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老鱼吹牛皮 | 大清朝第一任驻美帝公使的正能量


 
大清首任驻美公使 陈兰彬

晚清的时候,虽然中外交往已经非常多了,但在大清的眼里,西方还是夷人番邦,不能和我天朝上国平起平坐。所以那时候各国已经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唯独大清没有。因为一有外交关系,就表示国家之间是平等的了,那是不可能的!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被帝国主义打得满地找牙的大清朝,终于认清了形势,也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和洋人办外交了。最早的是和英帝建交,英国公使就是郭嵩焘。(郭嵩焘的事迹可以参见:《 大清完犊子之前,就没有明白人吗?》)而去美帝的第一个公使就是陈兰彬。

陈兰彬是广东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算见过一些世面的人。郭嵩焘去英国当公使是第一次出国。而陈兰彬在担任美帝公使之前,就已经去过美国了。

这还要从中国最早的耶鲁大学毕业生、从美帝海龟的容闳说起。

 
容闳

容闳也是广东人,1846年跟着在中国传教的美国牧师布朗去了美国,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回国。

容闳一直想着要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状况出点力,他还和太平天国接触过,但是发现那些人完全不靠谱。

后来容闳进入了曾国藩的幕僚团队,帮着曾国藩在美国买了很多机械设备,还开办了最早的机械工程学校。

为了能彻底改变大清的愚昧落后,他联合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向朝廷上书申请向美国派留学生,经过了10年的努力,到1870年的时候,大清皇帝终于同意了。

随后大清在美帝成立了留学幼童肄业局,从1872年到1875年,向美帝派了四批总共120名平民学生,当时计划是学习时间15年。而带队的总监就是陈兰彬,容闳是副总监。

当时的大清,虽然被帝国主义打成狗,但是心里还是认为西方人不过是在器物上领先一点,属于雕虫小技,只是会打仗的野蛮人而已。而我天朝的文明才是正朔。

所以当时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非常正能量,在文化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这批学生到了美帝之后,按照容闳的安排,都寄宿在美国人家里。但是按照大清的要求,为了不让他们忘记祖宗文化,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正能量思想,这些孩子在每个周末还是要到肄业局去跪拜皇帝和孔子的画像、背诵四书五经。

然而,被洗脑的大人们可能会是瞎子,但是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对他们来说,这些措施根本就是扯犊子的。这些小学生没多久就无可挽回地融入了美帝的生活。

很快,这些留美学生就开始穿上了西装,还学会了打棒球、橄榄球和跳西洋舞。再后来,居然还有人剪了辫子,甚至皈依了基督教。

 

这就让当时带队的陈兰彬非常生气了,他接连给朝廷写信,意思说美帝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乌烟瘴气、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现在这批孩子全学坏了,算彻底完犊子了,今后就是学成了,也没法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指导工作了,这个留美学童的事,必须停止。

陈兰彬同时还没忘了给容闳打小报告,说他居心不良、图谋不轨,简直就是汉奸,想和帝国主义一起对祖国下一代搞和平演变。

李鸿章和曾国藩都反对陈兰彬的意见,陈兰彬最后和李鸿章干脆撂挑子了,辞去了赴美留学总监的职务。

 

而这时候,留美学童里已经有50多人考上了美帝的大学,其中有20多个进入了容闳的母校耶鲁大学,还有一些进入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这种美帝的顶尖高校。

另外,当时也遇到美帝西岸开始排华,留美的学生没有按照原来的设想进入美帝的军校等原因。

美帝耶鲁大学校长波特和美帝总统格兰特都专门给大清领导写信,意思就是贵国的留学生各个品学兼优,现在回去太可惜了。但这并改变不了什么。

最后还是以陈兰彬为首的保守派意见起了作用,1881年,光绪皇帝下令,将留美学童全部召回。

最后,这批学生里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完成了学业,其他的都提前回国了。

 
陈兰彬和同事们在一起

继续说陈兰彬,他是1878年开始担任大清驻美帝第一任公使的,按照朝廷的安排,副大使还是容闳。

陈兰彬依然是经常在皇帝那给容闳打小报告,容闳也非常讨厌陈兰彬。容闳的回忆录里写到,每当在皇帝面前一提起西方列强,陈兰彬马上就挥拳舞袖,好像要撸起袖子马上揍洋人一顿,那正能量老足了。

