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古代中国人在外国Ⅰ南航记一]元朝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

 

        汪大渊是元代的民间航海家,出海航行纯粹是出自个人兴趣。他年仅20岁就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几年后,汪大渊再次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
        出海回来后,汪大渊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世界历史、地理有巨大的贡献。西方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出海的梦想

        汪大渊(1311-1350),字换章,江西南昌人。汪大渊的父母之所以为他从《论语》中取“焕章”为字,就是希望他长大能够成才。汪大渊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和民俗书籍很感兴趣,他只要有时间,就会主动看书,从来都不需要父母督促。父母看到儿子很用功,心里非常高兴。为了让儿子看到更多的书籍,父亲还经常向朋友借书。汪大渊没有辜负父母,他学到了很多知识。

        汪大渊儿时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游历世界各地,如今他长大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先来到了福建沿海地区,他想看看泉州港。泉外港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汪大渊来到泉州后,本来打算先寻找好住宿的地方,再去观看。可是,泉州港口那些停泊的船只和堆积如山的货物吸引了汪大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船只和货物,早就忘了寻觅旅店的事情。汪大渊特别喜欢那些大小不一的船只,他趁没有人注意的时候,来到了船上。

        汪大渊上了一艘中国的大船,他特别喜欢船上的布局。这只船共有四层,第一层供餐饮娱乐,第二、三层是旅客住宿的地方,第四层是观光层。汪大渊从一层爬到顶层,他站在顶层,看着大海,发现这时候的大海是最美的。之后,他走进了一层。一层里边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有的在进餐,有的在和中国船员下棋。船舱里的各种事情都吸引着汪大渊,他看看这,瞧瞧那。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汪大渊对这里人生地不熟,这时去哪里找住处呢?他来到甲板上,甲板上坐了很多的人,但是这些人都不像船上的旅客,他们像过夜的难民。汪大渊决定混在他们里边,将就过一夜。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位外国青年,这个青年精通汉语。他告诉汪大渊,他很喜欢中国,为了来中国,他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学习汉语。他还说,甲板上晚上会有一位老人讲故事。

        果然,过了一会儿,老人来了。围坐的人很兴奋,纷纷鼓起掌来。老人向大家笑了笑,就开始讲起来。汪大渊发现,听讲的人都特别尊重老人,大家都很认真地听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至少在这一刻,大家都忘记了一切,每个人都沉浸在故事里。老人今天讲的是琉球(今台湾)。老人缓缓地叙述着:琉球岛上有很多森林,这些树木环抱着琉球岛,岛上有很多山,这些山都特别险峻,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岛上的一切。琉球土壤很肥沃,可以种很多种蔬菜和可口的水果。这里的人民也很有意思,无论男女都是卷发,而且都喜欢穿花布衣服 后来,大家就在美妙的故事中睡去了。

        第二天,汪大渊就回家了,他决定和父母商量一下,他要出海,他想自己出去看一看。

奇异的风俗

        元顺帝至顺元年(1333),汪大渊搭乘商船出海了。这时汪大渊才22岁。汪大渊在船上特别开心,他每天都站在甲板上,望着大海。一天,船停了下来,汪大渊也跟着其他船员下了船。原来,他们到了戎国(马来半岛克拉地峡附近的春蓬)。因为船上商人要和这个国家的商人进行贸易,所以船只就停泊了。汪大渊本来是跟着这群人下来看热闹的,结果他留在了这个国家。戎国的人都是方头,这一点让汪大渊很吃惊,他很想知道这里达的原因。他在当地租了一个房子,他想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

        汪大渊在这里认识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是做青白花碗生意的。这个国家的饮食与中国很不相同。汪大渊品尝了年轻夫妇所酿制的酒,一种是用椰汁和米酿造而成,味道苦辣,另一种是海姬酝酿的,味道较酸。年轻夫妇还为汪大渊用翡翠鸟的羽毛做了一个毛毡。

        后来,年轻人的妻子生了小孩儿,汪大渊才明白了他心中一直不解的问题。原来,在戎国,婴儿刚出生,就要用几块木板夹住头颅,这样头颅慢慢就形成方形,所以戎国人都是方头。而当地人们认为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是当地的风俗。

        汪大渊在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离开了,因为他的梦想是游历更多的国家。

        一日,他来到了苏门答腊岛。这个岛上有很多小国,但是各国的人们都有着相同的爱好,人们都喜欢用墨汁刺面。无论男女,脸上都有各种图案不同的刺面。汪大渊来到岛上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黑面孔,他很惊讶。岛上的人们看汪大渊的目光也很惊奇,因为在岛上,很少有人不刺面的。

        汪大渊在戎国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苏门答腊岛上须文答刺小国的酋长用人血沐浴的事情,他很好奇,游历完岛上其他国家之后,就留在了须文答刺国。那个时候,须文答刺国国王正在准备一年一次的祭祀活动。说是祭祀,其实也就是国王在万人面前用人血沐浴。须文答刺国祭祀的时候,是不允许外人参加的。汪大渊怎么办呢?

