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人墨客的心中,“雨打芭蕉”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意象。
所以,古代院落的白墙边、窗户旁、角落里,总会栽种芭蕉数株。
当我们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回到安静一隅。在书册中、屏幕上,偶然瞥见那青瓦白墙下的一簇芭蕉,竟能引发柔肠、诗意和无穷的向往。
晴空微风多美好,纵使不怎么爱雨,却抵挡不住“雨打芭蕉”情境下的那些美。
第一重美:相思
在寂寥的雨天,人更容易回忆往事,思念远方之人。
雨打芭蕉,一声一声,像敲在心上,于是有了离愁、有了别怨。
孙蕡:夜雨偏伤独睡情,芭蕉点点助寒声。
陆游: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胡仲参:听尽芭蕉雨,愁人夜不眠。凭谁将此意,为妾到郎边。
顾夐: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欧阳修: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第二重美:思乡
文人出仕、贬谪或遭遇离乱,客居他乡
夜深人静,窗外淅淅沥沥的蕉雨,最易引发他们的思乡之情。
杜牧: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白玉蟾:人间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报芭蕉。
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陆游:幽人听尽芭蕉雨,独与青灯话此心。
俞德邻:关心多少事,一一付芭蕉。
第三重美:闲情
是愁怨是闲适,全凭己心。
窗外的雨,更增室内的暖意。听着细雨叩打着蕉叶,更显岁月的静好。
李洪:阶前落叶无人扫 ,满院芭蕉听雨眠。
韩愈: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梁清标:人在西窗清似水,最堪听处有芭蕉。
张栻:退食北窗凉意满,卧听急雨打芭蕉。
僧皎然: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
杨万里: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