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八月,赵构得知了父亲徽宗的死讯之后,在张浚的支持下,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的北伐决心,准备主动出击,御驾亲征,北上收复失地。
当然,并不是跟金兵直接作战,而是跟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的部队作战。赵构虽然勇气可嘉,但是这点自我认知还是很到位的。
赵构此行的目的地是平江府,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在出发之前,赵构就知道,自己这么劳师动众,对沿途各个政府的接待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鉴于他平常都是以清贫的形象示人,所以出发之前专门下了一个命令:
沿途的各个州县,接待皇上的时候一定不要奢侈浪费,不要给当地百姓添麻烦,否则严惩不贷。
赵构并不是说着玩儿的。两年之前,也就是绍兴四年,他经过吴江县的时候,发现知县杨同打着接待皇上的旗号在当地横征暴敛收了不少钱,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就把杨同罢免了。
赵构这一生气,吓得第二天接待他的平江府守臣孙佑矫枉过正,给他进御膳时候的桌子,竟然是从某个寺庙里捡回来的极其破烂的木供桌,搞得赵构还只能假笑着表扬孙佑办事得力。
所以,赵构这道命令出来之后,稍微有点工作经验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地执行,能简陋尽量简陋,实在不行装也要装得简陋一点。
九月三日,赵构一行抵达了崇德县(今桐乡崇福镇),知县赵涣之的接待工作倒也简简单单,算是符合赵构的心意。赵构一开心,就决定亲自召见他。
皇上召见一个知县,这是横跨很多个级别的超高级待遇,赵涣之当然开心得不得了。见面之后,赵构按照工作习惯,非常亲切地问赵涣之:“咱们崇德县的百姓生活有什么困难吗?”
赵涣之脖子一梗,中气十足地回答了一句:“没有困难!”(上问以民间疾苦,涣之言“无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赵构一听这话,差点感动得热泪盈眶。南渡以来,他已经习惯了各个地方、各支部队、各个部门跟他叫穷,说这里缺钱那里缺粮,希望能帮的帮能免的免,想不到在崇德,百姓竟然什么困难都没有,简直就是人间的奇迹、大宋的楷模,真得好好问个详细,让各州县都来学习学习。
于是,赵构问赵涣之:“崇德县一共有多少户、多少口啊?”
谁知道,就是这个对知县来说最基础的问题,难倒了赵涣之,他支支吾吾了半天竟然答不上来。
赵构虽然没在知县这样的基层岗位干过,但是这些年来摸爬滚打,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知道,心里明白赵涣之这人肯定有问题,于是回头就让转运副使张汇去查个明白。
没过多久,张汇就把情况汇报过来了,赵涣之果然是个贪官,不但自己贪,而且还打着“接待皇上”的名义收了不少钱:“他在崇德县搜刮了十来个涂金的夜壶,说要献给皇上;然后又强买了足以供五千人食用的肉,说是给皇上的卫队食用。这些东西总共价值上千緡,但是他只付给了百姓三分之一的钱。总而言之,这一趟接待任务,他是赚翻了。”
赵构龙颜大怒,命令张汇将赵涣之收监治罪,好好收拾一下这个两面三刀、没有任何困难的知县。
宰相赵鼎为了让赵构消气,故作感慨地说:“皇上之所以问知县,就是想知道民间疾苦。可是,唉……”(陛下所以延见守令者,正欲知民间疾苦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赵构摇了摇头道:“就是因为这些日子秋雨连绵,我没法亲自去田间地头看看百姓的生活,才想着问问知县。有困难你就说啊,我好不容易来一趟,给我说没困难,真不知道你是傻,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