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一首藏头诗,祝福广大网友五一劳动节快乐。
先看看诗作全文:
武汉三镇隐新冠,
一举歼灭树标杆,
节近宣布开两会,
快马加鞭来祝福,
乐事还同万众心。
看过诗的网友们纷纷点赞:“好诗”;“五一节快乐”!
对于这首大作忍不住举起巴掌。呃,为之鼓掌。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藏头诗。我觉得有几个问题。
1、句数不对
古诗词讲究对称美,所以我们看古代的诗,基本都是偶数句的。一般是4句或者8句,也有6句或者2的n次方句(n为正整数)。纵观上下五千年的诗歌,是从来没有5句这样的句子。
给赵发炎人一个建议,你可以通过加一个字,或者减一个字来表达,比如这样藏头:祝大家五一节快乐。这就是8个字,能保持诗歌的对称美。
可能8个字太多了,有点难。也可以减一个字,就说:五一快乐。稍稍变动,就可以合乎这最基本的规则。而这规则可能小学生都懂吧。
2、韵脚不对
句数不对称是不符合古诗词的建筑美,而不押韵就是不符合古诗词的音乐美。
诗词是要讲究押韵的,这位发炎人头两句还押了韵(冠、杆),后面三句就没有押韵了,给个建议,你把祝福换成平安,不就押韵了。意思也很贴切。
写古诗词要注意偶句句尾字押韵,而写藏头诗就要考虑得较多一点,要顾头,也要顾尾。而这首诗,显然就是顾头不顾尾了。
3、用词不对
写古诗词是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每一个字的改变都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武汉三镇隐新冠,这个“隐”字就用得特别传神。你用这个隐字是什么意思?
一首诗看出这么多问题,关键是还有那么多人叫好的,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任重道远啊!
同样是外交工作,我想起了另一位“外交部发言人”李鸿章的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一生和洋人打交道,也代表清庭跟洋人签约。这首诗是李鸿章临死口占的一首七律。
秋风宝剑孤臣泪,120年之后,读起来仍然让人为之落泪。
单从诗歌造诣来看,李鸿章的诗,无可挑剔。
其尾联: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现在读来仍十分中肯。
而赵立坚的藏头诗,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中华文化中这些精华什么时候弄丢了呢?
虽然赵立坚微博下面很多人叫好,甚至有人说:堪比老杜,远超李白。
但前面的古人和后面的来者,看到这样的诗,会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