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历史(200):长春堡是长春的来源,为啥只是一个村?
提到长春,人们就会想到长春堡。
这个村子是长春的起源,但是如今却很落寞,只是一个村子。
那么,长春堡为啥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村呢?
长春堡
如今的长春堡,只是一个村子,是长春市永春镇政府所在地。
不过,在若干年前,这里曾经代表着长春。
资料记载,清代,长春堡是满族人的“柳条边墙”界外。
早在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甘、谷、李、戴四户人家来此开荒种地,在长春堡安家,形成村落,人们希望这里四季常青,五谷丰登,故取名为长春堡屯。
当然,还有很多说法。
比如说,满族先人古肃慎族在祈福的时候,总是喊着“茶啊冲”,翻译成汉语就是“苍天”的 意思。后来,人们就用“茶啊冲”来代指这片土地,因为“茶啊冲”与长春发音很像,很多人就以长春来代指这片土地。
所以说,长春堡名字起源于“茶啊冲”,之后又包含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柳条边
1800年,清政府要设立机构,管理跨过柳条边到东北生活的人民。
那么,这个机构叫什么名字呢?当时,长春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村落,是很多闯关东人进入东北的落脚点,所以官方也以长春堡来代指这片区域,“长春堡”这个地名,在当时的一些官方文书中经常提及,民间流传也较为广泛,知名度较高。
比如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向清廷奏报被开垦的区域时,用“长春堡地方”5个字做开垦地段的代用词,清政府的文件中也使用这一代用词泛指开垦地段,例如委任长春厅首任巡检的文书,就直书“今授吉林长春堡巡检……”
因为长春堡的名气大,清政府就将这个管理机构叫做长春厅,负责管理这里的人民。
长春厅旧址
后来,因为今日新立城一带经常发生水患,长春厅就搬到了今日南关大经路一带。之后,长春厅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步成为长春的代名词。
然而,长春堡的发展却一落千丈。因为长春堡距离长春厅较远,并没有粘上长春堡的光。解放后,长春堡周围发展了很多乡镇,比如说有
长春堡乡、永春堡乡、平安堡乡,那时候归大屯区政府管辖。1959年,成立了长春堡公社,1961年公社入驻永春堡屯,所以更名为永春公社。当时,管辖范围非常广泛,南起长岭子大队,北至光明大队。1983年,这里变成永春乡。1986年,永春乡治所迁址长春堡村,1995年划入朝阳区,1997年撤乡设镇。
就这样,长春堡变成了一个村,成为永春镇政府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