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中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荣枯鉴》的主要意图是提供给人们一种处事和办事哲学,首先对“君子”和“小人”的行为作了客观分析,“君子”和“小人”各行其道,各 得其所,无须被善、恶观点所束缚。如:“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其次是如何辨别“君 子”和“小人”,最后是如何使用“君子”和“小人”,这些观点都基于“圆通”、“顺达”的旨要……。
《荣枯鉴》对小人的存在做了几方面的总结,很有些道理:一是小人不怕麻烦,又基本上不犯法。他们善用谣言和谎言制造出麻烦,以便混水摸鱼。他们怕水清,怕规则。二是小人能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一切规则,为我所用。这是小人的不二法门。他们是顺应时变的高手,与君子比起来,小人最突出的质量是缺少愚腐,并具有超人的嗅觉,总能找到效率最高的快捷方式。三是小人具有极高的智慧。从适者生存的角度讲,小人真正称得上“智者”。四是小人具有双面性。在巴结时摇尾乞怜,在出击时无所不用其极。小人多是伪术高明之徒,是揣摩心意的高手。五是被小人伤害是被伤害者自己的错。先是缺乏识人之明,重用小人,后是缺乏防人之心,轻视小人。所以小人累累得逞,“常使英雄泪沾襟”。六是小人不惧怕品行高尚的君子,因为君子讲仁慈。小人不得志时,任何心软与提携均是有害无益的。治小人要用狠招毒招阴招。七是小人的产生与存在是有条件的。对上位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小人的沃土。
《荣枯鉴》还编入了《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尽管明显是后人托伪之作,但还是体现了“了解小人,战胜小人”的宗旨,值得重视。第一招,巧制小人勾结之法:分而制之。第二招,巧制小人先告之法:以攻为守。第三招,巧制小人中伤之法:握其把柄。第四招,巧制小人谋算之法:以饵为诱。第五招,巧制小人匿愆之法:假以推理。第六招,巧制小人报复之法:善凿三窟。第七招,巧制小人叛乱之法:以柔克刚。第八招,巧制小人好色之法:以缓制急。
小人不同,各如其面。小人与小人也不相同,但既为小人,它必然具有小人的三大共性——我总结出小人具有
三大共性:
一是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能服侍得主人服服贴贴。这是小人的第一法宝。我们必须了解:小人总是把讨好上司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请注意,表面上看,是小人在主子面前服服贴贴,百依百从,实际上是小人能使主子对他服服贴贴,百依白从。《荣枯鉴》告诫我们:小人具有极其隐忍的天性,慢慢渗透的功夫。因为小人善于做感情游戏。背叛与效忠,投靠与出卖,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这里面学问可大了,有媚上术、玲珑术、表演术、易容术、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社会学……巧言令色,所以大奸似忠。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这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道。小人在人前道貌岸然,不仅能邀上宠,还能笼络人心,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结党为私,党同伐异,能形成攻守有序的战斗堡垒。这是小人的不二法门。不要以为小人都是以利相交,利尽而散;不要以为小人都是乌合之众,一攻即破;不要以为小人结交的都是小人,他们也笼络不明真相的君子;不要以为小人攻击的都是君子,他们也消除不再有用的小人……因为大奸似忠,所以使大忠似奸。《荣枯鉴》说:君子祸从口出,小人大奸似忠。小人不像君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做敢为,横刀跃马;坦荡无私,真真切切……小人不该出手时绝不出手,向柔软无骨的妓女一样任由你玩弄还娇媚百态;该出手时绝不手软,能闪电般地突然从对手意想不到的角度击准其软肋。《荣枯鉴》指出:获得合法的迫害他人的能力,是小人的看家本领。
三是勤奋努力,活学活用,把浑身解数瞬间凝聚在一个点上。这是小人的最大法术。小人“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荣枯鉴.明鉴卷六》小人在不得志时,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不怕别人耻笑。小人在不得志和得志时,都能勤奋努力,处处留心学习他以为对他有用的一切东西,并能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几乎所有的小人都不怕艰难,不怕麻烦,不怕嘲笑打击。所以大奸似忠。
尽管小人的三大共性都可能使大奸似忠,但小人终归是小人,他们又有三大属性:
一是小人的目的和目标是自私的,它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荣枯鉴》指出:小人总能顺应多变,改变自己,从而攫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小人的智慧往往令人惊讶。而君子忧国忧民,不计私利,满腔忠义,这往往是他们致祸的原由。
二是小人有软的一手,也有硬的一手,能把软、硬两手都使用的得心应手。《荣枯鉴》说:小人天生一套能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领。所以,人们不怕君子而怕小人。人们结交小人,并非为了捞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但是,《荣枯鉴》也告诫我们:不要以为对小人委曲求全,就可相安无事;因为既然伤害了你,小人也失去了安全感,他一定要置你死地而后快。
三是小人的生存准则是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天理、人情、法律在小人手里是任意选择、随意变通的魔术棍。小人没有正确不正确、应该不应该、合理不合理的概念,他即使这样说,也是拉虎皮做大旗。小人的标准只是对自身利益有用没有用、能用不能用、敢用不敢用等概念。所以,我们要知道: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规则,为我所用,便是小人的秘决。
《枯荣鉴》原文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伤其身。名利无咎,逐之无罪,过乃人也。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原文】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译文】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 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
【原文】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译文】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
【原文】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译文】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原文】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译文】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原文】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译文】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
【原文】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译文】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原文】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译文】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为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求名者非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得非荣也。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原文】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
【译文】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原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译文】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
【原文】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
【译文】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质量,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原文】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译文】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
【原文】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
【译文】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原文】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译文】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
【原文】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译文】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
【原文】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译文】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恶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上下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君子不党,其祸无援。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原文】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译文】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原文】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译文】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
【原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译文】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祸患却接连不断;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
【原文】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译文】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
【原文】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译文】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
【原文】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译文】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
【原文】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译文】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矣。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非止。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致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原文】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译文】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
