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巨头们的日子有些不好过,经常被莫名其妙地扣上一个“资本作恶”的大帽子。尤其是说出996是福报论的大嘴巴马云,更是成了众矢之的,被当做是无良资本家的典型。之前只要视频里有马云出现,弹幕大都是喊马云爸爸的,现在则开始喊马云是无良资本家了。
虽然马云的一些言论,比如996福报论并不地道,他之前和大师王林,割韭菜的赵薇夫妇混在一起也让人不敢恭维。但是给他扣上一顶资本家的帽子,然后不管什么问题,都来一句“资本作恶”是不是有些肤浅了?马云他没那么大能耐,在大多数时候,作恶的不是资本,而是垄断。资本的介入,带来了就业和财富,如果某个领域没有资本的话,那这个领域的服务和消费者体验肯定好不到哪去。比改革开放前如那个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的年代,不但没有马云这样富可敌国的大资本家,年广久一个卖瓜子的,营业额大了点,雇员多了点,还被当做是“投机倒把”给抓了起来。但是那个年代的生活质量,消费体验,和现在比,差距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比如当年要买东西,要去供销社或者国营百货商店。而且只有那地方有的卖,没有超市,更没有网购。服务员对人爱理不理的,不要说像淘宝和京东的客服那样肉麻地喊顾客“亲”,连基本的服务都乏善可陈。顾客让店员拿个东西,打包个礼盒,好像要了他的命一样。
在放开了管制,允许资本进入零售行业后,这样服务体验极差的国营单位自然被历史所淘汰了。因为一旦有了选择的权力,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会像受虐狂一样去服务态度差的地方没事找罪受。一旦打破了国营单位的垄断,市场竞争就出现了,市场会逼着经营者提供服务质量,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就像假如一个地方只有一个饭店,它垄断了市场,顾客不管怎样只能去那里吃饭,否则就要饿肚子。那自然不得不看那个垄断饭馆的主人的脸色。而假如一个地方有好几家饭馆相互竞争,那情况就反过来了,是饭馆主人要看食客的脸色了。自由市场带来活力,而垄断只会导致僵化。作恶的不是资本,而是垄断资本,尤其是背后有权力加持的垄断资本,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有人对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滴滴等所谓的“垄断者”发起了声讨。坦白说这些互联网巨头并不是天使,他们不是助人为乐的活雷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为了盈利这个目的,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了之前没有的服务。比如在没有腾讯前,沟通要打电话,话费又贵又不方便。腾讯提供了免费的网络沟通方式。在没有滴滴前,打车难,打车贵,甚至打不到车,司机坐地起价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没有美团前,点外卖也很不方便。
互联网巨头们看到了这些不便背后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因此才做大。他们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并不是所谓作恶的资本。而且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也谈不上垄断,不去马云的淘宝可以去京东,不去美团可以去饿了么。真正服务体验差的,是国营的垄断领域,比如饱受诟病,对国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两桶油,还有电信领域,等等。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资本的介入。资本在服务消费者的同时,起到了自我增殖的目的。那些总是无脑丑化民营资本,丑化企业家的人,要么是不懂经济,要么是别有用心,柿子捡软的捏。如果让他们回到那个没有所谓“作恶的资本”,买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几天!
最近互联网巨头介入社区团购领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和小商户抢饭碗。但实际上,互联网资本的介入,完全可以实现多赢,提升整个领域的服务质量。在网购诞生后,实体店的营业员不敢再怠慢顾客,不敢漫天要价了,因为在互联网上,价格是公开透明,一查就有的。在美团饿了么诞生前,下馆子被坑了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可以到网上投诉,给差评。这些都是资本带来的巨大改变。没有资本介入的话,就没有这些领域服务质量的提高。
这么说吧,假如一个领域没有民营资本涉足,那这个领域的服务质量肯定好不到哪去。因为没有资本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在很多垄断的领域,服务质量长期止步不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所以,消费者的敌人不是资本,更不是马云这样的所谓“资本家”,消费者的敌人,是垄断,还有那些鼓吹垄断比竞争更好,管制比市场更好的人。这些崇拜权力的人的存在,是市场的敌人,假如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实现,我们又要回到那个没有民营资本,吃饭要粮票,买衣服要布票,一切都被管制的年代了。到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作恶的资本”了,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一落千丈了。
作恶的不是资本,而是垄断,还有那些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忘了市场和民企的功劳,怀念计划经济的脑残!