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犯懒,本来构思了两天的一篇雄文《三个受伤的男人,三件~~~~》由于期望太高,迟迟舍不得下笔,生怕写砸了对不起自己这么隆重的立意,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明天再写,今晚先写篇容易掉粉的凑个数吧。
01
话说,二十年前吧,我们国产电影娱乐性还不太强,基本上大家都是羡慕人家好莱坞啊那些美国大片、娱乐片,所以国产电影的票房也不高。
然后每个国家的人肯定都有自尊心的,比如许多国家在自己经济不发达的时候都会使劲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要面子嘛,或者在各个领域都想出个优秀人物来挽回自尊,这是人性本能嘛。
我们的国产电影也是这样,电影圈的人也使劲啊,都想为自己争口气不是?结果,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搞出了名堂,一部接一部的,大伙挺爱看,《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大腕》、《一声叹息》,后来还拍了一些比较有思考性的佳作《唐山大地震》、《集结号》、《芳华》。
至少是在冯导的带动下吧,其他导演也慢慢在娱乐性上起来了,国产电影的票房开始繁荣,不管怎么说吧,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爱看,但是至少没有一个人是被谁强迫着去看他们的电影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大伙自愿掏钱买票去看的,不像其他某些行业,没有选择余地——你不掏钱也得掏,因为独一家,而且就像买路钱一样,你不掏钱就过不了这个道。
电影不一样啊,你不爱看冯小刚的可以看别人的,所以,要我说啊,中国的娱乐圈是最透明、最干净的圈了,因为纯粹的市场行为,一切都在聚光灯下被盯得紧紧的,所有从导演到演员的从业人员都得使劲讨好消费者,要不然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而且,不管你怎么骂他们,他们也不会像某些企业一样过来找你算账,安全吧得不得了。
最透明,最市场化,最没强迫性,最欢迎批评,还不用担心报复,最平等,所以说是最干净的圈,也是所有圈中最软的那个柿子。
所以,冯小刚这样的算是给国产娱乐电影提气了,然后他们也渐渐有了实力,可以和美国大片商平起平坐,有时还能合作拍片,所以国产电影能有今天这个局面,他的功劳是不小的。
然后问题来了,他的电影那些年票房都是最好的,肯定就赚了不少钱,然后就肯定能花不少钱,买别墅啊,搞公司啊,然后,大伙又开始想不通了。
然后在一些小心眼的傻逼的挑头下,好多人又瞅着冯导那几栋别墅不顺眼了,开始各种喷了,多难听的都有。
所以,这些人就是这德行,外国的、好莱坞的明星名导们赚多少钱,他们都觉得羡慕、崇拜,仰视,觉得外国明星赚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一看自己身边的长得和自己差不多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甚至还有白癜风的导演也赚这么多钱,怎么看怎么来气。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各种铺天盖地的辱骂和攻击下,嘿,正中某些人的下怀,开始收紧、收紧、收紧~~~~~,这些国产电影人拍片就不那么轻松了。
还有不少人也学着人家叶京喊冯导是——“冯裤子”,我一看到这些人,就觉得他们既可怜又可笑——人家是那个层次那个圈里的,人家是那个交情到了那个份上才这么互相嘲笑挤兑一下,你算那根葱啊,你连个小学作文都从没考过80分的平庸之辈,你也配喊人家“冯裤子”?
所以,这就是一个怪圈,没有能人的时候,一个人群里是盼着能出个人才给自己这群人争口气的,但是这个人才得到了回报明显超过大伙之后,这群人又不高兴了,想尽办法要打压,所以人才也没法出众表现了,别的潜在的人才也不敢太出众了,最后一群人又恢复到平庸状态了,大家一起平庸就好了。
你信不信,一会肯定有读者留言骂我——“你是不是收了华谊的钱帮他们洗地啊?”
