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社会学者李毅在上个月深圳湾论坛一段谈疫情死亡人数的讲话被新京报发表的熊志的文章批评后,连日怒怼熊志和新京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李毅是否假冒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也为许多网友所关注。
李毅是否“人大重阳”研究员
2013年9月7日,李毅在香港一个论坛发言时表示:“我在这里的发言,与中国大陆任何单位无关。我在中国大陆是三无人员,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
2014年11月5日,李毅在豆瓣小组发表《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一文,首次注明他是“人大重阳研究员”。但同日爱思想网站发表李毅该文时,并没有注明他是“人大重阳研究员”。
2014年11月9日,红歌会网再发表李毅《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一文,注明李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该文“附相关资料”中,有一篇《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的自述性文章,主要内容是评价“党和政府的留学人员政策”的贯彻执行问题。
李毅称:“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2015年7月19日,李毅在豆瓣小组发表《著名学者李毅与读者见面会: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一文,称“【主讲人】李毅 旅美社会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2015年11月26日,李毅在豆瓣小组发表《中国复兴大战略—李毅北大社会学演讲稿》一文,注明“主讲人简介:旅美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可见,李毅2014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注:院名遗漏“金融”一词)以前,“在中国大陆是三无人员,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但他在“人大重阳”获聘的身份并非专职研究员,而是兼职研究员。
按照中国内地的人事管理规矩,属于非在编的外聘人员。“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因此,“人大重阳”在人事方面显然具有相当大的外聘智库人员的权限。
2020年11月23日16:24,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发表《【声明】人大重阳无某“李”姓研究人员》称:“近期,一位‘李’姓的人士多次就‘台海’‘抗疫’等问题发表观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此人士简历上常有‘人大重阳研究员’的内容。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曾多次辟谣。现再次声明,人大重阳没有该‘李’姓研究人员。
2020年11月23日19:09,新京报微信公众号“沸腾”发表“熊志(媒体人)”批评李毅的评论《“死四千人等于一个没死”:逝者生命岂能这样被“归零”》一文。
2020年11月24日16:16,微信公众号“李毅看世界”发表《李毅答〈新京报〉熊志:无良媒体人断章取义!》一文,反驳熊志的批评。随后的11月25日、11月26日,李毅连续发视频怒怼熊志,怒怼新京报。
针对“人大重阳”的声明,2020年11月24日16:16,“李毅看世界”以《李毅人大重阳研究员任职证明》为题,晒出盖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公章的《在职证明》。
证明李毅“于2014年6月16日至2017年08月15日,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在职证明》落款时间为2017年7月29日。
有些网友认为,先是新京报发表熊志批评李毅的文章,李毅怒怼熊志和新京报以后,“人大重阳”才发表声明打脸李毅。
这是误会了时间顺序。其实,先有“人大重阳”声明,才有新京报发表熊志批评李毅的文章,才有李毅晒出《在职证明》,同时开始怒怼熊志和新京报。
也就是说,李毅晒出《在职证明》,是要反打脸“人大重阳”。
许多网友看到李毅晒出的《在职证明》后,对“人大重阳”的声明产生质疑,因为,“人大重阳没有该‘李’姓研究人员”的说法没有明确是从来没有。
还是现在没有;关于“此人士简历上常有‘人大重阳研究员’的内容”的说法也没有指出是什么时间发布的简历,是否李毅本人发布。
思宁网上搜索,怎么也找不到“人大重阳”此前“曾多次辟谣”的痕迹,认为“人大重阳”声明打脸李毅的网友也没有举出“人大重阳”此前“曾多次辟谣”的证据。
2020年11月24日18:12,澎湃新闻发表的报道《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回应某“李”姓人士研究员身份:早已解约》称:“澎湃新闻记者11月24日接到多位网友提供的信息称。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官方微博和部分官方公开信息中,均曾提到上述‘李’姓人士以‘人大重阳研究员’身份亮相。
2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通过该研究院官方电话询问上述情况,该院值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述来自研究院官方渠道的信息均出现在2015年以前,当时研究院确实与该‘李’姓人士签约,不过很快双方就解约。
因此,2015年以后,该‘李’姓人士再以‘人大重阳研究员’身份公开活动属于违规行为。”
根据李毅去年在“共商国是-世界华人报、网”微信群的发言记录,李毅称:“李毅为何离开中国人民大学,可询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王文教授。
李毅不方便讲,多位记者朋友见谅。”结合分析李毅的言下之意,“人大重阳”值班工作人员称“很快双方就解约”似乎是事实。目前,争议就剩下李毅晒出的“人大重阳”2017年7月29日开具的《在职证明》是真还是假了。
从《在职证明》有比较清晰的公章等样式来看,一般可视为真。况且,“人大重阳”至今也没有否认2017年7月29日开具了该《在职证明》。
那么,是否有证据证明“2015年以后,该‘李’姓人士再以‘人大重阳研究员’身份公开活动”呢?据思宁查证,搜狐号“北大清华讲座”
2017年3月2日在《3.3-3.4(周五、周六)四场北京重磅讲座,强烈推荐!》文中称:“李毅教授,知名社会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社会学博士。”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4月26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李毅教授莅临我院》一文称:“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李毅教授在我院开展题为‘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的学术讲座。”
不过,这两个例子均为他人声称李毅的“人大重阳”身份,并非李毅自称。
如果“人大重阳”值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的情况为真,“人大重阳”11月23日声明确实有问题,即隐瞒了曾经聘用李毅为研究员的事实。
鉴于现任“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2013年初离开媒体界,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见百度的王文词条),王文对2014年聘用李毅为研究员的事实不大可能忘记。
所以,“人大重阳”有必要澄清曾经聘用李毅为研究员的真相,包括解释是否在2017年7月29日为李毅开具《在职证明》。
李毅是否假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虽然李毅曾经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很可能是真的,但李毅是否假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呢?
经查,除了组办讲座的有的单位声称李毅是“中国人民大学李毅教授”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李毅教授”外,李毅本人去年确实在“共商国是-世界华人报、网”微信群表示:“李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8月15日前。”
这句话后面就是前面提及的那句话:“李毅为何离开中国人民大学,可询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王文教授。李毅不方便讲,多位记者朋友见谅。”
至于福州大学民建经济研究院,确有这个机构,是民建福建省委和福州大学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这个研究院的负责人为周小亮。民建经济研究院给李毅特聘研究员聘书,确有可能。
美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