【原文】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译文】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原文】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译文】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原文】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译文】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贱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原文】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译文】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有的人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原文】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原文】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节义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位高节低,人贱义薄。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原文】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译文】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原文】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义的人忽视了因此可能面对的伤害。
【原文】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译文】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原文】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译文】社会地位越高则气节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贫贱则越顾不上道义(要生存)。
【原文】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译文】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损坏他的身体;君子在乱世中避开隐居,小人却因此在朝廷中弄权。
【原文】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译文】气节抵挡不住金钱,人贫困时难以成为君子;道义抵挡不住性命,形势危险时难以拒绝成为小人。
【原文】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译文】不害怕别人的言论,只顾计算利益与伤害的多少。这并非是具备气节和道义的途径,然而却是能够生存的途径。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计非全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原文】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译文】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原文】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译文】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阴谋可以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谋划决定。
【原文】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译文】行事不可以做到绝境(要留后路),言语不能完全说明白,即使对至亲好友也要戒备。
【原文】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译文】假装畏惧而实际要忍受着,对外表现恭敬而内心在忌恨着,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原文】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译文】知道戒惧谨慎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祸患,随时应对事物的改变则能长久生存下去。
【原文】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译文】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属于自己的钱财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原文】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译文】用奸诈的手段去整治奸恶的人,恶人被消灭后自己就能安居乐业;惩治邪恶不能用太善良的方式,这样祸患就不会再滋生了。
【原文】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译文】计策并非万全之策的就不要去施行,人并非有聪明才智的则不要去耍阴谋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应当要戒备。
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陷人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辨,谤之成也。谤而不辨,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辨,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失于上者,下必毁之;失于下者,上必疑之。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原文】人微不诤,才庸不荐
【译文】职位低贱的人不要告诫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没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荐他。
【原文】攻其人忌,人难容也
【译文】攻击他最被众人忌恨的缺点,(缺点暴露)众人就难以容忍他了。
【原文】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译文】使他陷入窘迫的处境则众人自然会污陷他,这是毁谤人最简单的办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而别人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诽谤他的言论就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应当是毁谤人的奇招;找出他干过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小事(抓住他的把柄),这是毁谤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处散播他的真假无法分辨的种种坏话,这是毁谤人直接成功的办法。
【原文】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译文】遇到诽谤而不去辨解(选择沉默),事实真相慢慢自己就清楚了,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原文】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译文】失去了上层领导信任的人,下层百姓就可能抵毁他;失去下层百姓信任的人,上层领导必定会怀疑他。
【原文】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译文】假借领导的意见打压别人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假借众人对事物的议论来获取信任,这样做事谁都会被蒙蔽。
示伪卷八
无伪则无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辨。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原文】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译文】没有虚假则也没有真实。真实的并不怕虚假的,虚假的不能代表真实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
【原文】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译文】伪造得不足以以假乱真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得无所顾忌也会让别人讨厌。
【原文】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译文】顺应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即使是假装的也不会有什么过错;悖逆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真诚也会得罪。
【原文】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译文】提要求时最忌讳直截了当,含蓄的提出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拒绝别人最忌讳明白得说,委婉的拒绝不会有失误。
【原文】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译文】忠于自己的领导是有仁义的,君子如果仁义就不会放弃自己以前的领导;在行动中对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尊敬,小人行动中不可能心怀感恩。
【原文】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译文】君子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以迷惑别人(达到目的),小人显达之后就会背弃曾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做人虚伪的原因,跟在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
【原文】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译文】虚礼俗套,不去遵循的人并非是虚伪。明知道坏事情,还信守诺言的人并非有诚信。事物不同而处理情况也应改变。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摄心,其志无改矣。上宠者弗明责,上怨者休暗结。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理不直言,谏非善辨,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原文】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译文】以智力整治众人,智力用尽的时候而众人就会背弃你;收伏人必须慑服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志向(臣服)不会改变。
【原文】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
【译文】被上层宠信的人不会感觉比别人明智和尊贵;被上层埋怨的人停止暗中结党营私。
【原文】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
【译文】不显现出的权谋手段则容易成功,谋略暗中使用则可出奇制胜。
【原文】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译文】君子受制于珍爱亲情,以亲情作为要挟自然会曲从的;小人害怕于比他们更厉害的,以奸诈的方法不断施加自然能制服的。
【原文】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译文】道理不用直接讲清,劝谏并非要善于争辨,没有忌恨波及就达到目的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并非宣传才会显示出,处事的行动并非公布才会表现出,只要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
【原文】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译文】仁爱能够拖累君子,道义却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敛,仁和义都切勿滥施(必须掌握分寸);施恩别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惩罚更要施加奸邪可恶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对一方施加(应并重)。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原文】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译文】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了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才有能力进行提防。
【原文】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
【译文】真正有智慧不要展示给别人(懂得藏才隐智),展示出来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隐密的去试测,人们的忌恨会慢慢消除。
【原文】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
【译文】君子在小事上可能装胡涂,但大事上绝对不胡涂的;小人一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未来的发展。
【原文】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
【译文】设置疑难而进行试探他们的反应,真诚和虚伪就可以鉴别了;依附有前途的人并与之结缘(牢固关系),烦恼和祸患就可以避开了。
【原文】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译文】总结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时时如同身处险境和困难中用以断绝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