看到这,你一定以为陈兰彬就是一个抱残守缺的老顽固,那你可就草率了。

陈兰彬虽然在公开场合非常反对西方,但在自己的日记里对西方的描述却完全是另一个样的。

而那时候大清主流对西方科技的态度是啥呢?这么说吧,慈禧太后因为怕干扰龙脉,就把刚修好的中国第一条铁路给拆了。

陈兰彬在1878年去美帝任职的时候,路过了已经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话,还听说西方人正在制造录音的设备。

陈兰彬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是日在辅政司署见传话筒,该署距燕尼士避暑处约三里,以手摇筒旁铜拐起号,即对话筒问话毕,旋闻筒旁钟响,以耳向筒,一一回答。询其何以能然,据言电线能传字,即能传声,厥理甚明,而内中制度未得窥悉也……将来制作尽善,当必传布中华。”

意思就是电线就能传声音,这种技术简直太牛B了,我们一定要学习、引进。

在美国期间,陈兰彬也非常关注美帝的发明创造,在参观了美帝的“农事赛会”后

陈兰彬写到:美国凡牛羊菜果之属培畜得宜,硕大肥腯,器之新造而便于用者,也欣喜无限。

意思就是美帝的农作物和畜牧业真好啊,太招人稀罕了。

陈兰彬还把美帝的收割机、打麦机等新式农具做了详细的记录,再和中国的传统农业工具进行比较后。

陈兰彬发自内心的说:“此数种俱巧便异常,真农家利器也”。

这么夸美帝,要是放在今天,早就被骂成跪舔了。

 

当时大清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就是因为总夸奖西方被骂成“汉奸”,干到一半就回国了。

后来做过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的薛福成曾经私下里问陈兰彬:这个郭嵩焘一天到晚总说“每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到底是不是真的啊?陈兰彬说:确实是,西方的国政民风就是美啊!

可见,陈兰彬并不是一个糊涂人,啥是先进的啥是落后的,他的心里还是有点B数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也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能量形象,也许是郭嵩焘说了真话的教训太深刻;或者是嫉妒容闳的能力,反正他把留美幼童的事给搅和黄了,这是非常扯犊子的。

陈兰彬在美国做公使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比如他亲自去古巴调查,维护了大清的形象和华工在西班牙殖民地的权益。但这也都是一些修修补补的事,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多年后的留美幼童留影

在那批仅剩的2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童里,詹天佑回国后成了著名的工程师,他的光荣事迹至今还被写在小学课本上。

虽然大部分孩子没完成学业,但回国后依然还是人才,这里有成为清华大学首位校长的唐国安和北洋大学首位校长的蔡绍基,还有成为民国首任总理的唐绍仪,有成为外交人才的欧阳庚、容揆等。还有部分回国后进入海军的幼童在马尾海战中为国捐躯。

容闳在甲午海战中国失败后,应张之洞的邀请再一次回国效力,这次他学乖了,脱掉了西装,换上了长袍马褂,但那时候大清完犊子的趋势已经是无法扭转的了。他后来也参与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追杀,又逃回美帝,最后客死他乡。

 

至今容闳的画像还作为杰出人物挂在耶鲁大学。

当时的《纽约时报》评价他是:“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对这个在中国屡遭挫折,甚至被说成是汉奸的容闳,一个美国人是这样评价他的:

容闳从头到脚,身上每一根神经都是爱中国的,他热爱中国,信赖中国,确信中国会有灿烂的前程,以配得上他的壮丽山河和伟大的历史。

现在还经常有人说:如果当时那一百多个留美学童都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中国的近代史也许会有所改变。

其实这种假设是扯犊子的,历史上的事肯定是改变不了的了,我们现在能做的是警惕身边不要再有陈兰彬这种一边打着正能量的旗号,一边拖国家和民族后腿的人。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老鱼吹牛皮 | 大清朝第一任驻美帝公使的正能量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