝在中原崛起了。蒙古人政权稳固之后,就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元朝的举动,引起了真腊国(今柬埔寨)的不安。1281年,元朝派遣两位官员出使真腊。这次的出使,元朝名义上慰问真腊,实际上想借此说服真腊,使其归顺。结果,事情不是元世祖想象的样子。当时真腊国势力强盛,真腊国国王都耶跋摩八世根本就没有以国礼招待元朝的使者,而是扣留了元朝的使者。都耶跋摩八世的狂妄行为,没有激怒元世祖,元世祖想和平解决人质事件。都耶跋摩八世看元朝没有任何进攻的举动,他也让步了。第二年,都耶跋摩八世派遣使者与中国通好。前往中国的使者,只是表达了真腊国对元朝的慰问,但是人质事件没有任何进展,就这样拖了下来。没过多长时间,都耶跋摩八世就去世了。他的后继者陀罗跋摩三世,对待元朝的态度不是很强硬,他已经没有父辈的棱角了,在归顺的问题上,他松动了。

        1295年,元成宗准备派遣使者前往真腊国,解决人质事件。当时中国人去东南亚,都是从江浙一带出发,沿着东南海岸南下,到了广东之后,继续南下,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为了出行的方便,元朝政府就在江渐一带招募人员。温州人周达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征的。

        周达观,浙江温州永嘉人,是元朝的一个学者。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宋人的《诸蕃志》。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梦想有一天可以行走海外,目睹享誉海外的东南亚名胜古迹。在《诸蕃志》这本书中,周达观最喜欢关于吴哥的那段精彩描写。吴哥是真腊国的首都,也是高棉(柬埔寨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自公元802年柬埔寨历史上有名的君主都耶跋摩二世建都吴哥之后,其后的国王都以吴哥为都城。也有不少国王曾经迁都,但都是在吴哥都城的附近,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吴哥都城,在柬埔寨历史上活跃了600多年,因此,在吴哥地区建都的王朝,统一称为吴哥王朝。

        吴哥王朝势力强盛的时候,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也就是吴哥王朝这一时期,柬埔寨人民创造了東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吴哥文明。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吴哥城、吴哥窟和女王宫等印度教和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都属于吴哥文明。

        1296年,周达观一行从温州出发然后沿着福建,到达广东,绕过海南岛西南海面后,就到了占城(今越南中部)。占城人民很热情,他们极力挽留周达观一行。考虑到此次任务重大,他们谢绝了占城人民的邀请决定继续前进。周达观是第一次南下,所以,他情绪很高涨。一路上,他不是自己看沿途国家的地图,就是听别人关于途国家的介绍。总之,他一直是忙碌的。船离开占城没有多久,就遇到了大风。船只行进的速度减慢了,就这样慢慢地行进着。3个多月后,他们才到达航行的终点–真腊的都城吴哥。

        周达观到来的时候,正是吴哥文化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吴哥时代”的末期。周达观还是赶上了吴哥时代的末班车,他有幸目睹了灿烂的吴哥文明周达观对吴哥充满了好奇,所以,当他踏上吴哥土地的时候,就睁大了自己的眼睛。周达观一直认为自己个头矮小,当他看到真腊人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很高大,因为真腊人比他还矮小。

        周达观发现,真腊人不但个头矮小,皮肤也很黑。他们的相貌和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肤色差别很大,中国人的肤色都是黄色的,而他们的肤色,不是偏暗的那种,而是很黑的那种,仿佛是晒伤了。这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腰间裹一条布,胸脯裸露着。因为常年这样着装,他们的肩膀也被晒黑了。真腊人很干练,他们都把自己的头发盘起来,人们也都不穿鞋子。真腊人民还制作出一种加入了香料的药物,制作时人会祈神保佑。当地人们认为经常涂抹这种药物,神灵会保佑人的平安。后来,他还发现,真腊妇女只喜欢佩戴一点点饰品。她们的饰品都集中在手上,她们手上有金戒指,手腕上有金觸子。

