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在公元前2世纪到了中亚,他的副使到了南亚和西亚。两个世纪之后,班超出使西域30年,派副使到了欧洲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大秦。中国轻柔华丽的丝绸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连罗马的恺撒大帝都对丝绸喜爱有加。
班超经营西域之后,恢复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统治和中西交通,使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继续发展,也为以后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贡献。此后,西行变得更加容易,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
后来古丝绸之路上有了更多的脚印,这些往来于古道的人们,或者西行传道,或者经营丝绸生意,他们为丝绸古道增添了岁月的光辉,正是这些往来于东西的人们,使得这条横卧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空前繁荣。
丝绸之路的中断
张骞开通西域之后,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南北二道的畅通。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朝设立西域之后,“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就这样,西域在西域都护的管理下,人民安心生产。
西汉末年,王莽纂政。王莽没有用心经营西域,而是肆意破坏。王莽在西域实行分封调整,把原来西域小国的封王,破格降为侯。西域不服王莽的调整,随后叛乱,与汉朝杜绝来往。西域都是一些小小的国家,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汉朝绝交之后,有的国家在观望,有的国家在犹豫、有的国家重新迁徙,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就这样到了东汉。在这些小国左右摇摆的时候,凶残的匈奴又盯上了他们,西域诸国谁也没有逃脱匈奴的眼睛,匈奴又重新控制了他们。被控制的西域诸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要向匈奴上交繁重的赋税,而且不能有任何不满,否则就会遭遇匈奴的重刑。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45年,西域诸国不能忍受匈奴的残暴统治,西域十八国私下偷偷商量,要派遣各国的太子联络汉朝。主意已定,西域诸国等待出使的机会匈奴统治西域数国后,一直想举行庆功大会,可是忙于政务,一拖再拖。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匈奴人举杯欢舞,草原上到处都是燃烧的篝火,匈奴女子舞动着自己轻盈的身体,单于观舞听歌,饮酒作乐。匈奴人在聚会的时候,是不分君主臣民的,单于的部下,都在疯狂地喝着,远处传来匈奴骑兵的猜酒令声,大家都抱着不醉不归的想法。匈奴人失去了警戒。西域诸国的太子趁机离开了,他们带着自己国家丰厚的珠宝,借着月光,向汉朝出发了。西域诸国的国王都在耐心等待着,他们佯装服从于匈奴的统治,各国都在安心生产。可是太子西行的结果却是让人失望的,汉朝当时根本就没有能力西顾。西域诸国的国王还是不死心,此后他们还遣派使者多次,但是他们的要求都被汉朝拒绝了。汉朝当时并没有长远考虑,只是一时力量弱,就将西域诸国推向了匈奴。汉朝为了自己一时的苟安,忽略了西域。而匈奴却利用西域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强骚扰汉朝边疆。
东汉时期,随着汉朝对西域的置之不顾,匈奴对西域严加防范。汉明帝时,河西走廊一带城门彻底关闭了,曾经簇拥着东西商人的古丝绸之路,就这样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丝绸之路中断了,可是匈奴却喜欢常常南下,骚扰中原地区的生产。于是,汉明帝政府想要彻底解除西北边患,重新恢复丝绸之路,这就必须经营西域,砍掉匈奴的右臂,切断匈奴侵扰中原的经济支持命脉。当时东汉政府已经建立有四五十年了,并且有足够的力量降服匈奴,汉明帝决定继承光武帝遗志,完成出击匈奴的使命。
可是,汉朝与西域断绝多年,西域的情况已不同于当年,所以,要取得与西域的联系,再定西域,就必须要有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站出来了。
投笔从戎为国家
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名将、外交家。汉朝班氏一家,不仅是当地的显赫家族,更有儒学正宗的家学渊源。班超的父亲班彪是著名的史学家,汉光武帝请他整理西汉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班固、球超,还有一个女儿班昭,他们都跟着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班超的哥哥继承父业,修撰了西汉断代史巨著《汉书》。
班超很聪明,他看书不是死读书,而是反复研读其中的精华部分,并不会深入到字字句句。他的巧妙读书法,促使他养成了深入思考的能力,并且使他能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这些为他以后经营西域,安定祖国的西北边疆和发展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知识基础。班超一家除了撰写史书之外,也很关注朝廷要事。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揪着班超一家人的心。年轻的班超听到那些匈奴欺负中原人民的事情,更是急得直跺脚。他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张赛一样,行进在西域茫茫的沙海中。想到这里,班超更是发奋读书,他要报效国家。像往常一样,班超还是认真地读书,随时观察着国家的形势。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也正是这场变故,让班超见到了汉明帝,并且给汉明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元62年,有人诬告班固,说他擅自修改国史,意欲毁谤朝廷。班超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哥哥已经被押走了。哥哥并没有说什么,班超只看见他含冤的眼睛。班超担心哥哥的安危,情急之下,火速赶到京城洛阳。班超上书明帝,请求明帝细读《汉书》。由于班超言辞恳切,明帝很是感动,于是认真地看了《汉书》。明帝看到的只是班固的一片赤心,并没有看到毁谤之意。明帝还召见班超,班超亲自为哥哥辩解,明帝公平地处理了此事,不但释放了班固,还让他在京师做官。班超也把母亲接到京师,一家人靠哥哥的微薄收入度日。