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外交家】
出身卑微,正史和野史连其籍贯、家庭状况、生卒年等均无记载的冯嫽,一个没有显赫家庭背景的古代女子,为何能以一名外交官的身份,代表国家出使别国的呢,这于她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好学分不开的,看来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一点是古往今来都受用的至理名言,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就是出生豪门贵族家的女子,又有多少人能够饱读经史通晓礼仪,并能学有所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从而为国出力献策,确保一方平安呢?而冯嫽一个弱女子,却能化解一些一触即发的战争,使百姓免受战争所带来的井离背乡的危害。冯嫽生性聪慧,知书达理,善写隶书,与刘解忧相互慰勉,立志安居乌孙,不负使命。冯嫽常驰马牧场,出入毡帐,只用几年时间,便已通晓西域的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不久,冯嫽遵朝廷之命,以使节身份代表刘解忧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宣扬汉朝教化。各国君臣见汉朝以女子为使,大方谦恭,善于辞令,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惊奇之余,啧啧夸赞,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嫽原是楚王刘茂的女儿刘解忧的侍女,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刘解忧非常喜欢她,把她当作最贴心的丫环,让她陪伴自己一起学习经史礼仪,这让一个出生卑微的冯嫽有机会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时候的教育好像是男子的独享的,与女子无关,封建制度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很盛行,很多的女被剥夺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力,她们生下的主要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天塌下来有男子顶着,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极少数地位显赫的人家的女子才能接受教育,才有机会得以施展才干。这样就使很多聪颖的女子被埋没,永无出头之日,冯嫽的才华得以施展,是一个奇迹,不能不说冯嫽是幸运儿,博取了古代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名。
冯嫽是解忧公主到乌孙国去和亲的贴身侍女,去后代表解忧公主外出巡行,
公元前101年,刘解忧奉汉武帝之命,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到西域的乌孙国,以维护西汉和乌孙的和亲联盟。当时约摸十五六岁的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陪同前往。
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擅长书法,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沉着稳健,能言善辩,深得解忧公主喜爱,两人以姐妹相待,常常互相勉励,立志安居乌孙,有所作为不负众望。
解忧公主刚下嫁到西域时,西域只有乌孙国与西汉结盟,域内许多小国还在匈奴的掌控下。西汉远离西域,这些国家得不到具体而及时的依靠,被迫听任匈奴驱使。这种状况使解忧公主忧心忡忡,冯嫽看在眼里,更是急在心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反复商讨后想出了好办法。鉴于解忧公主的身份不便经常抛头露面,冯嫽主动请缨,代表解忧公主外出巡行。
冯嫽持节为汉公主使,巡行于西域诸国,所到之处宣示西汉的国威礼仪,并慷慨行赐西汉的丝绸锦帛、金银珠宝,让当地的人们大开眼界,深切感受到了西汉的大国风度。令人佩服的是,聪慧勤奋的冯嫽不多久就通晓了西域的语言文字,对各国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她的大方谦恭,善于辞令,与人直接交流不用翻译,使各国国王和当地的人民惊奇之余啧啧赞叹,尊称她为冯夫人。
由于容貌姣好,才华出众,被乌孙国显赫的右大将相中纳为妻,使“冯夫人”的名气在西域地区远播开来,匈奴的影响力逐步受到削弱,而西汉的声望则悄然上升。
乌孙国内的明争暗斗不断,解忧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乌孙国时任国王泥靡倒行逆施,使国内政局不稳,解忧公主冒险连手北山大将乌就屠准备除掉他,但刺杀失手,泥靡受伤逃走。西汉朝廷原计划由解忧公主之长子元贵靡接任国王的。
北山大将乌就屠本来就想夺取王位,趁机独自追杀了泥靡,自立为国王。乌孙国内局势风云突变,如处理不当,必将给乌孙带来灾难,匈奴就可能乘虚而入,夺取乌孙的控制权,从而危及西汉在西域的根本利益。
汉宣帝连下两诏:由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一万五千人急驰敦煌待命,准备随时讨伐乌就屠;由西域都护郑吉紧急前往乌孙国斡旋。
从郑吉就任第一任西域都护开始,西域正式列入了西汉版图。
《汉书》载:“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西域都护有镇抚诸国,护维西北道、统管南北道各地的重任。郑吉对西域情况稔熟,知道冯嫽的丈夫乌孙右大将与乌就屠是至交,也知道冯嫽胆识过人,声望很高,就建议由她亲自出面去劝降乌就屠。
冯嫽临危受命,深入虎穴劝说叛逆者,只身赶赴乌就屠营地。乌就屠系前任国王翁归靡与匈奴妻所生之子、与匈奴有血缘关系,开始不给冯嫽好脸色看,叫嚣要请母亲娘家匈奴派兵来给自己做后盾。
冯嫽冷笑道:你知道西汉大军现在已到那里了吗?恐怕你派出去的使者还没找到匈奴人时,西汉大军就把你消灭了!冯嫽充分施展刚柔兼济的外交才能,向其申明大义,晓以利害,最终使乌就屠认清了形势,端正了态度。
为了寻求一条现实的出路,乌就屠表示愿意降汉,让出王位,同时提出希望取得西汉朝廷的封号。冯嫽以自己过人的胆识、才智和威望,成功地完成了劝降乌就屠的使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西汉和乌孙之间一埸箭在弦上的战争。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汇报,当面向她了解乌孙的情况。冯嫽跋山涉水到达长安时,文武百官到城外隆重迎接,不少长安的老百姓夹道观瞻冯嫽的不凡风采。冯嫽侃侃而谈,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节,乘锦车,持汉节,率领副使和随从人员从都城长安出发,前往乌孙,代表朝廷到属国宣诏,在古代中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
甘露三年(前51年),解忧公主之子、乌孙国大昆弥(国王)元贵靡和小儿子邸靡先后病逝。解忧公主之孙、元贵靡之子星靡即位。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经朝廷
批准告老回归故国,冯嫽一同回归。朝廷给予了冯嫽优渥的政治生活待遇。
黄龙元年(前49年)解忧公主病逝后,由于星靡资质平庸,生性懦弱,治国无方,乌孙政局发生动荡。冯嫽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为使去乌孙抚慰帮助星靡。
汉元帝深为感动立即批准,并派百名士兵护送。冯嫽到乌孙后,与西域都护府密切配合,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非凡才干,说服乌孙国内各方消除嫌隙,精诚团结,共同配合星靡加强与西汉的联系,搞好内政外交。
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