嘿嘿,其实无论我写啥,都会收到类似的留言,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回复——“脑子进水太多了,所以看啥都像是洗地。”
02
然后,我要开始给马云“洗地”了。
几十年前吧,我们国家互联网不发达吧?商业也不发达吧?反正那时候是不如欧美发达的,因为我们市场经济起步晚了点嘛,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是羡慕国外的人有钱,市场活跃,我们自己也是奋起直追的。
互联网起来之后,先是经历了一波泡沫,什么新浪啊搜狐啊网易啊,大起大落的,先是倒了一批先行者,这是所有行业初期的常态,先冲锋的第一波往往都是死的多。
然后第二波就是马云这些人,马云厉害啊,就把阿里巴巴、淘宝这些搞起来了。
大伙都享受到了电商的乐趣和便捷,尤其是阿里巴巴早期,真的帮助了无数创业者实现了轻松做生意的理想,反正不管怎么说吧,阿里巴巴是我们市场经济的骄傲,因为目前电商领域是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产业。
网购是真的方便了,还带动了物流,快递小哥们的就业,每年双十一那个热火朝天啊,年年创新高,这都是内需旺盛的表现,也是市场经济繁荣的指标。
然后一样的问题来了,马云的企业肯定就最大了啊,马云他们的钱肯定就最多了啊,很多人又开始不爽了,看不顺眼了。
以前去银行,得排队,得排号,银行的服务态度还不够好,但是自从花呗、借呗这些出来之后,银行服务态度好多了,因为受到挑战了,传统银行的服务和效率肯定不如马云这些新玩意好啊。
最近又看到一波所谓的专家啊、金融家啊、银行人啊,出来各种声讨马云了,这倒没啥,同行是冤家嘛,可以理解。
但是最搞笑是普通消费者,也有一些人主动站在所谓“监管层”的高度和立场去声讨马云——我就很好奇,立刻就想起电影《阿Q正传》里赵老爷抽阿Q耳光那段台词——“你以为你是谁?你也配姓~?”
我也用支付宝,所以也用花呗借呗,我就不会替监管层操心——因为我自己又不领他们工资,我干嘛要操心?我只享受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用花呗借呗觉得方便就好啊,我也不贷什么巨款,所以也感受不到马云是什么“高利贷”。
身边太多朋友都说过特别感谢马云,因为他们在创业困难的时候都沾过借呗的光,所以,现在出来骂马云的人,基本都是假装自己是“监管层”的,或者是假装自己是“金融家”的,还有些傻逼甚至把美国次贷危机的事来硬套在马云的产品上,真是无聊至极。
你看吧,再这样下去,马云估计又得被骂被搞得像电影圈一样,大家恢复到一起平庸时期就爽了,然后就乖乖地眼看着欧美他们市场蒸蒸日上升级换代,流口水吧。
03
上次看到个段子挺逗,讲小明的。
段子的大意就是,小明成绩不好,因为原先基础太差,幸好隔壁班有个学霸愿意让小明抄作业、还辅导小明功课,因为学霸觉得小明嘴甜啊,所以想拉他一把。
小明作业抄得多了,沾了点隔壁班学霸的灵光,成绩就上去了,一直就快要成为年级优秀生了啊,但是学霸有时也会和别的同学说起——“那个小明啊,我经常教他的,要不然他成绩哪会这么好?”
小明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不乐意了,自尊心太强啊,所以他就开始吹牛逼了——“瞎说什么啊,我的功课都是自己做的,我脑子可好呢,比隔壁班学霸还好一百倍!”
学霸听见了,不乐意了——“妈的,以前让你白抄作业不收钱,你还嘚瑟了,不行,以后得收费了,不然不让你丫白抄了,而且,有些关键科目,你给钱我也不让你抄,不然你到此吹牛还损我。”
小明也有志气啊,一听学霸开始收钱了,就开始到处逢人就说“那个学霸简直不是人啊,居然要收我钱才能抄作业,妈的,大爷我自己做不行啊?我偏不抄!”
然后,然后,几个月过去了,学霸继续是学霸,小明成绩一落千丈。
所以,好多人就是这样的嫉妒心和虚荣心太膨胀,所以没法成为真学霸,就算有人愿意拉他一把都拉不上墙啊,最后都成了妥妥的学渣了,因为错过了接受帮助的机会。
[ 此貼被ygyg163在2020-11-15 11:50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