        到了那天,一大早,汪大渊照着镜子,给自己化起妆来。他把深蓝色的油漆在自己脸上涂了很多,这样和刺面很相像。他又在油漆上面抹上了墨汁。这样,他和须文答刺国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他也变成了刺面的人。汪大渊换上须文答刺国的服装,混在了人群里,他看到人们的神情悲伤,心情很低落。鼓声响起来了,人们都跪下了,须文答刺国国王出来了。骄横的国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扫视了一下全场,对旁边的侍卫嘀咕了几句,侍卫大声喊道:"开始吧!”将要死亡的人被押了上来。围观的群众紧张了起来,他们想上前阻止,但是他们不敢,他们只能看着这些可怜的人,说不准明年就是自己在断头台上了,他们绝望地看着。那些将要被行刑的人的表情很黯然,仿佛对一切已经看透了。

        汪大渊只看见明晃晃的大刀…….顷刻之后,台下的人民对天祈求起来,这是须文答刺国人民在为自己的同胞哭泣。后来,死者的鲜血被宫里的人采集了,他们要为国王洗澡。凶残的国王借口回宫完成自己的祭祀活动,就回去洗鲜血澡了。过了两个多钟头,国王出来了,他对自己的臣民说道:“我已经为你们祭祀了,臣民们请放心吧!"可怜的人民再次向国王行礼。汪大渊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凶残的国王。须文答刺国国王欺骗自己的臣民,说自己是上天派来的,为了能够给须文答刺国人民带来持久的幸福,他只有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有精力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善良的人民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们能怎么样他们改变不了现实。任何一个人只要表现出一点不满的情绪,就会断送自己的性命。汪大渊同情须文答刺国人民,同时,他也为自己感到幸运,因为他生活在文明的国度里。

汪大渊看世界

        汪大渊收起自己的悲痛,离开了须文答刺国,他来到了爪哇国。爪哇国古名为阁婆国。爪哇国和元朝很早就有交往了,所以汪大渊在爪哇国受到了欢迎。汪大渊刚到这里,就被热情的民众留了下来。爪哇人民知道汪大渊从中国来,就让他讲中国的事情,因为他们对富庶的中国很向往。汪大渊游览完爪哇的风光,就给爪哇人民讲起了中国的事情。他与当地人们相处得很愉快。汪大渊发现当地的人们特别尊重女子,他奇怪。后来,他见到了爪哇的女王,这位女王很有王者风范。女王问候了汪大渊之后,就向汪大渊介绍了自己的文武百官,汪大渊看到的都是女性官员,他特别惊讶。这个时候,女王说道:“你一定很惊讶,很想知道我们国家为什么都是女人掌握政权。”汪大渊说:“你们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女王说道:“女人都很善良,女人统治天下,可以为民众带来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受到尊重的原因。”汪大渊说道:“无论是谁做统治者,只要可以为民众带来安定就可以了。所以,我很佩服女王。”女王听了,特别高兴,给汪大渊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

        后来,汪大渊搭乘商船游历了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等国家。汪大渊在埃及没有待多久,就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的摩洛哥。游历完摩洛哥之后,又回到了埃及。这一次,汪大渊从红海到索马里,然后又折向南到达莫桑比克。在莫桑比克稍作休息之后,汪大渊横渡印度洋回到了斯里兰卡、苏门答腊,他再次回到了爪哇。汪大渊离开爪哇后,没有直接回中国,而是来到了澳洲,当时中国称澳洲为罗婆斯。汪大渊来到澳洲的时候,这里的人民还生活在巢穴时代。后来,汪大渊到了加里曼丹岛。休息了几天,他又穿越了菲律宾群岛,最后,他回到了泉州。

        回到国内后,汪大渊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叙说了相思之情。但汪大渊还没有满足自己游历的心思,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王大渊又起航了,尽管他的父母不希望他出去,但是他还是走了。汪大渊已经爱上了四处游历。这次出行,两年后他才回到国家。

 

        汪大渊回国后,就有了写书的念头,他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翻阅。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汪大渊经过泉州的时候,参加了官府修补《清源续志》的工作,那时候《清源前志》已经散失,《清源后志》也不是很全。汪大渊把两次航海所看到的各国社会经济、奇风异俗记录成了文章。他一共写了100条,有99条是自己亲身经历的,1条是总结前人的旧记写成的。成书后,汪大渊的书裙命名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在泉州出版后,很受欢迎。后来,汪大渊又把《岛夷志略》带回南昌,并且印成了单行本,《岛夷志略》在南昌也获得了好评。后来,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成了人们出海必备的手册。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海外的认识。汪大渊的两次航海,无疑增强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从此以后,中外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文:刘增丽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古代中国人在外国Ⅰ南航记一]元朝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