游览真腊

        周达观一行去觀见真腊国王了。真腊国王的宫殿是那么的华丽,是那样的气派不凡。周达观见到了国王陀罗跋摩三世。这位国王面相极为富贵,神情安然。他坐在金窗内,安详地看着周达观等人。周达观还在等待他出来,可是,半天过去了,陀罗跋摩三世还是坐在金窗内。周达观这才明白了,原来真腊国王很会保护自己,他们坐在金窗内,只露出上半身。周达观看到,真腊皇宫金窗的两侧都立有方柱,方柱面向金窗的那边,有四五十面镜子。这些镜子如同神镜,保护着国王,也督察着国王。那些透明的镜子,更显示了宫殿的辉煌和国王的威仪。陀罗跋摩三世请他们在此尽情游览。

        周达观来到了城外,他看到了吴哥通王城。通王城城墙周围大约12公里,什么建筑都没有。城墙是用石头垒成的,有7米多高。通王城开了5个门,东面城墙上有两个门,其余城墙上都是一个门。周达观还看到,工艺技术高超的真腊人,把城墙处理得很坚固,而且还打磨得很光滑。之后,周达观进入了城墙里边,城的中心就是有名的巴扬庙。巴扬庙不是普通的寺庙,它是金光闪闪的一座金塔。围着巴扬庙这座金塔的,是20多座石塔。另外,还有100多间石屋。屋子的东边有一座金桥,桥的一头有两个金狮子各自一边守护着金桥。周达观还看到,石屋的下面还有8座金佛。过了巴扬庙,在巴扬庙的北面就是王宫,王宫接近北门。王宫的瓦都是经过工匠处理的,能看到的仅是光滑的表面,却无法想象工匠复杂的工艺程序。王宫前面的柱子很高大,而且都雕刻着佛教画像。周达观惊奇地发现,从王宫的后面可以看见陀罗跋摩三世的金窗,还可以看见那些方柱。周达观很佩服真腊工匠的高超艺术,他们的设计,使皇吴哥时代真腊人民的雕刻水平已多宫内外宛若一体,浑然天成。走出王宫,周达观看到郊外的很多建筑。让周达观再次驻足的是真腊的吴哥寺。关于吴哥寺,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天神印特拉聘请了柬埔寨人泼利亚·派斯努卡,任命他修建吴哥寺。泼利亚·派斯努卡为了讨好天神,一夜之间就成功完成了修建任务。从此以后,泼利亚·派斯努卡的故事广为流传。真腊人民来吴哥寺参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崇拜大英雄泼利亚·派斯努卡。周达观站在寺外,默默向英雄泼利亚·派斯努卡致意。

        周达观在真腊的时候,和这里的人民一同生活。所以,他每天都可以接触真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真腊人洗澡,是男人、女子一起在河里洗澡,这让周达观感到很诧异。

        周达观还目睹了真腊司法机构审理案件的过程。真腊这个国家,审理案件不讲究事实证据,他们相信因果报应一说。真腊法官不能定论的案件,就使用“天狱”的方法。即把诉讼双方各自放入一个小的石塔中,让他们静坐一天或者两天,谁要是先咳嗽发热什么的,就意味着这个人证据不足,属于理亏的人。周达观看了看那些石塔,封闭的塔内,空气不畅通,一不小心就会生疮。高大的塔身,塔内常年见不到阳光,进去的人怎么会不感冒。所以,周达观认为真腊法官审理案件的做法很不合理。

周达观在真腊的市场上,还看到了很多中国商贩。由于常年在真腊经商,所以这些商贩已经定居真腊了。中国人民是友好善良的,他们和真腊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周达观还看到很多中国商品。中国的金银器青铜器、丝绸、纸张、香料等物品,在真腊十分畅销。

      1297年,周达观回国了。周达观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灯夜战,写成了《真腊风土记》。周达观之所以急着写成这本书,就是想让中国人能够对真腊有一个深刻、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周达观之后,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人南下,也有很多柬埔寨人来到中国,中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了。周达观不仅播种了友谊的种子,最重要的是,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成了400多年《真腊风土记》书影 后人们认识吴哥文明的金钥匙。是周达观和他的《真腊风土记》,让人们揭开了吴哥文明的神秘面纱。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古代中国人在外国Ⅰ南航记二]出访真腊的学者周达观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