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看BB姬beebeej.com
上班摸鱼吹水好快活

椿芽快上桌了,“春天”请快点来

来源: 深夜谈吃
文/ 183镇长
图/ 183镇长

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吃饭离不开浓油赤酱。这样说吧,我做西红柿炒蛋都要烹些酱油才觉得够味。生抽、老抽、甜面酱、豆瓣酱、干黄酱、豆豉酱……我喜欢酱的味道,更喜欢酱的颜色,但是和“口重”无关。童年的记忆中,只有香椿芽和酱没有关联。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四合院,奶奶住在北屋,爸妈和我住在西屋。东屋租给一家天津人,西屋租给一家本地人。院子里有梧桐和香椿两棵树。每年的三四月份香椿开始冒出红褐色的芽头,标志着春天和美食的到来。奶奶说天暖和了,这红褐色的小芽就会变成绿色,味儿就会越来越淡,再想吃“芽”就要等来年了。短暂的赏味期限,而让椿芽更显珍贵。

 

头茬的椿芽一定是全院分享的,很少,每家也就一两株,尝个鲜、借个味儿。租户们也会回馈一些自家做的食物,小小的香椿芽印证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儿。

所有香椿的美食都离不开“焯”(我的家乡发音读chuo)这个环节,红褐色的嫩芽在沸水里打个滚就变成了碧绿的颜色,温度激发出香椿浓郁的本味儿,在简陋的厨房里弥漫着,扩散到整个院子。香椿用小小的身躯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只有几岁的我根本不懂的日往月来,只记得香椿独有的味道。

 

从奶奶焯椿芽开始,我就紧紧的跟着奶奶,用小手抓着她的后衣襟。碗中打两个鸡蛋,奶奶把焯过的椿芽切的碎碎的,放到鸡蛋中加盐拌匀。碧绿的椿芽在黄色的蛋液中越发显得娇嫩。现在回忆起来,这哪里是美食,俨然是金庸先生笔下“翠羽黄杉”的美人。随着锅里油温的升高,奶奶把“翠羽黄杉”倒入,鸡蛋吃足了油,迅速的膨胀起来。鸡蛋、椿芽的香气混合着冲进我的鼻子,口水立刻在舌下涌出,可怜年幼无知的我含着满口的“涎涎”来不及吞下去,任由在嘴角流出……

奶奶真是个利索的人,擦口水、抱起我、椿芽炒蛋端上桌一气呵成。在奶奶的庇护下,我旁若无人的吃着春天的那口“鲜儿”,一口鸡蛋包裹着椿芽,吃到嘴里,香到心里,早把奶奶说的“嚼碎了再咽”的嘱咐抛在一边。

 

金庸先生笔下自古以来美食总连着美人,黄蓉的“玉笛谁家听落梅”、 “二十四桥明月夜”堪称经典,味道绝伦名字也起的应景儿,不像红楼梦中的菜肴,炫富的成分多一些(个人见解)。

我跟“妍”的关系就像春天和椿芽,一个“懂”字概括一切。

她在西北长大,面食是把好手。身边的朋友都爱她做的“拉条子”,能到家里吃一顿拉条子是朋友聚餐的最高待遇,远远超过各类高档会所和特色小馆。西北长大的她做饭不会用酱,拉条子的浇头也是酱油和盐。但她却肯为我学习琢磨各种酱的用法,炒酱的火候,面酱和豆酱的配比……成功的融合了拉条子和炸酱面这两样相距千里的民间美食。从此家里的饭菜和肉食都带着浓浓的酱香,让我感受到她的用心,来自人间烟火的用心最能打动人。

她小时候竟然没吃过香椿,西北没有种植。但尝过之后无法自拔,那种独有的香气是现在任何调料无法替代的,那种季节的气息是任何食材没法代表的。于是乎,我俩开始了忙碌的“迎春”赏味。椿芽炒蛋、椿芽拌豆腐、炸椿鱼儿……她最爱用盐把椿芽腌一下,当做每餐的点缀。没有任何的干扰,品尝椿芽的本味儿。

 

大棚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打乱四季,让你的餐桌极其丰富。但是季节的味道没有了,大棚的椿芽味道更是寡淡。我每年都会托人拿到这个城市第一茬的露天椿芽献给她,闲时也会跟她讲小时候四合院的香椿树,奶奶的疼爱,邻居之间的美食交流……让她好生羡慕。

如今又快到“椿芽季”了,我买了两颗香椿树,准备种到现在院子里,重现四合院的情景。让她每年都能吃到自己亲手摘下的第一茬露天椿芽,让春天的气息悄然入怀。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香椿早日发芽!!!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B姬 » 椿芽快上桌了,“春天”请快点来
分享到: 更多 (0)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BB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