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中秋节马上到,民间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和禁忌?[9P]

 

我就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安于得失,淡于成败,缘于皇会,归于1024!

 

「皇会老男人」

请君欣赏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我国南南北北的人们,都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欢庆佳节——中秋节。

“中秋”一词取的是秋季中期的意思,在很久之前也有“仲秋节”的说法。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很多雅致的别称,例如月夕、团圆节、女儿节、八月会等等。

在我国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排第二的,可以说仅次于春节。

在这一天,大江南北的老老少少,都会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中,比如传统的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等。

当然,因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所以很多地方的习俗极具特色,也非常有趣。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

中秋这个节日的很多话题,总是与月亮有关,其实这是因为中秋节,本就源自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上古时期,月亮特有的阴晴圆缺,在古人看来十分神秘,因此上古时代逐渐形成了“秋夕祭月”的习俗。

两汉时期,“中秋”一词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这时候的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敬老、吃雄粗饼的活动,月饼还没有出现。

唐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颠峰时期,在这期间,中秋节首次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性的节日,北方也开始有了赏月的习俗。

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走进寻常人家,成了人人参与的重要节日,这时候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这就是月饼最早的样子,不过月饼最早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祭月和祭祀祖先的祭品,后来人们才渐渐有了品尝月饼的习俗。

关于月饼,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则故事说,朱元璋起义反元时由于朝廷查得严,没法给起义军送消息。

于是,军师刘伯温想了个法子,他让部队把写有消息的字条藏在饼里,借着中秋节欢庆的时机送给各地起义军。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了,于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把这种饼作为节日糕点,“月饼起义”的故事,就这么随着中秋节,一年年流传下来了。

 

二、中秋节特色习俗

与中秋节有关的习俗很多,祭月、赏月、拜月是人们几乎都会做的活动。这项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会在自家后院设好香案,摆上应时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等来祭月。

有趣的是,祭月的西瓜按照传统,必须被切成莲花一样的形状,然后全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祭拜月亮。

最后,当家的妇人把月饼按人数切分好,不能多也不能少,整个过程非常隆重,也很有仪式感。

关于拜月,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个叫无盐的女子生得甚是丑陋,但无盐的品行非常好,因此被招进王宫。

 

但因为相貌丑陋,齐王一次也没宠幸过她。一年的八月十五,无盐在院里独自拜月,齐王恰好路过,意外发现月光下的无盐美丽动人、宛如仙子。

随后便宠幸了她,并将其立为王后。于是后来民间女子常在中秋这天拜月,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在民间有个说法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说中秋节这天,男人是不能拜月的,而女人则不能祭拜灶神。

古人认为,月亮上住着嫦娥,她是位极其美丽的仙子,男人拜月说明对美丽的女人有向往之心,这在封建时期是很轻浮的行为,无异于今天我们说的“耍流氓”。

 

另外,灶王爷据说是位英俊的男神,所以女性是不可以祭拜灶神的,这有损贞洁。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所谓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这种封建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思想从主观上,对男女之间的交流造成了障碍。

而生活在开放时代的我们,相对于古人来说,在与异性交往上非常自由,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美好时代。

 

结语

中秋节是举国欢庆的美好节日,圆圆的月亮和月饼象征着家庭团圆美满,寄托着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吃月饼、赏月、品螃蟹、游湖,每一种习俗都是对中秋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如今,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再次如约而至,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欢腾。值得庆贺的是,今年的中秋节刚好和国庆节碰撞在了一起。

喜迎双节、举国同庆,今天的中秋注定别有一番景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中秋节马上到,民间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和禁忌?[9P]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