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一个典故,尤利西斯在冥界遇到阿伽门农的鬼魂,阿伽门农的鬼魂对他说了自己被杀经过,他提到:在我弥留之际,那个长着狗眼的女人,未待我合上眼,就让我到了冥界。
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美]福克纳
这本书简单的说,是一个农村家庭的主母去世,一家人将其遗体运回娘家里的过程。书籍共59节,由15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
故事围绕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一家六口人展开,农民安斯的妻子艾迪劳累一生病入膏肓,在其弥留之际,要求家人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城市杰弗生埋葬,于是苦难启程。
作为一家之主的安斯·本德伦懦弱自私,他不理解自己的妻子,也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妻子重病在床,他却舍不得花钱请大夫,妻子死后他没有感到任何悲伤,反而想的是“上帝的意旨要实现了,现在我可以装假牙了。”
他率领全家为妻子送葬也是出于一个无知人的虚荣,不停在旁人面前喋喋不休重复着自己对妻子许下的承诺。当别人提出善意的帮助时,他以“不愿欠别人的情分”加以回绝,将全家一步步推向毁灭的边缘。
当其子女在这趟荒唐的送葬途中付出惨痛代价时,他自己却毫发无伤,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最后不但为自己打造了一副假牙,还娶回一位新太太。用大儿子卡什的话“一副小人得志、趾高气扬”的丑陋嘴脸。
作者福克纳自己说“《我弥留之际》一书中的本德伦一家,也是和自己的命运极力搏斗的。”正是这一家人,他们愚昧、暴躁、残忍、吝啬,自私狭隘,互不理解彼此怨恨,“不爱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事”,无时不是生活在悲哀之中,精神和肉体同时承受着来自现实的重压,然而也正是这“丑陋的一家人”,面对命运,他们毅然决然选择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体内流着腥红的血,身上继承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在面对命运时惶恐困惑,我们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彼此伤害相互折磨。
福克纳说:他们在苦熬。而当命运展露其狰狞的一面时,我们又坦然面对,勇敢无畏,相互扶持艰难前行。
福克纳清楚地看到了人身上这种亦正亦邪的双重性格,也看到了现世的混沌与命运的无常,于是他站在一旁,让位于自己笔下的人物,让他们自己站出来自说自话,在生命的荒野上与苦难相伴而行,而自己则用笔记录下这些人的一言一行,记录下人类曾经、现在与未来的苦难与命运。
《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用他那双讥讽矛盾、宽容悲悯的眼洞察着丑陋卑劣的人群,一次次唤醒他们身上的正直与善良,为此他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