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简报,星期二,在这里,60秒读懂世界!
1、教育部:2019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58.03万人;
2、八部门:到2022年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
3、中国追逃追赃成绩单更新:追回8363人,追赃208.4亿;
4、黑河市爱辉区:疫情期间举报偷越国(边)境最高奖励5万元;
5、中国石油在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300亿方,日产量可供3亿人使用,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6、云南官宣独生子女护理假:最高20天,明年1月1日起施行;
7、丰巢被市场监管总局罚50万:收购中邮智递违反《反垄断法》;
8、中超国内球员年薪降至税前500万元,外援税前300万欧元;
9、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近7271万例,死亡破161万例;
10、俄驻美大使馆:美媒毫无根据地指责俄黑客攻击美国政府部门;
11、英媒:担忧“无条件脱欧”,英国政府官员建议超市囤货;
12、美媒:已有至少86名法官驳回特朗普大选诉讼;
【微语】有的人因为怕鱼刺刺到自己,便不再吃鱼。很多人,因为怕做事情的过程中给自己带来伤害,便拒绝了一切的开始。
图文
今年澳大利亚极受关注,跟咱们摩擦不断,隔三差五上热搜。
这种情况下,咱们也没办法跟以前一样不断愉快地买买买了。
先是牛肉,今年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大降64%,其他国家一看机会来了,至少有60个国家想填补这个全世界最大市场的空白,很开心。
然后是大麦,今年5月咱们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合计80.5%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然后澳大利亚对华大麦出口就暴跌了99%,俄罗斯可高兴了,去年他们对华农产品的出口额是9.6亿美元,今年的计划是多少呢?96亿美元,直接增加了10倍。
第三个是葡萄酒,咱们对澳葡萄酒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占进口份额37%的澳大利亚受打击很大。
接下来是龙虾出口受挫,澳大利亚每年捕捉的龙虾中有94%出口到了中国。
最近是动力煤,咱们每年的煤炭进口不少,澳大利亚是第三大贸易国,现在受配额管制,很多澳大利亚的煤炭船滞留港口卸不了货,有的船停留时间已经超过了5个月……
这么多物资进口受限,得益者是谁呢?能源方面是俄罗斯和巴西、印尼这些国家,而农产品方面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美国,所以澳大利亚的不少企业主也很难接受这个局面,不断施压。
但是澳大利亚好像也没啥变化,因为他们手里还有个杀手锏,这就是铁矿石。
说起来铁矿石也挺有意思,这么个黑又硬的上游产品,现在全民皆知。
铁矿石的富矿在澳大利亚和巴西,咱们的铁矿石也不少,可惜品质差、开采成本比人家高三倍,咱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其中买的最多的,就是澳大利亚的,达到了总进口额的67%。
澳大利亚出产的铁矿石有80%卖给了中国,去年交易额5000多亿人民币的水平,所以,当牛肉、大麦甚至煤炭这些产品被限制时,双方对待铁矿石的态度都比较柔和,对咱们来说,这么大体量的替代品实在有点不好找。
这种情况不是最近才有的,因为最核心的铁矿石厂家只有四个,不是澳大利亚就是巴西的,90年代的时候,铁矿石的价格比较平稳,后来在一堆人的作用下,价格开始狂涨,典型的就是胡士泰事件,合纵连横,搞得各种钢企多花了七八千亿。(戳链接阅读)
这种各自采购的方式很容易被对手方抬价,所以后来咱们就成立了长协机制,说白了就是抱团谈价,锁定长期成本。
于是铁矿石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之后就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2013年曾经短暂反弹但很快又跌了下去,去年巴西淡水河谷尾矿溃坝,澳洲天气不好,铁矿石价格一度超过880元/吨,后来也回落了。
但是今年,这铁矿石的价格跟疯了一样窜起来了,直线往上涨。
咱们先看看期货的价格,11月以来,主力I2105合约自低点713元/吨最高上涨至1042元/吨,一个多月涨幅为46%,年内最大涨幅高达83%;
I2101合约自低点772.5元/吨涨至1093.5元/吨,涨幅42%,年内累计最大涨幅更是达到了114%。
现货也一样,也基本突破了1000元大关,创下2013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
而且,这幅度还不知道啥时候到头。咱们一年进口10亿吨铁矿石,涨一块就是10亿,最近一个月涨幅超过250元,真要维持这个价格,这成本就得多几千亿了。
这么一来,成本涨了不少,成品价格没咋涨,钢铁公司就都扛不住了,上周中钢协带头呼吁监管严查这里面的猫腻。
其实,今年2月份,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预计价格将继续走低,多国经济停滞,都不需要钢铁了啊。
原理是对的,但是很快他们就被疯狂涨价的现实打脸了。
这里面真有问题吗?