班超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挑灯抄写官府文书。当班超再次听到匈奴南侵的事情时,他忍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他将笔一扔,说道:“大丈夫应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抱负远大的班超被同僚讥笑。可班超不以为意,笑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班超的机会来了。公元73年,汉朝奉车都尉窦固统率大军出击匈奴,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周手下的代理司马一职。班超在战争中浴血杀故,将自己对匈奴满腔怀恨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屡立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于是汉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目的就是为了联络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
奉命出使西域,是班超早早就期望的事情。刚接到命令,班超率领百余人就出发了。为了躲避匈奴的追击,班超选取了南道,南道沙漠遍布,也是匈奴控制相对薄弱的地带。班超一行,忍受着恶劣的地理环境。那些随风狂舞的沙子,总是不停地吹打着他们的脸。在呼吸了若干天的冷空气之后,他们到达了汉朝通往西域南道的第一站-部善国。鄯善王和他的人民都很期待汉朝使者的到来,对待他们很热情,并且以国菜招待他们。班超看到鄯善国国王那么和善,人民那么朴实,心里松了口气。他想如果继续和都善国人民相处下去,估计建立外交关系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谁能意料到呢?几天之后,鄯善王对他们冷漠了起来,不怎么答理他们,板出了一副赶人走的脸色。原来,当时匈奴使者也到了郡善国,国王惧怕匈奴,故而态度冷淡。班超看在眼里,私下召集同行的人进行商议。最后,大家一致赞同班超的做法,那就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匈奴使者,让鄯善王彻底对匈奴死心,促使鄯善王降服。深夜,班超率领36人,围攻了匈奴的帐篷,借着东风,放了一把大火。毫无防备的匈奴使者,在大火中乱窜,有的被烧死了,有的跑了出来,可是没有等看清方向,就被上前的班超的随从一刀捅死。班超大刀一挥,匈奴使团头领的头颅就落在了地上。黎明时分,班超把匈奴使团头领的首级扔在了鄯善王的床边,都善王被吓得半死,可是没有主见的都善王,还是唯唯诺诺。班超见状,好言相劝,部善王才镇定下来,表示愿意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大功告成后,班超等人快速返回洛阳,向汉明帝汇报情况。汉明帝内心总算安定了许多,汉朝和都善国终于建交了。汉明帝又命班超联络于阗。
班超还是选择南道,继续西进,就到了于闻。班超到了于阗,热心地讲明了汉朝的诚意,希望能够与于闻结交友好关系。于阗王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他见汉朝使者态度温和,队伍人员较少,所以根本就没有结交的诚意,又因为惧怕匈奴,故而对班超一行很冷淡。
于阗王不仅懦弱,而且没有主见,易于听信小人之言。一个巫师给于阗王出了一个馒主意:“汉朝使者有匹好马,如果用来祭神,神灵会保佑大王!"糊涂的于圓王相信了巫师的话,于是向班超索要好马,班超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让你的巫师来牵马。”巫师就得意扬扬地和国相去牵马了。结果,巫师的头在草地上滚了好远。此时的班超,正值壮年,体力强盛,一挥大刀,就轻而易举取了巫师的头颅。国相惊讶的嘴还没有合上就被班超抽了好多鞭鞭子,顿时只听见鞭子飞舞的声音,还有国相的惨叫声。
班超把没有头颅的巫师尸体放在于阗王面前。于阗王从宝座上站起来一看,身体往后一仰,晕了过去。班超狠抽国相一鞭子,于阗王从昏迷中被吓醒了,当即表示愿意和汉朝结交。
平定西域显身手
为了配合窦固北线包围匈奴的策略,班超继续争取南道诸国,以便从南面形成合围。所以,班超一行继续西行,他们来到了南北诸道汇合点-疏勒,也就是汉朝越过葱岭西行的必经之地。疏勒并没有受匈奴的直接控制,而是受匈奴傀儡王国龟兹国的间接控制。龟兹国以匈奴作为自己的后盾,派兵杀了疏勒王,另立了一个叫兜题的龟兹贵族为疏勒王。
班超一行,没有直接到达疏勒,而是悄悄潜伏在距兜题居住的盘囊城(今新疆喀什市东南郊)45公里的地方。这次,班超施了一个小计策。班超的部下田虑孤身去了盘囊城,进行班超的招降计划。班超尾随其后。兜题见来了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田虑上前用砍刀劫持了兜题,结果果然印证了班超的话,兜题不是疏勒人,在疏勒没有民心,当他被劫持的时候,人们只顾自己逃跑,没有人去救他。此时,班超已经进入宫殿,他召集了疏勒所有的文武官员,当即宣读龟兹的种种罪行,激起了疏勒朝政官员的豪情,疏勒改朝换代了,疏勒恢复了自己的权力。
后来,班超继续出使西域诸国,先后帮助他们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得西域五十多国全部归附了东汉公元97年,班超任西域都护的时候,派使者甘英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要去大秦,必须经过安息。安息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安息帝国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丝绸的中转贸易,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
安息人已经从中转贸易中尝到了好处,因此他们千般阻挠中国和大秦的直接贸易。如果中国和大秦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安息就没有利润分配,无法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立足。因此,他们就欺骗甘英,夸大了渡海的危险性-海路遥远,渡海的人会因思念故乡而客死他乡。中国素有“父母在世,暂不远行”的古训,所以,在波斯湾,甘英驻足了,他相信了安息人的话,没有渡海。甘英没有完成班超的使命,他却熟悉了沿途的地理情况及风俗产物,为以后的中西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甘英是历史上中国到达波斯湾的第一人。
班超从41岁离开洛阳出使西域,到70岁回国,在西域活动了30年,他保护了丝绸之路的商旅往来,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他遣派甘英出使大秦,丰富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联系,为丝绸之路铺垫了更广阔的道路。
作者:刘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