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吸奇侠,作者:吸奇侠gogo。
事情,分什么人做。
杨志在黄泥岗上被晁盖一伙七人组坑了个惨,直接从体制内挣扎的边缘彻底滑向了落草。
那么如果是其他人来押运生辰纲呢?会不会重蹈覆辙?
我第一个想到了 武松
纵观《水浒》全书,武松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执行某一项具体的任务确实是把好手。譬如快活林一节,他到达目的地后能观察地形,观察对方兵力配置,设计挑逗老板娘,达到最后先干杂兵,再干BOSS的目的,整个计划安排的很周密漂亮。
当然武松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大局观不够,如果是让他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他没问题,但是你要是问他:
为什么要夺回快活林?
蒋门神一个摔跤的怎么敢霸人家产业,背后有没有人?
是能夺一时,还是能夺一世?
这些问题武松不会去想,这就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但仅仅是执行具体任务能力厉害这一点上来说,执行押运生辰纲这项任务完完全全足够了。
论经验,武松承担过类似任务,虽然规模小的多是替知县上东京送礼,但是整个流程是相似的,押运价值不菲的财物,在遍地是“好汉”的世界走上个把月,成功完成任务。
而体制内的各位好汉,包括杨志在内,最大的缺点就是江湖经验不足。
只是这个致命的缺点,在杨志押运生辰纲的过程中毫无遮掩的被暴露了出来。
没有经验的人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茫然不知道怎么做,一种是完全要控制什么都拼上去要啃出点东西来。
身为押运制使的杨志,显然认为自己应该也必须属于后一种。
这样就产生了很可怕的后果,不知道哪里有危险,那就但凡稍微偏僻的地方都全身戒备,疯狂鞭策手下军士快走。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危险,那就不管天热天冷,就选大白天中午最热时候,疯狂鞭策手下军士快走。
缺乏经验就没了张弛有度的本钱,高压状况下的杨志变得暴躁无比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武松在江湖上行走的这段时间,让他对江湖险恶这件事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了就不会时刻害怕。
听过“大树十字坡,路人哪敢过”的传闻,到了十字坡他也敢去吃饭,谣言满天飞,不能因为一个传闻把自己饿死。
但是到了酒馆中,武松脑海里的雷达一直没有停,如果没有扫描到异常那一切照旧,一旦被武松发现丁点儿不对,立刻警报大作。你说他爱喝酒不假,可十字坡发现异常,硬是能忍住不喝,观察敌情伺机而动。
这才是经验带来的收放自如,而不是把自己和押送的公人都搞得神经兮兮,不吃不喝的暴走。
说到拿捏人,杨志跟武都头差的那更不是一星半点儿。
生辰纲被劫事件,杨志肯定是怎么想怎么觉得冤,觉得这是飞来横祸啊,是上天要亡我杨志啊,是天灾啊……
可是生辰纲事件其实是一件地地道道的“人祸”,杨志的高压政策下,军士们不干了,虞候们对他满腹怨言,老都管一腔的不满。这些事情杨志天真的以为,一切还在他的掌控中,只要不遇上强盗就好。
殊不知,身边的定时炸弹每一个都不亚于一伙强盗。
只要是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小危机来上那么几个,杨志瞬间就能被孤立,没人听他的,这样的团队氛围什么能做成?
慢说是生辰纲被劫了,就是退一万步来说,生辰纲成功送到,杨志任务完成,但回来后老都管和虞候们吹吹风,杨志的大功也有可能变成小功甚至无功。
反观武松是怎么做的,是怎么和手下人打交道的。
在被刺配孟州后,路上经常的拿钱请押解他的两个公人喝酒吃肉,换来两人是忙前忙后伺候,仿佛不是押运囚犯而是保护照顾上司。
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被下在东平府大牢里,此时他已然身为囚徒,但是往日阳谷县的土兵还回来给他送酒送饭。
而飞云浦一节中,看出了押运公人的歹意,则完全不予理睬,不像林冲那样,明明人家要害你,那还讨好个什么劲,只会自取其辱。
所以说武松很重要的一点品质是能够适应不同环境,适应自己社会身份的改变,打人有打人的气势,求人有求人的态度。
在身为囚徒时到了陌生地方,就是对卖柴的问路也显得颇懂礼数:
汉子,借问你,此去孟州还有多少路?
《水浒传》
换了杨志问路,能有好脸色给一个卖柴的?
综合以上几点,武松要是去押运,起码能团结好周围群众,能察觉出打劫七人组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