从市场角度看,涨价是个大趋势:
● 1、过去一个月,不光铁矿石,大宗涨价的幅度都可以的,原油涨幅超过30%,焦煤、焦炭、燃油涨幅超过20%,铜、铝、螺纹、热卷等品种涨幅均超过15%,经济要复苏,上游产品涨一波很正常:
● 2、减产,像淡水河谷就下调了2020年和2021年的目标产量,比市场预期的还低;
● 3、而且咱们的恢复也很快,日均铁水产量仍旧维持在245万吨以上的绝对高位,港口库存不断减少,现货涨价、期货涨价,钢铁公司既然是刚需,那上游涨价也正常了。
● 4、至于外部原因,只能猜测了,像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一天涨价7.5美元,很难说主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涨价能理解,但短期涨那么多就有点让人吃惊了,所以中钢协怀疑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投机炒作。
大商所最近发了五六个严管措施,说要落实“零容忍”要求,针对铁矿石等品种启动“五位一体”监管协作机制,严格排查市场交易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还规定对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铁矿石期货2105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0手。
大商所为啥这么紧张呢?也难怪,每逢铁矿石价格大涨,他们就处于风口浪尖。去年7月价格破千,没几天就有人直接给证监会写了举报信,实名举报某期货公司操纵价格,投机赚取暴利。
有人研究了这个期货公司的情况,确实持仓量的变化相当精确,但这些也没有最后的官方认定调查,最后随着铁矿石价格大跌不了了之。
这一次涨幅这么大,怀疑有人操纵也是正常的。
认定操纵是个难题,需要很多铁证,否则这些行为和正常的市场行为很难区分。
估计这一次的喊话,也会和去年的一样,随着价格下跌而缓和。
但铁矿石价格问题能长效解决一下吗?毕竟每年动不动就波动几千亿不是个常事啊。
不过这个问题挺难的,咱们虽然是全世界最大的采购者,但是在定价权方面话语权不多。
为啥会这样呢?
这里可以跟大家简单普及下原因。
美国有个公司叫麦格希,它旗下公司不少,比如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它还有个机构叫普氏能源资讯,2008年的时候,他们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铁矿石的普氏指数,2010年,这个指数就被三大矿山认定为铁矿石的定价依据。
但这个普氏指数对咱们不太有利,为啥这么说呢?
● 1、这个指数的制作是找3、40家最活跃的行业企业进行询价,但不管实际交易是否发生,这里面话语权最大的是矿山和贸易商。
● 2、咱们2003年之后基本用长协的的价格采购,只有30%的量是用现货价格买的,其中不少还是用港口人民币现货贸易,这个量未被计入指数统计样本,所以呢,差不多20%的远期美元贸易决定了超过全球80%铁矿石的价格,作为最大的买主,咱们在里面的权重不大。
● 3、因为指数样本稀缺,极易被操控,很多钢铁厂不愿意公布价格,于是有时矿山和贸易商一船高价成交就决定了当天的指数价格,然后其他交易也会参考这个价格。
所以,没有定价权,就很无能为力了,大宗商品的另一个战场是在期货市场,但现在主要的玩家是期货商,钢铁厂商的比重不高,原因还是在于这玩意门槛比较高,超过了一些传统公司的能力圈。
这就有点被动了,想改变这个局面,思路确实得改改,这不仅是个贸易问题,更是个金融问题,除了抱团喊话,作为最大的买主,更应该想想办法提高对价格的影响力。以前上游价格高还可以通过在下游加价维持利润,现在这个环境,这个玩法该改改了。
中澳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动用各种经济力量对澳大利亚进行高强度的全面报复,澳洲被禁的商品有葡萄酒、大麦、煤炭、海鲜产品、糖、木材、肉类等。国内媒体一片叫好,认为澳大利亚是只鸡,我们就要“杀鸡骇猴”!
老胡的环球发表了硬气杠杠的社评《澳议员呼吁抵制中国货,好大的口气》,该文写道:“中方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对澳绥靖下去,不错,中国社会强烈主张对澳实施坚决、持久的惩罚,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让世界都看清楚了:选边站美国并且执行以怨报德恶劣对华政策是要付出代价的。”并狠批澳恶贯满盈,是美国的狗腿子。
然而澳大利亚并非环球所说的“纸猫”,官方和民间的态度并没有软下来。莫里森扬言报复,他知道总量优势不代表结构优势,中澳两国贸易中铁矿石占比将近一半,而龙虾、红酒、大麦等只占了个边角豆腐块。
于是,澳大利亚来了个“堤内损失堤外补”,澳洲与中国在红酒龙虾等贸易上的每一块钱损失,都通过铁矿石涨价,给赚回去了。
12月11日,中钢协组织中国宝武、沙钢、鞍钢、首钢、河钢、建龙等钢铁企业召开铁矿石市场座谈会。与会企业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上涨已偏离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钢厂预期,资本炒作迹象明显,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失灵。钢铁企业一致呼吁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和证监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介入调查,对可能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会议认为,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侵蚀了我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政策取得的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大幅超出了行业对涨价的预期,预计后期钢铁行业亏损面将明显扩大,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将严重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艺术
最后一哆嗦
二十多年游客没上岸?
每周两次抽奖四个码?
仅凭运气就能够上岸?
回家的路怎么又丢了?
又被假冒网站给骗了?
社区某些功能不会用?
关注我吧,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